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兵制古代国家或政治集团关于军事建设的制度。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战事频繁的国家,古代兵制在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中产生与发展。从上古到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兵制的创建与萌芽时期,开始建立了国君的最高军事指挥地位,逐步实行了武官制度和军功爵赏制度,先后出现了车兵、步兵、骑兵和水师等兵种,集兵方式从甲士持卒召集制发展到郡县征兵制,武器装备从石兵器发展到铜兵器与铁兵器。从秦统一到鸦片战争时期,是漫长的封建社会,兵制有了很大的发展。以封建专制集权为基础,军权集于皇帝。常备军成为武装力量的主体。兵种多数以步兵为主,辅以骑兵和水师。武器装备以冷兵器为主,后期开始有了火器。建立与完善武库、粮储和兵器制造机构。兵源主要来自农民,实行募兵、征兵、府兵、世兵等不同兵役制度。鸦片战争以后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清末、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统治时期,继续加强了地主与军阀控制军权的军事机构,武器装备完成了从冷兵器到火器的转变,近代军事工业开始建立与发展,军队发展为陆、海、空三大军种,各种军事学校相继开设,军事制度实现了由古代兵制向近代军制的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