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古州苗民起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州苗民起义清雍正年间贵州东部苗民起义。雍正十二年(1734)古州岩峒寨苗民银华、贾江等反对官府勒索,宣传“苗王出世”,组织起义。十三年三月九股、八妹等寨苗民起义,藏弩等寨群起响应,连续攻克凯里、重安江、黄平、岩门司、清平、余庆等州县及台拱、清江各营汎。清军八寨协副将冯茂复诱杀苗民六百多人,并出卖他们妻女,更激起苗民愤怒。其后,七省经略张广泗又设计离间苗民,并进攻九股等寨。起义军经激战后,退守凯里的牛皮大箐。乾隆元年(1736)清军依山围剿,步步进逼,并利用 “以苗攻苗”的手法瓦解起义军,起义失败,领导人壮烈牺牲。 古州苗民起义清雍正乾隆年间贵州东南部苗民起义。为反抗清廷的军事强制和武力镇压,雍正十二年(1734),古州苗民包利欲行暴动,遭逮捕,经斗争获释。十三年二月,因地方官吏以征粮为名大肆敲榨,古州(今贵州榕江、黎平、从江地区)所属高表、八妹等苗寨,联合丹江(今雷山)、台拱(今台江)等苗民2万余人,在包利、红银、往利、苗瞎子等人领导下起义。三月,围番招屯,攻清江(今剑河)。将清巡抚元展成、提督哈元生军包围于莲花屯。四月,攻占凯里、重安江、黄平、余庆和台拱排咱汛。五月,攻克小丹江汛和清溪县城。起义扩展到整个黔东南地区,苗、侗、汉等民族农民纷纷响应,聚众数十万,惩治官吏和豪绅。清廷调集两湖、两广四省兵力,由哈元生为将军,湖广提督董芳为副将军会集于贵州。起义军弃城分散到各寨,围攻各地营汛,阻截交通,断清军粮道。八月,雍正帝卒,乾隆帝即位,改派张广泗为经略,统领全军进剿义军,采用剿抚兼施策略,分化※生苗、※熟苗,利用熟苗进攻生苗。乾隆元年(1736),分兵八路进攻各处苗寨,焚烧苗寨千余座,起义军退至牛皮大箐(雷公山)。四月,乌糯箐战役中,包利被俘。后,红银、往利、包往、三元、阿苟、阿蜡等首领亦先后被俘杀。五月,清军占领牛皮箐,起义失败。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