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县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县学

学校名。古代设于县的地方官办学校。自汉代始,郡县均设,时郡国称学,县称校。魏、晋、南北朝沿置。隋文帝时曾废县学,炀帝复置。唐代每县皆置,学生名额为京县五十人,上县四十人,中县、中下县三十五人,下县二十人,均由该县长官选拔。毕业生员经州试后送尚书省参加考试。开元七年(719),玄宗下令从州县学中选拔若干生员入四门学为俊士。宋代各县均置学,徽宗崇宁三年(1104)始定增养弟子员,大县五十人,中县四十人,小县三十人,并行三舍法,县学上舍生经考试合格可升州学外舍。宣和三年(1121)罢天下州县学三舍法。辽代县学设博士、助教,掌教学事。元代县学设教谕一员,掌教儒家经典。生徒肄业期满,经地方官推荐,并经考核,或用为教官,或取为吏属。明洪武二年(1369)亦置,设教谕一员,训导二员,定生员为二十人。凡经童生试合格者方可入学。宣德中定制,县学增加二十人,称增广生员。生员经岁考、科考合格,方许赴乡试。清沿置,设教授、训导各一员,入学名额初定为二十人,后屡有增广。其余一应明制。元以后,与府学、州学并称为儒学。

县学

东晋、刘宋时僧人。河西人。约东晋末年,与河西沙门威德等七人结志游方,远寻经典,至于阗(今和田)大寺。遇般遮于瑟之会,于阗诸学者各弘法宝,说经讲律,依业而教。昙学等八僧随缘分听,况习胡语,然后将所听译为汉语,各书所闻。还至高昌,集为一部,并将所集带回凉州。宋元嘉二十二年(445),由河西沙门慧朗定名为《贤愚经》。

县学

县学

唐代地方官学之一。据《唐六典》卷30,京、畿和上、中、中下、下县各置经学博士1人,助教1人;分别有学生50、40、40、35、35、25人。

☚ 州学   唐代私学 ☛

县学

见“官学”。

县学

清雍正九年(1731)四月,天津直隶州升为天津府,并置天津县。清雍正十二年(1734),知府李敏达在府学西(今文庙西侧)增建县学。府学称上庠,县学称下庠,二者不相统属。县学学额,“岁、科试各取文童18名”,县学设教谕、训导各1名。曾任县学教谕计有殷俨等21人;曾任训导计有张廷蔚等22人。

县学

学校名。北宋庆历四年三月,诏诸路各县,有学生二百人以上置县学。县学由学长总领,学官有学谕、直学。大观四年八月定县学生不供给伙食,许搭伙(《宋会要·崇儒》2之4、11、15,《剡录》1《学志》)。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7:4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