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条五6704名缝在鞋口或衣服边沿上的布条或缎带。⑴吴语。上海〖 〗。1984年10月15日《新民晚报》:「想趁早替外孙女做双棉鞋,但跑了许多棉布店,却买不到一副称心的~。」慕水《买「滚条」》:「老妻在做棉鞋,要我去买『~』。附带说明是两条一尺多长半寸宽的白色布条。」上海崇明〖 〗、松江。江苏丹阳〖 〗、苏州。⑵闽语。福建厦门〖 〗。   滚条〈隐〉清末以来江湖行医卖药行指捉牙虫所用竹筷。 滚条gǔn tiáo旧时江湖捉牙虫行谓竹筷。《切口·捉牙虫妇人》:“滚条: 竹筷也。” 滚条gǔntiáo缝在鞋口或衣服边沿上的布条或缎带。徐珂《清稗类钞·服饰》:“咸同间,京师妇女衣服之滚条,道数甚多,号曰十八镶。” 滚条seam bin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