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口眼㖞斜针灸治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口眼㖞斜针灸治法

口眼㖞斜针灸治法

口眼㖞斜,是以突然口眼向一侧㖞斜为主证。 又称“面瘫”。多因风寒侵袭面部之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筋肉失养,以致麻木弛缓,而向健侧歪斜。如能及时治疗,治愈率较高; 若延误治疗,有可能终身不愈。少数患者治愈后,在嘻笑时仍有轻微的歪斜,或面肌萎缩。若因聤耳、鼻渊、龋齿等而引起口眼歪斜,则应重视原发病的治疗。本病相当于现代的面神经麻痹,分周围性及中枢性两种,用针灸治疗有效。肌电检查提示,兴奋降低及部分失去神经支配者,针刺后恢复较快;完全失去神经支配者,则恢复较慢,但坚持治疗,部分病例亦可得到改善。
通治法 多选手、足阳明经穴和手、足少阳经穴,如颊车、颧髎、地仓、大迎、翳风、承泣、听会、风池、下关、承浆、巨髎、迎香、四白、丝竹空、外关、合谷、行间和内庭等,每次5~8穴。用毫针行泻法,或配合以轻灸。每日或间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休息5天,再作第二疗程。
辨证论治 一般分为:
风寒 一侧口眼歪斜,额纹消失,不能做蹙额、皱眉、露齿和鼓颊等动作,眼睑闭合不全,流泪,鼻唇沟变浅或消失,舌苔薄白,脉浮。少数患者初起时有耳后、耳下及面部疼痛; 严重时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治疗宜用祛风散寒和舒筋通络之法。选手阳明、足阳明、足少阳、足太阳等经穴,如风池、阳白、攒竹、四白、地仓、颊车、迎香、合谷、内庭等,每次5~8穴。初期用毫针行泻法,后期行补法,并可适当配合灸法。
风热 除具有上述一般症状外,还兼见耳鸣,耳内或完骨部作痛,鼻流黄涕,牙龈肿痛,发热,头痛,目赤,舌质红,苔黄,脉象浮数。治宜疏风清热,活血通络。选穴与风寒相同,用毫针行泻法,并可于手三阳经井穴放血。
其它治法 常用者有:
电针法 按通治法选穴施术,获得适宜针感后,从中选2~4穴,用电针仪以中等针感通电5~15分钟。治疗间隔及疗程,均参照通治法。
皮肤针法 常取后颈部,患侧额部、眶周、唇周、鼻唇沟、耳前区和下颌区等部位,用中等刺激,每日或隔日治疗一次。5~10次为一疗程。
腧穴注射法 常选阳白、太阳、四白、下关、颊车、地仓、翳风和合谷、足三里等穴,每次1~3穴,注射维生素B1注射液和维生素B12注射液,每穴0.5ml,每日治疗一次,5~10次为一疗程。

☚ 中风针灸治法   眩晕针灸治法 ☛
0000175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1:4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