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南柯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南柯子 南柯子即《南歌子》。宋周邦彦有词名《南柯子》。然《全宋词》又注:“《清真集》俱不载。”并云:“案此首见《乐府雅词拾遗》卷下,不著撰人,而《乐府雅词》卷上另有周邦彦词,此首疑非周邦彦作。”“南柯”用唐传奇淳于棼故事,或是他人循“南歌”之字音而改。 ☚ 南乡子 南徐好 ☛ 南柯子驿馆吹芦叶,都亭舞柘枝。相逢风雪满淮西。记得去年残烛照征衣。 曲水东流浅,盘山北望迷。长安书远寄来稀。又是一年秋色到天涯。 “淮西”指淮河上游一带,今安徽合肥市及凤阳地区。《元史·地理志》: “庐州路,宋为淮西路。”陈敬止,毛的朋友,余不详。这首是羁旅中怀念友人之词。前一年,两人在淮西客舍相逢,剪烛话旧,其后陈到京师,毛仍滞留淮西。陈寄书来,毛因而赋这首《南柯子》寄给陈,表达怀乡念友之情。上半阕写去年的相会。“驿馆吹芦叶,都亭舞柘枝。”两句破空而来,异常工稳。“芦叶”,指卷芦叶为哨子吹,“柘枝”是舞曲名。芦之叶,柘之枝,对仗何其工稳。驿馆都亭,字面亦工。或以为两者合掌,实际不然。驿馆吹芦叶,写旅途凄冷,芦叶哨音令人难忍。“都亭舞柘枝”,淮西相逢,共看歌舞,值得欣慰。“相逢风雪满淮西”,点出相逢的季节环境。这“风雪”固然与时令有关,同时“最难风雨故人来”,“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风雪中逢故人,尤其难得,这“风雪”二字也就是前人所谓“着色”。“记得去年残烛照征衣。”这一句唤醒,一切都是去年发生的事。去年的事,今年还记得清楚,可见两人的交情非比一般。“残烛照征衣”写出剪烛话旧兼话别的特点。四句小词,却采用步步逆入的手法,耐人寻味。 上半阕采用倒叙的方式回忆两人淮西客舍的相遇,下半阕用顺叙写今日的旅愁和对知己的怀念。“曲水东流浅,盘山北望迷。”两句字面对得异常工稳,内容却大开大合。王羲之《兰亭集序》有“引以为流觞曲水”的话。毛是萧山人,曲水就在附近,“曲水东流浅”,想象家乡景物,然而不能亲临。“盘山北望迷”,翘首故人所在,又望不到。盘山在北京附近蓟县境内,又名东五台。这里借指北京故人之所在。引 “盘山”就是为字面上跟“曲水”对得更工稳。一句东思故乡,一句北望故人,空间开阔。“长安书远寄来稀。又是一年秋色到天涯。”题目里是得到陈敬止的信才寄这首词,按常理应写收到信的高兴,但他却出人意外好象责备对方: “长安书远寄来稀。又是一年秋色到天涯。”信寄得太少,去年冬天分别,今年秋天才寄一封信。这种象是责怪,比正面写收到信的喜悦要清新和深刻得多,正是因为友情太深、相思太切,接到信反而怪写少了寄迟了。这首小词立意、布局和琢句都有值得称道的地方,是《毛检讨词》中的精品。谭献评这首词用 “北宋句法”(《箧中词》),说得也是中肯的。 南柯子雨拭遥山碧,云连夕照黄。新秋多少好风光,未免有情难遣、是离肠。 信隔红墙远,愁怜独夜长。终朝相看只寻常,不道箇人去后、便凄凉。 这首词题为“秋思”,写的是在特定的时节(新秋)对离别而去的伊人的思念,抒发的是凄凉的离情别绪。这是词中常见的主题,但作者在构思结撰方面却颇有新意。作者首先从描写新秋美景起笔。在作者的笔下,新秋是美丽的。“雨拭”两句描绘了一个雨过天青、落霞夕照的黄昏。一阵秋雨过后,好象把远山擦洗得更青。天高气清,远山犹碧,这是新秋特有的景象。斜阳夕照,把雨后的残云染成金黄色的晚霞。“碧”与“黄”,色彩鲜明生动,可以看到作者潜在的审美意识。所以作者对此景象紧紧概括一句:“新秋多少好风光”。如果按照这个意脉写下去,词中抒情主人公应当是欢快的,可是这里却是: “未免有情难遣、是离肠。”这是个较大幅度的转折跌宕,很象“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 王昌龄《闺怨》)的笔法。见美景而生哀情,愈见哀情之哀,感人力度倍增。接着,作者在词的下片正面交代了抒情主人公的离情别绪。“红墙”,盖借用李商隐诗《代应》“本来银汉是红墙,隔得卢家白玉堂”句意。“红墙”两句是说与伊人隔离很远,音问阻滞,而自己独守长夜,愁苦堪怜。这是抒情主人公虽面对“新秋多少好风光”而仍未免愁情难遣的原因所在。这两句是此词之骨,一篇秋思,绾结于此。“终朝”两句是对“红墙”两句内涵的解释与说明,犹如抒情主人公的喃喃自语,意思是说在与伊人团聚的时候,“终朝相看”,倒也觉得“寻常”,没有料到一旦那人走了,心里就这样凄凉。这两句,纯真坦率,心曲洞开,不仅把别后的思念作了进一步交代,而且它那圆润流畅的语调,也给全词增加了灵性。 由上所述,可以看出这首短短的抒情小词在写作艺术上,较好地做到了客观景物描绘与主观心理刻划相结合。这个结合,表现为客观景物的描绘为主观心理的刻划提供了很好的背景,成为心理活动的一个反衬,心理活动皆由这个背景逗出。因而,背景愈鲜明,心理刻划就愈显得深刻。这是在写作上值得借鉴的地方。 南柯子《南柯子》本名《南歌子》,共二十六字,三平韵。本词是双调,上下两片格式相同。主题是闺情而却通篇写景,只从几个字中透露出人物的内心活动,并运用反面手法来说明问题。 这是一座大宅院,庭院深深,楼阁华美。在平时,闺房中门儿洞开,从里面不时传出悠扬动听的琴声,窗前桌上的画卷也不停地被翻动着。由此可以看出女主人公的爱好和素养。可是,今天却异乎寻常,但见双扉紧闭,室内寂静无声,人影悄然。其中原因究竟何在呢? “半庭”句未道出个中缘由,仍然在写景,但这也并非纯粹写景,景中已是有情。“薄雾浓云愁永昼”(《醉花阴》),这是李清照在重阳佳节怀人的心情下所作的“景语”。今天,在女主人公眼前的天气也是阴沉沉的,倚阑而望,周围薄雾缭绕,什么都看不真切。本来是弹琴没兴致,作画懒提笔,所以关上门儿,闲眺解闷。但这种阴沉迷蒙的气氛,却又给她平添上一段新愁。 “一带”句仍写景,轻雾笼罩下的庭院,只能使人烦闷,那末,远处的景色又是如何呢?只见淡烟萦绕红树。隔楼,言其离得远,望不真切。“看”字是点睛之笔,表示以上都是女主人公由近而远所见到的景致。凝望是为了怀人,望而不见,愁思也由此而生。正如柳永所云:“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八声甘州》)。这样,就把首两句的疑团解开,又把题意揭出,由此而过渡到下片。 过变两对句,由白昼转入夜晚。雾已消,云亦散。“瘦”字形容天色渐趋昏暗,表现光线暗时人物视觉所产生的印象。天怎么会有肥、瘦呢?只不过是由于暮色渐浓,天容昏暗不清,似乎是变得“瘦”了。“风来”句用杜甫《佳人》末两句诗意:“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杜诗以佳人之被弃寄寓诗人被贬之慨,表面上则以景语显出佳人之端丽的品貌和高洁的操守。这里亦借此暗示女主人公的风致和遭遇,题意也由此进一步深化。 末三句借景抒情。夜幕降临,新月象被画得弯弯的、边缘檀晕色的秀眉。“画眉未稳,料素娥、犹带离恨。最堪爱、一曲银钩小,宝帘挂秋冷。”(王沂孙《眉妩·新月》)娟娟新月,被看作是嫦娥带着离恨所描成的弯眉。月光渐趋明亮,庭院阶前花影扶疏,倚阑望远的女主人公,从早到晚在等待,在凝思,但却爱而不见,思之不得。“只难攀”三字表面上是说花影摇曳,可爱而无法攀摘,实际上也反映了她怀人而不能相见的空虚而苦闷的心理状态。 南柯子这是范成大《南柯子》三首中的一首,全词集中抒写离愁,真挚诚恳,极富感染力。 上片基本上以所见所历为线索,叙述寂寞旅途中的惆怅,遥远的思念由此而生发。“梅花驿”“杜若洲”显然是词人所历所见的泛指,杜若即竹叶莲,两处清雅所在,应是词人超然情外寄情山水之处,但是,在“怅望”“凝情”中,词人所感到的是一种隐隐的不安。紧接着,这种隐隐的不安情绪就非常明朗了。在天、地、云三者挤成一线的茫然的天际,有高楼隐约,高楼上,词人眷恋的情人也许同时在凝情思念,现实却是“高楼不近木兰舟”。由此我们可以想见,这种两处离愁、一样相思的情景。相传浔阳江中七里洲上有鲁班所刻的木兰舟,后人得以沿用,词中的“木兰舟”当是指词人所转徙流寓的船只。去家越久,高楼日远,惆怅更浓,无计可消除。通过以上的述说,读者不仅能够感受到词人不绝的惆怅,而且能深深地体会到他实实在在的悲凉情怀。 下片在已经浓厚的情绪氛围中,词人以更加直白的抒写,镂出一种铭心刻骨的相思,这种相思,甚至找不到传达,找不到聊以释怀的寄托。“缄素”指信札,在信札上,词人满可以大诉思念,然而,“双鱼”已遥,有信札而没有信使,红叶经秋而残,不堪题写,更无由递达。古诗词中,“双(鲤)鱼”“题红叶”总是用以传达情人、恋人间的相思,但在这里,它们都不能替词人转致深情,于是,词人想要借流水以寄离愁,但江水东流,自古而然,怎会按人的意愿,西向而去呢? 在这一片里,作者采用了层层设法、似乎要誓不罢休的命意,首先是想寄上“缄素”,不成后又想“题红”致意,最后不得不寄诸流水,而流水东去,毕竟无可如何,这样一而再、再而三,愈趋渺茫地希望而终归失败,离愁到此而必将化为一种郁闷、一种不能解脱的痛苦。联系上片四句,两片之间,也是一种递进的关系,前面是在惆怅中罗织相思,后面是在无可奈何中咀啮痛苦,相思无着,苦闷更甚。全词一气呵成,词人所要表达的意绪浓烈而鲜明。 南柯子此词原有一自注: “淮西客舍接得陈敬止书,有寄”,表明这是一首酬答之作。陈敬止,不详何人,从本词内容可知,他是作者的知己——在这六合笼罩的寥廓世界里,在这如波如潮的芸芸众生中,能够透过浓烈的五谷烟火之气,找到真正的知己,那是何等幸福啊! 因为,一旦成为知己,那便在两个灵魂之间构设起津梁,形成默契和共鸣。心心相印,休戚相关,无论是时间的久永,还是空间的遥邈,都不能割断彼此间纯真而美好的情丝——毛奇龄这首《南柯子》 词,借酬答友人书信,正表达了人们珍视友情、渴慕知音的普遍感情。全词未著一“情”字、“思”字,然而通篇又频触心期,把 “剪不断、理还乱” 的情思表现得淋漓尽致。 上片例用偶句开篇,一呼一应,洵为妙极。“驿馆”和 “都亭”是两位友人所在。驿馆,即自注所云 “淮西客舍”,都亭,是陈敬止当时暂居的长安城附近的亭舍。此以异地两住所,表现友人千里睽隔,相距浩渺。两个情感相契的人被无情的空间分开,总不免有些黯然神伤。更何况在这萧杀之秋! 秋风吹起,芦苇瑟瑟,把流波的寒意播向了大地,黄桑摇曳,抖出凋零残叶,把世界装扮得更加肃穆凄迷。这里,“吹” 、“舞”两字,似随手拈来,凡俗无奇。其实,一语双切,颇费斟酌。不但生动地摹状了秋风,其形象眩目动人,而且隐约地暗示出两位友人的关系。芦竹为笙,吹之音色浏亮; “柘枝”为伎,舞之姿态矫健 (“柘枝”是一舞蹈名称,唐代为双人舞,后演变为队舞) 。吹笙伴舞,正相偕相得。如此写来,作者与友人的手足之情,于包孕深处可以洞烛。 秋风吹逝川,心旌荡如舟。作者记忆的扉页随之打开了。怎能忘,去年隆冬,北风呼啸,满地堆着厚厚的白雪,那上面清晰地印着我们一同行进的足迹。我们的友情也正像这皑皑大雪一样纯净、深厚。酒逢知己千杯少,话恰投机如絮多。同僚、师友、荆妻,稚子、人情冷暖、世事忧患,触题即发,一吐为快! 白天那些扯动的话头,对床夜语时,往往又汨汨滔滔,无涘无涯。蜡烛燃尽,残光照衣,映出两心相应,一片深情。这一段接触,是作者与友人共同交往中使感情深化的一步,故记忆历久弥新。娓娓道出,词采无华而温情内敛,声情畅达却耐人寻味。 上片写出友人之情深长,下片复道友人之思殷切。过片仍用对起句。曲水,即“曲江千顷秋波净,平铺红云盖明镜” (《韩昌黎诗系年集释》卷九)所云之长安曲江池水。盘山,盖指作者当时所在的淮西某处。“东流”、“北望”,方位正切合作者与友人一在淮西、一在长安的地理。“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水流浅”,非喻人情浅薄,而是关合下文,暗指音讯疏通。对举一个“迷”字,强调作者思念友人已进入痴情的境界。自从分别以后,作者多少次在盘山翘首跂望那朦胧冥漠的远方,友人在何处?大雁系书无?红尘驿马骤驰而来,又疾纵而去。希望和失望交错着,使作者心境更加迷乱,惆怅。词锋至此,宇拓境开。曲水、盘山,已远远超出地名客观复写的作用,而在“友人之思”的焦点上,从本身作为艺术符号的可感性的光晕中展开它们的意义。那水之九曲回肠,山之盘纡逶迤与全词的其他意象惬洽交融,把作者不畏阻间重重,仍一往情深地追求友谊的内心世界,纤毫毕现地表达了出来。词末“长安书远寄来稀,又是一年秋色到天涯”两句牢笼全篇,写得语浅情深,充满了理解和信任,振荡着弦外之响: 友情把我们的心连在一起。已然的一切令人难以忘怀,“又是一年”来到了,让我们一起书写新的友谊篇章,辞秋魂之牢落,扬春魄之欣畅! 全词结穴,力濡浓墨,点在虚处,婉曲空灵,情韵悠长。 南柯子绿树千村合,清溪百道连。故乡风景最鲜妍,负了一筇双桨又三年。 有梦迷蝴蝶,无情忆杜鹃。雁来时候燕归前,赢得一灯如豆伴孤眠。 这是一首用朴素的语言抒写深挚的思乡之情的小令。 词以“绿树”、“清溪”两句发端。写的是常见的乡村之景,但概括得极为精妙: 千村万落,绿树环合;百条溪流,互相通连。这不是江南水乡的一幅写意画么?孟浩然《过故人庄》有“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之句,此词发端两句即从孟诗夺胎而来,然而一写山,一写水,从所写的侧重点不同,可以看出作者是有意识选择江南水乡所特有的美丽风光落笔的。两句不仅工整简练,而且色彩鲜明,给人以愉悦之感,显示出词人对故乡山水的热爱。这种热爱之情,在开端两句还只是萌动于字里行间,到了三、四句,它们便象泉水一样,喷涌而出。“故乡”句收束上文,而上两句又等于是此句的注脚。着一“最”字,说明词人对故乡的热爱。故乡的风景诚然是鲜妍的,首两句已作了勾勒;说是“最”,里面就有了诗人主观感情的色彩在,这就同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所说的“月是故乡明”一样,是一种亘古如斯的典型情绪。转眼又是三年了,在这三年之间,自己既不能拄着手杖漫步村中,又不能荡起双桨遨游清溪之上,徒然辜负了家乡的鲜妍景物。怅惘之情,可谓溢于言表。 上阕直诉乡情,下阕联系身世际遇,化用前人用过的典故,倾诉客中苦况。“有梦”两句从李商隐《锦瑟》中“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脱胎而来,大意是,往者不可复追,我犹时时如庄周梦中化蝶,回到故乡,重温往日之乐,然而是蝶是人,扑朔迷离,到头来还是蘧然一梦,梦中醒来,虽然听到杜鹃在声声叫唤“不如归去”,我却哪有心情将满腹乡愁托付给它,让自己再次失望呢!“无情”犹言无心。言“无心”,实缘于“忆”亦无用。凄苦之情,使人不忍卒读。 歇拍二句,用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之句,言从今年大雁南来之时,直到明岁燕子归来之前,还乡的希望又已化为泡影,只落得如豆的一灯伴我孤眠而已。读到这里,我们才恍然大悟:上文之所以说“有梦迷蝴蝶,无情忆杜鹃”,正是因为自己在近期内无法归去,所以才作此决绝之语。上片言离家业已三年,下片又言明年燕归之前回乡仍然无望,至于何年何月才能成行,是否就在明年燕归之后呢?词人没有明言,大概是因为归期无准吧?而归期无准的苦闷,正是古代以羁旅行役为题材的诗词中所反映出来的一种典型情绪。 南柯子 南柯子仲殊 忆旧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鸣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首两句从清幽之景透出路远而难归的孤寂心绪。第三句以啼鸟哀怨烘托行旅之苦。末句点明题旨,一“又”字道出无限凄凉。下片。首二句状途中的宜人景色。煞拍写词人于绿杨堤畔向荷花发问,于情景相生中见出诗僧清操越俗的品格,情趣盎然,词笔飘洒自然。 ☚ 六州歌头 诉衷情 ☛ ![]() ![]() ![]() 南柯子〈隐〉旧时四川东部地区商贩指梦。唐·李公佐《南柯记》略云:淳于棼梦至槐安国,国王妻以女,令为南柯太守,备极显荣。后与敌战而败,公主亦卒。王颇疑忌之,遣其归。既醒,寻槐下穴,见有蚁在其中。所谓南柯郡者,槐树南枝下之蚁穴也。故后人称梦为“南柯”。 南柯子nán kē zǐ词牌名,上下两阙,共六句五十二字:探春拈得~,黛玉拈得“唐多令”。(七十·1710)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