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博学多闻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反义成语 >

博学多闻;孤陋寡闻

 博学多闻 学识渊博,见识多而广。常作谓语,亦作定语。
李时珍发表了许多独到的见解,使博学多闻的王世贞也十分倾倒,连连称赞李时珍是“北斗以南第一人”。(陈协琴、刘益安《李时珍的故事·南京之行》)康熙帝问朝廷大臣徐乾学:“国内有谁博学多闻,文章好,可以充当顾问的?”(王政尧《黄宗羲》四)
孤陋寡闻 陋:(见闻)浅狭。寡:少。指知识浅陋,见闻很少。常作谓语,亦作定语。
如果人家说你没有看过,那还算好,因为只不过是孤陋寡闻。(程千帆《治学小言·关于治学方法》)“闭门造车”,造出来的车未必能合辙。为什么?简单地说,孤陋寡闻,缺乏借鉴与启发,这也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陈伯吹《他山漫步·〈小老鼠斯图其特〉序》)
  • 上一篇:博学多才;不学无术
  • 下一篇:不出所料;出人意表

“博学多闻”的意思、出处、故事 - 成语大全 - 可可诗词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成语故事 >

博学多闻

 【出处】: 《礼记·中庸》: “博学之,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
【故事】: 《礼记·中庸》里有一《哀公》章。其中讲了一个人做事必须有诚意, 以及怎样求诚的道理。文章说:求诚的功夫, 须经五个阶层, 一步不到, 就不能达到诚的境界。世间万物, 各有其特点, 必须广泛地学习, 才能了解各自的特性。既经学了,又要详细询问, 向别人请教,以解决自己心中的疑惑。有了这“学”和“问”二层,还要谨慎地思考,才不致失于高远的弊病, 这是第三层。世间有些事物,往往似是而非,只有明白辨别, 才可分清是非, 择善而行, 这是第四层。此外, 还得笃实地实践, 没有任何虚假。能够做到这五层, 求诚的功夫才算是尽了。
【意思】: 学识渊博,见多识广。博:广博; 闻: 见闻。
【古例】:明·瞿佑《剪灯新话·修文舍人传》: “博学多闻, 性气英迈, 幅巾布裘, 游于东西两浙间。”
  • 上一篇:博闻强记
  • 下一篇:跛鳖千里

博学多闻bó xué duō wén

【释义】
学问渊博,见闻很广。

【色彩】
褒义。

【近义】
博学多才︱见多识广。

【反义】
才疏学浅︱孤陋寡闻。

【造句】
 ❍ 我们的语文老师~,上课非常生动,同学们都很尊敬他。
 ❍ 村里有一位~的农技师,为了传授科学知识,他走家串户的,总没有空闲的时候。

【正形】
“闻”不写作“文”。

见识广泛

见识广泛

广见 广闻(广闻博见) 瞻闻饫闻 殚闻 洽闻(博物洽闻) 博闻(多见博闻) 博识 贯矢 眼界开阔 多闻多见
见识广博:开博 广见洽闻
阅历深,见识广:见多广识 见多识广 多见广识 经多见广 殚见洽闻 目达耳通 经多见广
 所知甚多,见多识广:问十答十 问十道百
 性格奇特,见多识广:恢奇多闻
 广泛观察了解,见多识广:闳览博物
 知识渊博,见多识广:问一答十 问一知二 博学多闻 博学洽闻 博闻深洽 赡学多闻 硕学多闻
 正直诚信,见识广博:直谅多闻 多闻直谅
目光敏锐,见识很广:远见明察
才能高,见识广:才高识广
才能很高,见识极广:才识有余

☚ 见识的程度   见识远 ☛

博学多闻;孤陋寡闻bó xué duō wén;gū lòu guǎ wén

博学多闻 学识渊博,见识多而广。常作谓语,亦作定语。
李时珍发表了许多独到的见解,使博学多闻的王世贞也十分倾倒,连连称赞李时珍是“北斗以南第一人”。(陈协琴、刘益安《李时珍的故事·南京之行》)康熙帝问朝廷大臣徐乾学:“国内有谁博学多闻,文章好,可以充当顾问的?”(王政尧《黄宗羲》四)
孤陋寡闻 陋:(见闻)浅狭。寡:少。指知识浅陋,见闻很少。常作谓语,亦作定语。
如果人家说你没有看过,那还算好,因为只不过是孤陋寡闻。(程千帆《治学小言·关于治学方法》)“闭门造车”,造出来的车未必能合辙。为什么?简单地说,孤陋寡闻,缺乏借鉴与启发,这也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陈伯吹《他山漫步·〈小老鼠斯图其特〉序》)

博学多闻bóxué-duōwén

学识渊博,见闻丰富。

博学多闻bó xué duō wén

广博的学识,丰富的见闻。也作“博学洽闻”。

博学多闻bo xue duo wen

博:广博。学识广博,见闻丰富
【近】博物洽闻
【反】孤陋寡闻才疏学浅

博学多闻bóxué-duōwén

〔并列〕 形容知识渊博,见多识广。蔡国芳《后汉演义》:“隗嚣部下的豪杰,第一个要推马援,马援以外,如班彪郑兴杜林,统是~,饶有见识。”
△ 褒义。多用于博学方面。
也作“博学洽闻”。

博学多闻;厚积薄发

博学多闻;厚积薄发bó xué duō wén;hòu jī bó fā

【上】形容学识广,见闻多。
◆也作“博学洽闻”。王政尧《黄宗羲》:“康熙帝问朝廷大臣徐乾学:‘国内有谁博学多闻,文章好,可以充当顾问的?’”
【下】厚积:积累充分。薄发:少量地、一点一点地释放。形容知识积累丰富,基础深厚扎实,而不轻易表现出来。宋·苏轼《杂说·送张琥》:“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
【综】形容学识广博丰厚,但发表见解很谨慎。
【例】黄教授是解剖学权威,虽然发表的论文不多,但文章一面世,就震动医界,他的学生说,导师博学多闻,厚积薄发,给我们树立了治学的榜样。

☚ 博采众长;自成一家   澄沙汰砾;去芜存精 ☛

博学多闻bó xué duō wén

博:广博、渊博。闻。知识见闻。形容学识渊博,见闻广泛。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8:2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