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反裘负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反裘负刍

 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而负刍。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


 ——《新序·杂事二》


 裘是皮衣。古人穿皮衣与今人不同, 毛在外、皮在内;反裘就是皮在外, 毛在内。魏文侯在出游途中遇见一个人反穿着皮袄扛柴草,问他为何如此,他说是“爱其毛”。魏文侯因而慨叹这个人不懂得“皮之不存,毛将焉恃”的道理。故事的用意显然是在赞扬魏文侯看问题能由表及里,有见识。
 作者接着叙述了魏文侯的另一件轶事。魏文侯出游后的第二年,东阳一带交纳的田赋多于往年十倍, 大夫纷纷前来祝贺。魏文侯不以为喜,反以为忧,说道:“田地和百姓都没有增加,而田赋却增收十倍,这跟爱惜毛而反裘负柴草的人没有什么区别。贪爱“羊毛”(田赋),而加快对“羊皮”(纳赋者)的摧损;羊皮(纳赋者)不存在了,羊毛(田赋)又有什么着落呢?”
 魏文侯能敏锐地觉察出,在田地和劳动力没有增多的情况下, 田赋加收十倍,实在是竭泽而渔的愚蠢作法;并且把劳动者看成是“皮”,是主体,把田赋看成是“毛”,是劳动者身上的附着物,承认“治人者”的生存离不开劳动者,表露了自己轻徭薄赋的政治主张和对猛于虎的苛政的否定。这种认识,在那个时代,无疑是进步的。
 这则寓言用“毛”依附于“皮”的现象生动而深刻地揭示了一条重要的政治哲理。它对于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政治生活与经济生活等方面的若干关系至今仍有启迪。
 “皮之不存, 毛将安傅(焉附)?”这句成语本出自《左传·僖公十四年》,《新序》把这则故事加以形象化地演绎之后, 也就更加广为流传了。

寓言“反裘负刍”注释、翻译和解说 - 可可诗词网

反裘负刍

 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而负刍。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

——《新序·杂事第二》


 【注释】
 ①裘:皮衣。刍:喂牲口的草。②魏文侯:名斯,战国时魏国国君。③恃: 依靠, 凭借。
 【意译】
 有一天,魏文侯外出巡游,看见路上有一个人反穿着皮衣,背着一捆草。魏文侯就问他说:“你为什么要反穿着皮袄背草呢?”那人回答说:“我爱惜皮上的毛。”魏文侯提醒他说:“你难道不知道皮磨坏了毛也就没有地方依存了吗?”
 【解说】
 毛是附在皮上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而路人并不明白这个道理,他反穿着皮衣背柴草,只知“爱其毛”,而不知爱其皮,这是本末倒置,结果将是皮毛俱损。这个故事说明了:如果事物失其根本,将处于无所着落之境。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故事来说明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集体利益是“皮”,个人利益是“毛”,个人利益必须建立在集体利益之上,没有集体利益,也就根本不会有个人利益。
 【相关名言】
 皮之不存, 毛将安傅?

——虢射

反裘负刍fǎnqiú-fùchú

裘: 皮袄。反裘: 反穿皮袄(古人穿皮袄一般毛朝外,反穿则毛朝里)。刍: 柴草。负刍: 即背柴草。反穿皮袄背柴,是怕磨掉毛。形容人贫穷劳苦。出自《晏子春秋·杂上》:“晏子之晋,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负刍,息于涂侧者。”
晏婴从齐国去晋国,在中牟看到一位反穿皮袄背柴草的人在道旁歇息,便派人前去了解那人的情况。那人称自己为越石父。晏子又上前问他为何到这个地方来,又为什么为人臣仆。越石父一一作答,晏子在征得他同意后,用一匹驾车的马将他赎出,并用自己的车子将他带走。至歇宿地,晏子却未向越石父打招呼,下车后就直奔室内,尚未下车的越石父一看晏子是这种态度,马上提出要离开。晏子得知后派人问是何原因,越石父说,他为人臣仆三年,没有人真正了解看重过他。晏子赎他之时,以为获一知己。但现在晏子不辞而入,还不是不了解不看重他吗?晏子获知是因为这个,便出来向他解释、道歉,并立刻改变态度,以上客相待。
“反裘负刍”这一典故也常用来比喻愚昧不知本末,如西汉·桓宽《盐铁论·非鞅》写道:“无异于愚人反裘而负薪,爱其毛,不知其皮尽也。”这里的“反裘而负薪”即此义。

反裘负刍

反裘,反穿皮衣 (古人穿皮衣以毛朝外为正)。此指毛朝里,刍,即薪。意谓反穿皮衣而背柴。
(一) 形容贫苦劳苦。相传春秋时,晏婴往晋,行至中牟,见越石父,反裘负刍。婴因解一匹驾车之马替他赎身,使之免于冻饿。见《晏子春秋· 内篇上》、《吕氏春秋·观世》。《史记· 管晏列传》 张守节正义引作“反裘负薪”。
(二) 比喻愚昧不知本末。史载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而负刍,文侯曰:“胡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汉桓宽《盐铁论·非鞅》:“盖文帝之时,无盐铁之称而民富。……无异于愚人反裘而负薪,爱其毛,不知其皮尽也。”又见《汉书·匡衡传》。

反裘负刍

刍:柴草。反穿皮衣,背着畜草。形容做事轻重倒置,主次不分,好的动机得不到好的结果。也作“爱毛反裘”。战国时,魏文侯外出游玩,在路上看到一个反穿着皮衣的人背着畜草往前走。魏文侯问他为什么这样穿,那人回答说:“我爱惜皮毛啊。”魏文侯反问他:“如果把外面的皮磨光了,里面的毛将附着在哪里呢?”对方听后无言以对。(见汉·刘向《新序·杂事二》)

主次颠倒

主次颠倒

把结果当成原因,颠倒了因果关系:倒果为因
变被动为主动:反客为主
事物轻重、大小颠倒了位置:主客颠倒
颠倒事物的主次关系:头足倒置
把重要的和不重要的事物的地位摆颠倒了:轻重倒置
颠倒了事物的主次位置:颠倒 大忘 本末倒置 倒置本末
处事违反常规或主次颠倒,本末倒置:耳视目食 耳视目听
本末倒置,不合常理:撑岸就船
为物伤身,轻重倒置:剖腹藏珠 剖腹藏宝 破腹藏珠
不重视根本,轻重倒置:爱毛反裘
愚昧无知,本末倒置:反裘伤皮
轻重倒置,重要的和不重要的弄颠倒了:舍本逐末 舍本求末 舍本从末 舍本事末 离本逐末 离本趋末 离本依末 离本徼末 降本流末 抱枝拾叶 寻流逐末 损本逐末 捐本逐末 逐末弃本 逐末舍本 弃本求末 弃本逐末
不明事理,舍本逐末:反裘负刍 反裘负薪

☚ 主次   先、后 ☛
反裘负刍

反裘负刍

反裘:反穿皮袄。负刍:背柴。《晏子春秋·内篇·杂上》:“晏子之晋,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负刍于涂侧者……”。后以此比喻不知本末主次。

☚ 片言折狱   勿忘在莒 ☛

反裘负刍fǎn qiú fù chú

wear the fur inside out and carry firewood on one’s back—live and toil in poverty; be so stupid as to put the cart before the horse
❍ 魏文侯出游,见路人~,文侯曰: “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刘向《新序·杂事二》)When he was out on an excursion,Marquis Wenhou of the Wei Dynasty saw a passer-by wearing his fur inside out and carrying a bundle of firewood on his back.Marquis Wenhou asked,“Why are you wearing your fur inside out with the firewood on your shoulder?”The man replied,“I love the fur. ”

反裘负刍fǎn qiú fù chú

负刍:背柴。反穿皮袄去背柴。比喻十分贫穷劳苦。 very poor, poverty-stricken, live and toil in poverty, badly off or not to know the fundamental and the indicental

反裘负刍fǎn qiú fù chú

【解义】反裘:反穿皮衣 (古人穿皮衣毛朝外,怕磨掉毛则反穿,即毛朝里)。负刍:背柴草。反穿皮袄背柴。形容人因贫困而从事艰苦的劳动。也比喻愚昧无知、本末倒置。
【用法】形容人的行为、做法。含贬义。
【例句】他是个十分聪明的人,在处理这件事情的方式上应该不会~。

反裘负刍fǎn qiú fù chú

反穿皮袄背着柴。原比喻穷困。后又比喻愚昧不知本末。《晏子·杂上》:“睹弊冠反裘,负刍息于途侧者,以为君子也。”《吕氏春秋·观世》:“晏子之晋,见反裘负刍,息于途者,以为君子也。”汉·桓宽《盐铁论·非鞅》:“无异于愚人反裘而负薪,爱其毛,不知其皮尽也。”

反裘负刍fǎnqiú-fùchú

反裘:反穿皮袄。刍:柴草。
❶《晏子春秋·杂上二四》:“晏子之晋,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负刍息于涂侧者,以为君子也。”后以指贫苦劳作。
❷汉·刘向《新序·杂事二》:“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而负刍。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后以指愚昧无知,或轻重、本末倒置。又有“爱毛反裘”一语,见该条。

反裘负刍fǎn qiú fù chú

见“反裘负薪”。刍: 柴草。

反裘负刍fǎnqiú-fùchú

〔连动〕 刍,柴草。反穿皮袄背柴,怕皮袄的毛磨坏。原比喻穷困。后又比喻愚昧不知本末。《晏子春秋·杂上》:“睹弊冠反裘,负刍息于途侧者,以为君子也。”《吕氏春秋·观世》:“晏子之晋,见~,息于途者,以为君子也。”
△ 多用于轻重倒置方面。
也作“反裘负薪”。

反裘负刍fǎn qiú fù chú

裘:皮衣。反裘:反穿皮衣。负:背。刍:柴草。即反穿皮衣,背着柴草。形容生活贫困劳苦。也比喻愚昧,不知轻重本末。也作“反裘负薪”。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7: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