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矿卫生所
厂矿卫生所 (车间卫生站) 是厂矿企业的基层卫生组织,是医务人员在生产第一线进行工作的基地。它是医疗与预防相结合,卫生人员与工人群众相结合,高、中、初级卫生人员相结合的组织形式。
卫生所(站)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大型厂矿的基层卫生组织——车间卫生站,它附属于职工医院或门诊部;一种是小型厂矿的独立基层卫生组织——厂矿卫生所。两者工作性质和内容基本相同,主要任务是简易急救、治疗、卫生防疫、群众卫生、卫生宣传教育和健康管理等工作。
简易救护工作是对外伤、急病和职业中毒的救护。这项工作要求做到两点: 一是及时。要求做到使病伤者迅速及时在卫生所(站)受到简易救护或紧急转送医院。必要时可先由车间群众卫生组织的成员进行紧急救护,同时立即通知卫生所(站)。二是保证质量。在外伤时至少要做到临时性止血,初步包扎,运送中的固定,注射破伤风抗毒素,进行人工呼吸和防止伤者休克等措施。卫生所(站)工作人员要根据上级医生的指示进行治疗、连续投药和系统矫治等工作。在距离医院、门诊过远的车间卫生站或独立的厂矿卫生所,治疗范围可根据需要和本身的技术水平适当扩大。卫生所(站)应对某些从事有害作业的工人和对经常因病休工的慢性病人进行防治观察,改善他们的劳动条件,合理安排劳动,定期健康检查。通过对他们健康状况的动态观察,做到早期发现职业病、慢性病,查明生产过程和生活环境中的不良因素。
卫生防疫是卫生所(站)的一项主要工作,应用较多时间对车间地段的劳动卫生、环境卫生、生活卫生条件,特别对职业病、工业外伤、多发病作调查研究,找出不安全因素,订出有力的预防措施。在厂内除注意车间卫生外,还经常了解和改进本企业的公共卫生福利设施,如食堂、浴池、托儿所、女工卫生室和工人集体宿舍等的卫生情况。对厂外职工住宅区的环境卫生、生活卫生和卫生防疫也负一定责任。卫生所(站)负责组织预防接种、实行临时性或预防性消毒。呼吸道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冒等)和肠道传染病(急性胃肠炎等) 对工人休工率影响较大,因此,这项预防工作很重要。如设有专业环境保护机构,卫生所(站)应与他们密切配合,为他们调查研究和经常监督提供方便,在业务上取得他们的指导。群众性卫生组织和卫生宣传教育工作是开展预防工作的基础。应建立或加强群众性卫生组织,培养卫生积极分子,组织他们与医务人员一起开展卫生宣传,实行紧急救护,及时反映车间卫生情况,并督促帮助改进车间卫生工作。
统计工作也是卫生所(站)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是健康管理的基础。要将每天因病伤休工情况进行初步整理,以后再按月份、季度、年份进行较详细的统计分析。卫生所(站)分析因病休工率,可以了解一时性因病休工率的变动情况,制订降低患病率和保障工人健康的措施;同时要分析车间的患病情况,选择防治观察对象和评价防治工作。在分析因病休工率时还要详细而深入地分析影响患病率和休工率的因素,为拟订防治措施提供依据。在确定防治观察对象时,还要研究其他医学登记资料,如病历、医学检查记录等。为了预防外伤和职业病,必须进行外伤和职业病的特殊登记。
工厂卫生所和矿井卫生站的工作内容虽然基本上一致,但因矿井距离医院门诊部较远,劳动紧张度和所处场所较工厂有很大差别,所以允许他们做一些简易治疗。在加强简易救护工作的同时,还应加强矿工的自救互救工作,注意矿井内作业工人的安全卫生。工矿的医院和门诊部要指定专门医师指导卫生所(站)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