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参苏饮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成藥部 > 雜 > 參蘇飲 參蘇飲 shēnsūyǐn 因以人參,紫蘇葉爲主藥配伍而成,故稱。佐藥有木香、前胡、茯苓等。主治感冒發熱,頭痛鼻寒,胸脘滿悶。宋·陳師文等《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治傷寒·參蘇飲》:“毋以性凉爲疑,一切發熱皆能取效,不必拘其所因也。小兒、室女亦宜服之。” 参苏饮❶《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方。又名易简参苏饮。人参、紫苏叶、葛根、半夏(汤洗,姜汁炒)、前胡、茯苓各三分,木香、枳壳(麸炒)、桔梗、炙甘草、陈皮各半两。为粗末,每服四钱,加生姜七片、大枣一枚,水煎,去渣稍热服。功能益气解表,理气化痰。治体虚气弱,感冒风寒,内有痰湿,症见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痰多,胸闷呕恶;并治中脘痞满等症。《三因方》卷十三也有本方,但少葛根。 参苏饮 《和剂局方》卷二【组方药物】 木香15克 紫苏叶 干葛(洗) 半夏(汤洗7次,姜汁制,炒) 前胡(去苗) 人参 茯苓(去皮)各23克 枳壳(去瓤,麸炒) 桔梗(去芦) 甘草(炙) 陈皮(去白)各15克 参苏饮 《妇人良方》卷二十二【组方药物】 人参30克(另末) 苏木60克 参苏饮 参苏饮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人参苏叶葛根前胡半夏茯苓各25克陈皮甘草桔梗枳壳木香各15克组成。切碎,每服12克,入生姜三片,大枣三枚水煎服。亦可参照原方用量,酌情增减,作汤剂水煎服。具有益气解表,祛痰止咳之功。主治虚人外感,咳嗽痰多,恶寒发热,头痛鼻塞,胸膈痞满,舌苔白腻,脉浮者。尤宜老年人正气不足,屡感风寒,或气管炎患者,易感风寒者。既可扶助正气,驱邪外出,又可扶助正气,以防邪入,预防感冒。 ☚ 加减葳蕤汤 大承气汤 ☛ 参苏饮 参苏饮本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方由木香半两,紫苏叶、干葛(洗)、半夏(汤洗七次,姜汁制炒)、前胡(去苗)、人参、茯苓(去皮)各三分,枳壳(去穰,麸炒)、桔梗(去芦)、甘草(炙)、陈皮(去白)各半两组成(《易简方》无木香)。上药㕮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七片,枣一个,煎六分,去滓,微热服,不拘时候。功能益气解表,宣肺化痰。主治虚人外感风寒,内有痰浊,憎寒发热,头痛无汗,胸膈满闷,咳嗽痰稠,苔白,脉弱者。本方所治证属体虚外感风寒,内有痰浊,治宜扶正益气,解表化痰。方用紫苏叶、干葛以辛透散邪,解肌发表,人参以益气扶正,共为君药; 前胡、半夏、枳壳、桔梗理气畅中,化痰止咳,宣肺和胃,共为臣药,配合君药以解表散邪,疏理肺胃之气,化痰止咳; 佐以橘红、木香、茯苓、甘草和胃健脾,理气化痰,宽中畅膈; 更以生姜、大枣为使药,调和脾胃,鼓舞脾胃升发之气,则邪除而正自安。故可用以治疗体虚外感风寒,而有痰浊内阻者。若风热外感,及痰热内蕴者均不宜用。 ☚ 清热透肌汤 人参败毒散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