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楚弓楚得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楚弓楚得

典源出处 《吕氏春秋·贵公》:“荆人有遗弓者,而不肯索,曰:‘荆人遗之,荆人得之,又何索焉?’孔子闻之曰:‘去其荆而可矣。’老聃闻之曰:‘去其人而可矣。’故老聘则至公矣。”《孔子家语·好生》:“楚王出游亡弓,左右请求之。王曰:‘止。楚王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之?’孔子闻之曰:‘惜乎其不大也。不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己,何必楚也?’”《说苑·至公》亦载,作“楚共王”。
释义用法 楚共王打猎遗失弓,不让寻找,认为楚人失去的弓,又由楚人拾到,何必去找。后以此典指虽有所失而利益未为外人所得; 也指得失无常。
用典形式
【失弓】 清·王夫之:“失弓原郢客,逐日非夸父。”清·张大受:“自此期调鼎,无端怨失弓。”
【遗弓】 唐·李商隐:“悲哉堕世网,去之若遗弓。”
【楚弓】 唐·刘长卿:“何辞向物开秦镜,却使他人得楚弓。”清·孙枝蔚:“塞马楚弓那足问,船中书画聊自娱。”
【亡楚弓】 宋·苏轼:“梦求亡楚弓,笑解适越冠。”
【失楚弓】 清·赵翼:“无官未害餐周粟,有史深愁失楚弓。”
【楚人弓】 宋·姜夔:“谙世味,楚人弓,莫忡忡。”清·钱谦益:“三年偶失楚人弓,忧喜回旋似塞翁。”
【人失人得】 宋·苏轼:“人失亦人得,要不出区寰。”
【荆人弓失】 清·钱谦益:“魏公笏在世所羡,荆人弓失何嗟及。”
【楚人亡弓】 清·王夫之:“楚人得亡弓,塞叟有归驹。”
【楚弓人得】 清·钱谦益:“雷剑一往谁取去,楚弓人得知何方。”

楚弓楚得

楚国人丢了弓,又被楚国人捡到。典出西汉·刘向《说苑·至公》:“楚人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

相传春秋时期,楚王有一张“鸟号之弓”特别珍贵。有一次楚王外出打猎时不小心丢了这个宝物。大家都非常心痛,打算到处寻找,但楚王却说:“楚国人丢了弓,反正还是楚国人捡到,还要找什么呢?”

现用“楚弓楚得”比喻自己遗失的东西落入与自己同为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人手中,形容肥水没流外人田。


典故“楚弓楚得”的出处、意思和举例 - 可可诗词网

楚弓楚得

典源出处 《吕氏春秋·贵公》:“荆人有遗弓者,而不肯索,曰:‘荆人遗之,荆人得之,又何索焉?’孔子闻之曰:‘去其荆而可矣。’老聃闻之曰:‘去其人而可矣。’故老聘则至公矣。”《孔子家语·好生》:“楚王出游亡弓,左右请求之。王曰:‘止。楚王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之?’孔子闻之曰:‘惜乎其不大也。不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己,何必楚也?’”《说苑·至公》亦载,作“楚共王”。

释义用法 楚共王打猎遗失弓,不让寻找,认为楚人失去的弓,又由楚人拾到,何必去找。后以此典指虽有所失而利益未为外人所得; 也指得失无常。

用典形式

【失弓】 清·王夫之:“失弓原郢客,逐日非夸父。”清·张大受:“自此期调鼎,无端怨失弓。”

【遗弓】 唐·李商隐:“悲哉堕世网,去之若遗弓。”

【楚弓】 唐·刘长卿:“何辞向物开秦镜,却使他人得楚弓。” 清·孙枝蔚:“塞马楚弓那足问,船中书画聊自娱。”

【亡楚弓】 宋·苏轼:“梦求亡楚弓,笑解适越冠。”

【失楚弓】 清·赵翼:“无官未害餐周粟,有史深愁失楚弓。”

【楚人弓】 宋·姜夔:“谙世味,楚人弓,莫忡忡。”清·钱谦益:“三年偶失楚人弓,忧喜回旋似塞翁。”

【人失人得】 宋·苏轼:“人失亦人得,要不出区寰。”

【荆人弓失】 清·钱谦益:“魏公笏在世所羡,荆人弓失何嗟及。”

【楚人亡弓】 清·王夫之:“楚人得亡弓,塞叟有归驹。”

【楚弓人得】 清·钱谦益:“雷剑一往谁取去,楚弓人得知何方。”


“楚弓楚得”的意思、出处、故事 - 成语大全 - 可可诗词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成语故事 >

楚弓楚得

 【出处】: 汉·刘向《说苑·至公》:“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 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 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
【故事】: 有一天, 楚共王到云梦去猎游。他的弓是极好的弓, 是繁羽之弓, 他的箭也是极好的箭, 是忘归之箭。他到云梦泽, 是要射猎蛟兕的。结果, 蛟兕没有猎获, 反而把弓丢掉了。他的左右侍卫提出在来的路上去找。可楚共王对丢失掉弓却不以为然, 对他的左右说:“不要去寻找了! 楚国人丢失的弓, 仍然是被楚国人拾得去。去寻找它做什么呢?”
【意思】: 楚国人丢失的弓由楚国人拾得。比喻自己的东西虽然失去了。但取得的却不是外人。
【古例】: 明·苏复之《金印记》第十二出:“喜楚得楚弓, 免被旁人笑。”《孔子家语·好生》:“楚恭王出游,亡乌嗥之弓, 左右请求之, 王曰:‘止! 楚王失弓, 楚人得之,又何求之?’孔子闻之, 曰: ‘惜乎其不大也。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 何必楚’?”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如今恰恰的不曾动身, 这个东西送上门来, 楚弓楚得, 岂有再容它已来复去的理?”
  • 上一篇:楚楚可怜
  • 下一篇:楚囚对泣

楚弓楚得

借指虽有所失而利不外溢。郑逸梅《翁松禅手札跋》:“洁公捐馆,原札由其女弟镜蓉庋藏,镜蓉转贻文恭公曾孙宗庆,楚弓楚得。”
●汉刘向《说苑·至公》: “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 ‘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 ” 楚王丢了弓不去寻找,因为他认为弓丢失在楚国,必为楚国人所拾。

楚弓楚得chǔgōng-chǔdé

楚国人丢了弓,又被楚国人捡到。典出西汉·刘向《说苑·至公》:“楚人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
相传春秋时期,楚王有一张“鸟号之弓”特别珍贵。有一次楚王外出打猎时不小心丢了这个宝物。大家都非常心痛,打算到处寻找,但楚王却说:“楚国人丢了弓,反正还是楚国人捡到,还要找什么呢?”
现用“楚弓楚得”比喻自己遗失的东西落入与自己同为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人手中,形容肥水没流外人田。

楚弓楚得

春秋楚共王出猎,遗失宝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见汉刘向《说苑·至公》、《孔子家语·好生》。后因称虽有失而不失于外为楚弓楚得。

楚弓楚得

楚人丢弓,楚人得到。比喻利益有所损失而获利者仍是自己人;也比喻东西失而复得。也作“楚得楚弓”。相传春秋时,楚共王外出打猎时丢失了一张宝弓。手下人正要去找,楚共王一摆手说:“算了吧,楚国人丢了弓,反正还是楚国人捡到,找它干什么呢?”孔子听到后称赞楚共王做到了“大公”。(见汉·刘向《说苑·至公》)

得失

得失

得负 得丧 中失 成败 华枯
优劣得失:高下
利害得失:高低
成败得失:得失成败
正确与错误,所得与所失:是非得失
祸福得失:失马亡羊
个人的得失:小己得失
各种荣辱得失:成败荣枯
不足介意的荣哀得失:蛙蟆胜负
不足计较的微小得失:虫鸡
微小的得失,无关紧要:鸡虫得失 鸡虫得丧 得失鸡虫
损失的少,得到的多:亡羊得牛
所失多于所得:进寸退尺
得到的抵不上失去的:得不偿失 得不酬失 得不偿丧 得不补失 中鼎烹鸡 断手续玉 寸进尺退 援鳖失龟 隋珠弹雀 以珠弹雀 明珠弹雀
想占便宜,反而受到双重损失:赔了夫人又折兵
自己的东西虽然丢了,但拾到它的人并不是外人:楚弓楚得 楚弓得失 楚弓人得 楚得楚弓 得失楚弓 人失人得 人得人弓
世事多变,得失无常:得马失马 马去马归
 得失出于偶然,无从把握:佹得佹失 佹得复失
得到后又失去:得而复失
既然得到了,却又担心失去:既得患失
非分之得容易失去:强得易贫
得失都很快:旋得旋失
有得有失,不能兼全:得此失彼

☚ 得失   因小失大 ☛
楚弓楚得

352.楚弓楚得(p1603.2)

述典之后,出示所据云:“见汉·刘向《说苑·至公》、《孔丛子》、《公孙龙》、《孔子家语·好生》。……”
按:就现有释文则见出《孔丛子》、《公孙龙》二书皆失卷次、篇目,而实则标点误施所致,《公孙龙》本为《孔丛子》卷下之篇目,题作: 《孔丛子·下·公孙龙》,当矣。

☚ 梨园   业人 ☛

楚弓楚得

比喻自己的东西虽然遗失,而拾得者却是自家人,利未外流。也比喻自己失去的东西,又回到了自己手里。得:得到。汉代刘向《说苑·至公》:“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 ‘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清代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 “一张弓,原是她刻不可离的东西……这个东西送上门来,楚弓楚得, 岂有再容它已来复去的理?”

楚弓楚得chǔ gōng chǔ dé

what one lost won’t be picked up by any outsider [king of Chu lost a bow and gave up the search,contenting himself with the thought that it was most probably found by one of his countrymen and therefore not a loss]/丢了就丢了吧,~,不用找了。What’s lost is lost. What we lost won’t be picked up by any outsiders,so just leave it at that.

楚弓楚得chǔ ɡōnɡ chǔ dé

比喻自己的东西虽然丢失,但拾到者却是自家人。one loses his bow but his fellow finds it, profit does not only flow

楚弓楚得chǔ gōng chǔ dé

【解义】楚国人丢掉的弓,仍然被楚国人拾到了。比喻失掉的利益并未外流。
【例句】~,我们两厂,可以竞争,但不能让外人得渔翁之利。
【近义】得失相当
【反义】楚材晋用

楚弓楚得chǔ gōng chǔ dé

楚人失弓,楚人拾得。比喻利益仍在自家人手里。《孔丛子·公孙龙》:“龙闻楚王张繁弱之弓,载忘归之矢,以射蛟于云梦之囿,反而丧其弓,左右请求之。王曰:‘止也,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乎?’仲尼闻之曰: ‘楚王仁义而未遂,亦日人得之而已矣,何必楚乎?’”《孔子家语·好生》:“楚王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之?”

楚弓楚得

春秋时候,楚国国君楚共王喜爱打猎,经常带着一批随从人员,骑着快马,拿着弓箭,奔驰山野,追捕各种飞禽野兽,作为游乐。
有一次,他骑着马拼命追逐几头野兽,跑了很多路,眼看快要追上了。他非常高兴,想拿出弓箭,向野兽射去。哪知道他到腰间一摸,弓已不知去向。原来他跑得太快,在马上颠来颠去,那面弓早就丢失了。楚共王不由得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弓丢失了。”
这是一面制作得非常精美的好弓,随从人员都觉得十分可惜。于是,他们跑到楚共王面前,要求说:“请让我们回头沿路寻找吧!”
楚共王毫不犹豫地阻止说:“不要去寻找了。我是一个楚国人,这弓让楚国人拾去了,还是在楚国人手里。楚国人丢失了弓,仍旧由楚国人得到,还有什么必要去寻找呢?”
随从人员听了,齐声说:“大王的话讲得真有道理。”他们就不再去找弓了。
这事很快传了开来,孔子也听到了。孔子说:“可惜楚共王讲的话,包括得还不够大。应该这样说:一个人丢失了弓,另一个人得到了。为什么一定要是楚国人呢?”
人们听了孔子的话,都称赞地说:“孔子的话,才真正达到大公的地步了。”
后来,“楚弓楚得”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虽然丢失但对他人也有好处的事物;有时候也用来形容得失无常,不必念念不忘。

楚弓楚得chǔgōng-chǔdé

汉·刘向《说苑·至公》:“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楚国人遗落的弓仍为楚国人所得。后以“楚弓楚得”喻指虽有损失而得好处者仍为自家人,其利并未外流。

楚弓楚得chǔ ɡōnɡ chǔ dé

楚王丢了弓,楚国人捡到了。据《公孙龙子·迹府》载,楚王打猎时丢了弓,手下要去寻找,楚王说:“止。楚王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乎?”后因以比喻东西落在自己人手中,并未外流。也作“楚得楚弓”。

楚弓楚得chu gong chu de

楚国人丢失的弓被楚国人拾得。比喻虽有所失,但利益没有外流。语本《说苑·至公》:楚恭王出游把弓丢了,他手下的人要去寻找,恭王说:“止! 楚人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

M5MR【楚弓楚得】chǔ gōng chǔ dé

楚王丢了弓,还是由楚人得到这弓。指自己的东西虽然丢失,而取得者却不是外人。比喻权利不外溢。

楚弓楚得chǔgōng-chǔdé

〔主谓〕 比喻虽有所失而利未外溢。语本《公孙龙子·迹府》:“龙闻楚王,张繁弱之弓,载忘归之矢,以射蛟、兕于云楚之圃,而丧其弓。左右请求之,王曰:‘止,楚王遣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乎?’”汉·刘向《说苑·至公》等书亦记有此事。明·苏复《金印记·金钗典卖》:“喜~,免被傍人笑。”
△ 用于处境方面。
【近义】合浦珠还
〖反义〗得不偿失。
也作“楚得楚弓”。

楚弓楚得chǔ gōng chǔ dé

汉·刘向《说苑·至公》:“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即楚人失弓,仍为楚人所得。比喻虽有所失,但好处并没流于外人。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5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