台湾抗日之战台湾军民抗击日军割占台湾的作战。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四月十七日,清政府与日本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及澎湖列岛割让日本。消息传出,举国激愤,台湾人民更是义愤填膺,坚决表示“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五月二十九日, 日陆军中将北白川宫能久亲王率日军近卫师团在台湾北部三貂角附近登陆,基隆、台北、淡水先后被日军侵占。台湾北部沦陷后,台湾人民在徐骧领导下,组成义军,并公推帮办台湾军务刘永福领导抗战。六月中旬, 日军分东、西两路南侵遭清军与义军伏击, 日军大败。后日军收买汉奸,偷袭义军,突破大甲溪防线。八、九月间,刘永福组织反攻,先后收复大莆林、云林等地,并围攻彰化,但因清廷封锁台湾,断绝粮饷,致使义军久攻彰化不下而退。九月中旬, 日军援兵大至,组成“南进军司令部”,以4万兵力分3路进攻台南,十月十八日日军兵临台南城下。台南城中粮食断绝,守军动摇。刘永福见大势已去,十九日弃台渡厦门。二十一日日军进入台南城。十一月一日宣告占领台湾全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