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鞘 剑鞘叶绍钧、俞平伯合著。1924年11月朴社初版,列为霜枫之四。俞平伯作《序》。内分上、下两辑。上辑叶绍钧作,收《没有秋虫的地方》、《藕与莼菜》、《将离》等散文12篇;下辑俞平伯作,收《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雪》等散文9篇。 ☚ 游记第二集 踪迹 ☛ 剑鞘 剑鞘又称剑室。为了便于佩带,及保护剑身,用以装剑的鞘。参见“㭘”、“鞞”条。 ☚ 剑珥 剑镦 ☛ 剑的各部 剑的各部剑刃:锷 鉾 剑锋 剑鋩 明亮的剑刃:玉锋 雪亮的剑刃:皓锷 锋利的剑刃:利锷 雪亮的剑脊:雪脊 剑端:剑首 剑鼻 剑镡 剑的把柄:觚 铗 标首 剑跗 剑把 剑柄 首铤 剑柄上端与剑身连接处的两旁突出部分:镡 剑鼻 剑口 剑首 剑鼻上端像两耳的突出部分:珥 附于剑头的环:钩 刀剑套:鞘(剑鞘) 韬(剑韬)鞞 霜匣剑匣 皮制的剑鞘:韦 ☚ 好剑 生活用品 ☛ 剑鞘sheath 剑鞘用以保护青铜剑并便于佩带的套子。楚墓中较为常见,均为木胎,一般为两个半边的薄木片合成,里面依铜剑的形状与大小砍凿凹槽。通体髹黑漆,素面。据其制法与形制,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发现的数量最多,由两半边薄木片粘合而成,鞘的上部断面呈扁棱形而微内凹,末端有一凸榫作缠扎丝绳之用。江陵望山1号楚墓出土的越王勾践青铜剑之鞘,属于这一类,长48.7厘米。另一种数量很少。是在两半边薄木片的边缘钻出小圆孔,用丝线连接成鞘,鞘口、身的断面均为椭圆形。江陵望山1号墓出土的一件属于这一类。在鞘的正面近格处还有浮雕的变形兽面纹图案,长46.1厘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