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管与南管戏
南管是流传于闽南闽语区的一种民间乐曲,清初从泉州首先传入鹿港,后在台湾各地流行起来。南管曲调清雅委婉,乐曲优美动人,多数曲子节奏舒缓,演唱内容多取材于古代民间流传的故事;伴奏乐器有南音琵琶、洞萧、二弦、三弦,称为“四管”,这四管是其他乐曲中少用的,但配起来音色古雅,保留着两千年来中原古典音乐的特点。南管从中原地区传入福建后,同当地民间音乐逐渐融合,形成了一种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音乐,在长期的发展中还吸收了昆曲、弋阳腔、佛曲和地方戏曲、民歌的营养。
在南管的基础上,又发展出一种“南管戏”,即在南管的伴奏下,以装扮后上台演唱的形式代替南管乐的单纯演奏和清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