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口腔颌面放线菌病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口腔颌面放线菌病

口腔颌面放线菌病

放线菌病是放线菌引起的慢性特异性感染。口腔颌面部放线菌病的病原菌是厌氧型的,固紫革兰染色阳性,具有分支丝状的放线菌。这种放线菌主要寄居于口腔及消化道,如牙龈袋、龋齿、牙石以及扁桃体隐窝内,感染可通过龋齿、牙周炎、口腔溃疡,甚至拔牙或颌骨骨折的创口侵入颌面部,无论城市居民或农民,不分职业,均可以感染此病。颌面部放线菌病发生于颜面及颈部软组织者占80%,多见于腮腺嚼肌区,其次是颊部及颌下部,以20~40岁男性多见。由于病原菌繁殖缓慢,病程可由1月~20年以上。炎变波及咀嚼肌引起炎性增生的硬性浸润块,以致早期病人就有牙关紧闭甚至完全不能张口,以及咀嚼、吞咽困难与疼痛的症状。炎性浸润块与健康组织无明显分界线。炎灶软化后形成小脓肿,表面皮肤发红、变薄、起皱折。自行破溃或切开引流后有浅黄色粘稠脓液溢出,含有浅黄色颗粒状放线菌落称为硫磺颗粒。炎变不断扩展,可形成多数溃疡、窦道与脓瘘,如加杂化脓性病菌,可形成脓肿或蜂窝织炎,也可以继软组织感染后,侵犯邻近骨质,如下颌骨、颧、颞骨等,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增生性骨膜炎及局限性骨皮质增生或溶解。颌面部放线菌病早期难以确诊,硬性浸润块不易与结核、恶性肿瘤等鉴别,从软化灶中穿刺抽取脓液或从肉芽组织的刮片,以及窦道或脓瘘中收集的脓性分泌物涂片检查中,有可能发现放线菌及菌块特有的菌丝体及黄色“硫磺颗粒”,这是诊断放线菌病的可靠证据。还可应用放线菌抗体-放线菌溶素作免疫学诊断。放线菌溶素皮内过敏试验或血清补体结合反应均应为阳性。X线摄片虽可确定颌面骨胳有无骨质疏松灶与死骨,但不能确诊放线菌病。放线菌病可采用抗生素药物、高压氧、手术、放疗、免疫疗法等相结合的综合治疗,一般以苄青霉素大剂量肌注为主,每日200万单位以上,持续一个月为一疗程。也可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配合链霉素、四环素、红霉素或林可霉素等。高压氧治疗,可增加组织需氧量,具有杀菌、抑菌、消除瘘道、防止骨组织感染与坏死,加速伤口愈合的作用。手术可切开脓灶与窦道,建立引流,刮除肉芽组织与死骨。

☚ 面颈部结核性淋巴结炎   口腔颌面脓肿切开引流术 ☛
0001745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3:3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