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印度茶树育种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印度茶树育种tea breeding in India印度于1780年首次从中国广州引入茶籽试种,在1830年前后又从中国引入茶籽开始大规模栽培。1823年, 英国一上尉在印度东北发现阿萨姆大叶茶,10年后才肯定其利用价值, 并引起重视。经过广泛的探查资源, 陆续把100多小块“野生”或“半野生”(据许多学者的论证认为并非野生,而是丢荒的栽培茶园)的茶园改建为种子园, 生产茶籽。这些不同种子园培育的群体具有各自不同的性状, 都称为地方种(jat), 并以种子园所在地或最初的茶籽来源地名加以定名。当时的地方种名称很多, 大多数群体都非常混杂,加之,阿萨姆大叶茶又与从中国引入的茶籽混植在一起, 所以混杂程度相当严重。随着生产上的激烈竞争, 促使种植园主积极去改良茶树品种。起初, 系根据叶片形态和大小、茸毛多寡、生长习性及发芽特性等形态特征, 在实生苗中进行集团选择, 选出亲本, 建立采种园, 这对提高茶叶品质和产量及形态的一致性方面取得一定效果, 可是经过连续几代后则丧失了效果。1880~1900年期间, 首次以优质、生长势强的淡叶阿萨姆品种与耐寒的暗叶阿萨姆品种杂交成功, 育成著名的“拉杰格尔”(Rajgh-ur)品种。1900年设立印度茶叶协会科学部的试验站(于1911年迁到托克莱), 开始有组织的育种工作。此时, 特别重视对本国和缅甸、柬埔寨、越南各地的茶树品种资源进行考察, 征集保存各类地方种和野生、近缘种。在1936年, 托克莱茶叶试验站开始制订了茶树品种改良培育计划, 以后通过引种、选种和杂交等方法, 40年来, 在300多个品种间进行杂交和20多万朵花的人工授粉工作, 被研究鉴定的单株材料在1.5万株以上,自1949年以来共育成从TV1~TV26等26个无性系茶树品种和TS378 、TS397. TS449、TS450、TS462、TS463、TS464等7个种子繁殖用的无性系茶树品种。这些品种推广较快, 到80年代初, 已占印度东北部总茶园面积的80%以上。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