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舰导弹fanjian daodanantiship missile
海上作战时攻击水面舰艇的导弹。按发射点不同可分为舰舰、空舰、潜舰和岸舰导弹。
反舰导弹以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为界分为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在前一阶段,只有苏联注重发展反舰导弹。因为当时它没有远洋舰队,为了对付西方以航母为核心的远洋舰队从海上的进攻,重点发展了岸舰导弹SSC-1、SSC-2,舰舰导弹SS-N-1、SS-N-2和SS-N-3B,潜舰导弹SS-N-3A和空舰导弹AS-1、AS-5等多种近海作战反舰导弹,成为当时世界上发展反舰导弹种类最多和数量最大的国家。1967年10月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埃及用苏制冥河导弹(SS-N-2)一举击沉以色列的埃拉特号驱逐舰,在西方引起了很大的反应。从那以后反舰导弹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许多国家相继开展了反舰导弹的研制工作。到80年代末发展反舰导弹的国家和地区已有19个,装备反舰导弹的国家达80多个,发展的型号总数达90多种,军贸市场的年销售量达1500枚左右。
1967年后西方最先研制成功的反舰导弹是挪威的企鹅近程舰舰导弹。经多次改型后,已发展成一个包括1、2、3型,可从舰艇、直升机和海岸等多种发射平台上发射的导弹系列。美国和北约多个国家购置了这种导弹,主要用于攻击隐蔽于复杂的港湾岛礁水域内的水面舰艇。70年代以来西方相继研制成功多种反舰导弹,比较著名的有:法国的飞鱼系列,美国的捕鲸叉和BGM-109B战斧导弹,意大利的海上凶手,德国的鸬鹚,国际合作组织的奥托马特,以色列的加伯列系列,英国的海鸥和海鹰;苏联也发展了SS-N-7、9、10、11、12、19等多种新型号;日本研制了ASM-1、ASM-2;中国研制了C301、C601、C801、C802等型号;中国台湾当局也发展了雄风1、2两种型号。
反舰导弹按射程可分为远程、中程和近程三类。近程都用固体火箭发动机,射程都在40km以内,主要装备中小型水面舰艇和直升机,用于在近海和海情复杂的岛礁水域攻击敌舰。法国的飞鱼导弹MM-38和AM-39是这类导弹的代表。中程都用涡喷发动机,射程都在100~200km之间,可从水面舰艇、海岸基地、攻击机和潜艇等多种平台发射,对敌大中型水面舰艇进行超视距攻击。美国的捕鲸叉、国际合作组织的奥托马特和中国的C802等导弹属于此类。远程都用涡喷或涡扇发动机,射程都在500km左右,只有美国的战斧反舰导弹BGM-109B和俄罗斯的沙道克SS-N-3、SS-N-12和SS-N-19等4种型号属于此类,都用于在远洋作战时从防区外攻击敌海上舰队的主力舰。
以美国捕鲸叉和法国飞鱼为代表的西方新一代反舰导弹有如下特点: (1)多用途和系列化。按多用途模式化设计思想,逐步发展成一个可从海上的水面舰艇和潜艇、陆上的机动式发射车、空中的攻击机和直升机等多种发射平台发射,以多种掠海飞行弹道机动飞行,攻击多种大、中、小水面目标的导弹系列; (2)精度高和威力大。采用先进的雷达、红外导引头、延期引信和穿甲爆破战斗部,使导弹单发命中概率在90%以上,导弹可穿入舰体一定深度后爆炸,破坏效果比传统的爆破战斗部增加2~3倍; (3)隐蔽性好和突防能力强。导弹在15~30m的超低空巡航飞行,末段可在1.5~3m的掠水高度或突然跃升攻击目标,末制导系统有多种抗干扰措施,使导弹可在敌舰雷达盲区内隐蔽飞行,易于逃脱敌舰防空系统拦击;(4)发射程序简便可靠和自动化程度高。导弹可在行进中从通用发射架、贮运发射箱、鱼雷管和垂直发射系统等多种发射装置上垂直或与目标成±60°~90°方向扇面发射,装弹发射过程自动化程度高,射前准备时间短,射速从每10~15分钟1发提高到每分钟4发。在现代海战中,从第四次中东战争、马岛海战、两伊战争、美利地中海冲突直到1991年海湾战争,以色列的加伯列、法国的飞鱼和美国的捕鲸叉等反舰导弹均取得击沉水面舰艇的战绩。
为了提高反舰导弹对舰艇特别是远洋舰队多层防空系统的突防能力,8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都在研究采用火箭冲压发动机的超音速反舰导弹,如法德合研的超音速反舰导弹(ANS)和轻型反舰导弹(ANL)、俄罗斯的SS-N-19、英国的超音速海鹰、以色列的超音速加伯列和意大利的奥托马特2等。随着海战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反舰导弹正向通用化、模式化、系列化、远程、超低空、超音速和高隐身能力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