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南山有台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南山有台 南山有台《诗经·小雅》篇名。《毛诗序》云:“《南山有台》,乐得贤也。”三家《诗》无异义。此诗在周代用为乡饮酒礼、燕礼的乐歌。全诗五章,章六句。内容为祝祷“君子”有德、有寿、子孙绵长。至于“君子”的身份,《毛诗》以为指贤人,宋、明、清学者有以为指君主。二说均可成立,以《毛诗》为长。每章均以“南山有×,北山有×”的《国风》习见句式起兴,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 ☚ 南有嘉鱼 蓼萧 ☛ 南山有台南山有桑,北山有杨。乐只君子,邦家之光。乐只君子,万寿无疆! 南山有杞,北山有李。乐只君子,民之父母。乐只君子,德音不已。 南山有栲,北山有杻。乐只君子,遐不眉寿?乐只君子,德音是茂。 南山有枸,北山有楰。乐只君子,遐不黄耇?乐只君子,保艾尔后。 《南山有台》也是请客吃酒通用的乐歌,往往伴着笙曲《由仪》来吟诵,最初是祝祷周王得贤人的诗。作者融汇了民歌的起句,因而增强了诗本身的音乐性。全诗分为五个章节: 开头一章“南山有台”的“台”,即“苔”是草名,也称莎草,可以做蓑衣。“北山有莱”的“莱”,是莱草,叶嫩可食。“乐只君子”的“只”是语助词,含有“是”的意思。“君子”,是指贤者。“邦家之基”的“基”是根基。 “南山有台,北山有莱。”泛指山上长满了碧绿的莎草和野藜。山有了这样的覆盖便得以长存,水土不致流失,而社稷有了贤者,国家也就会安泰,不致灭亡。这些贤者就是国家的柱石和根基,所以诗中说他们是“邦家之基”。国家有了贤者,政治就通达,国家就会长治久安,国君的地位自然巩固,所以客人预祝国君万寿无期。 第二章中,“南山有桑,北山有杨。”这里的“桑”是桑树。“杨”,是杨树。“邦家之光”的光,是荣光的意思。 漫山遍野一望无际的桑林,碧绿的嫩叶点染着起伏的山坡,间杂着片片白杨,白绿相间,色彩鲜明,其景色的瑰丽是不难想象的。这美的景象无疑是给山增添了姿色。 国家有几个赫赫有名的贤者,邻国无不垂青,他们不仅是国家的实力的体现,也是国家的骄傲和光荣,这岂不正是“邦家之光”。 有了贤者辅佐国君,国家就会兴旺,国君的地位就会久长,所以客人再次祝祷君主万寿无疆。 在后三章首句中的“杞、李、栲、杻、枸、楰”和前两章中的“台、莱、桑、杨”是更换以后的相应的字,从意义上看还是泛指多种树木,这些树木各有特点,各有各的用途,总之都是山上的覆盖,山离不开覆盖的保护,覆盖所依附的又是山。这些树木当然是山里的宝贵财富。而国君所得到的贤者,也是各种各样的,他们也都必然会发挥各自的作用,自然也是国家的财富。国君想成就自己的事业,无疑要靠这些贤者,而贤者能效力还要国君的赏识。正是国君重视人材,能够发现人材,使得百姓才有了所谓的父母官,这当然也是周天子的德政,或者是令闻 (德音,美好的声誉)。对于这种德政和令闻,诸侯必然要同声赞颂,所以诗文第三章中写到“乐只君子,民之父母。乐只君子,德音不已。”不仅赞颂还希望这种德政和美好的声誉能够不停的发展,能够进一步发扬光大,这就是“德音是茂”。 自古至今为别人祝祷总离不开长寿和得子,诸候盛赞、祝祷周王时也没有忘记这一点,诗文第四、第五章写“乐只君子,遐不眉寿。”、“乐只君子,遐不黄耇。”就是说的长寿,而“保艾 (养育) 尔后”就是说的得子。 《南山有台》是小雅中的一篇,它不同于《国风》,也不是民歌,然而它每章都有“起兴”句,每一章都复叠,这两个特点正是民歌所具有的特点,可见其表现形式是和《国风》、民歌一致的,这也说明它和民歌在艺术形式上的密切关系,或者说受到民歌的艺术影响。另外,这种影响不仅仅局限在形式上,在风格上,在现实主义精神上也不难看到这方面的痕迹。 南山有台南山有台,北山有莱。①乐只君子,邦家之基。② 乐只君子,万寿无期! 南山有桑,北山有杨。乐只君子,邦家之光。③ 乐只君子,万寿无疆! 南山有杞,北山有李。④乐只君子,民之父母。 乐只君子,德音不已。⑤ 南山有栲,北山有杻。⑥乐只君子,遐不眉寿?⑦ 乐只君子,德音是茂。⑧ 南山有枸,北山有楰。⑨乐只君子,遐不黄耇?⑩ 乐只君子,保艾尔后。(11) 【注释】 ①台:通“苔”,草名。朱熹《诗集传》:“台,夫须,即莎草也。”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夫须,莎草也,可以为蓑笠。”莱:《毛传》:“莱,草也。”嫩叶可食。②只:语气词,含有“是”意。《郑笺》:“只之言‘是’也。”君子:方玉润《诗经原始》:“君子,指宾客也。”此指贤者。③光:光荣。④杞:木名。朱熹《诗集传》:“杞,树如樗,一名狗骨。” ⑤德音:美誉。不已:不止。⑥栲、杻(niu纽):均为木名。《诗集传》:“栲,山樗。杻,檍也。” ⑦遐:通“何”。眉寿:长寿。陈奂《诗毛氏传疏》:“《方言》: ‘眉,老也。东齐曰眉。’或三家《诗》有谓‘眉’为‘老’者。” ⑧茂:《郑笺》:“茂,盛也。” ⑨枸(ju举)、楰(yu于):均为木名。《诗集传》:“枸,枳枸。树高大似白杨,有子著枝端,大如指,长数寸,啖之甘美如饴,八月熟,亦名木蜜。楰,鼠梓,树叶木理如楸,亦名苦楸。” ⑩黄耇(gou苟):《毛传》:“黄,黄发也。耇,老。”(11)艾:《毛传》:“艾,养。”尔:你。后:指子孙后代。 【译文】 南山莎草爬山陂,北山铺满绿野藜。乐得君子举杯庆,君为英材国根基。乐得君子举杯庆,祝君万寿无穷期。南山遍野种青桑,北山满坡长白杨。乐得君子举杯庆,君为邦国增荣光。乐得君子举杯庆,祝君万寿永无疆。南山杞树长得壮,北山李树满山冈。乐得君子举杯庆,民视君为父母亲。乐得君子举杯庆,君子仁爱扬美名。南山栲树绿山丘,北山杻树满山头。乐得君子举杯庆,岂不祝君永长寿?乐得君子举杯庆,君子美誉传九州。南山枸树长得密,北山楰树遍山野。乐得君子举杯庆,岂不祝君永高寿?乐得君子举杯庆,保佑子孙恩泽厚。 【集评】 宋·王质:“春夏之交,草木繁茂,诗人触景生情。大率占国占家,皆当以气象观之;而其气象,古人多即草木而观,《旱麓》、《皇矣》之类是也。周之草木气象如此,则人君声华福寿岂有穷也,所以可乐也。”(《诗总闻》卷十) 宋·李樗:“此诗言得贤,以南山北山为言者。盖言国之有贤者,如山之有草木以自覆盖也。……此诗言众多之木,大抵以见得贤之多也。……诗人之意只言山之有草木以喻国之有贤者,若必一一为说则拘矣。”(《毛诗李黄集解》卷二十) 宋·辅广:“后二章遐不眉寿、遐不黄耇,与首章、次章末句相应。万寿无期、万寿无疆者,愿之之辞也;遐不眉寿、遐不黄耇者,必之之辞也。”(《童子问》卷四) 宋·林岜:“山本高矣,以草木之盛而积其高,喻贤者之有益于邦家也,故诗人发明王者乐得贤人之意。”(《毛诗讲义》卷五) 宋·严粲:“周地之南山则有台,北山则有莱,喻周家得贤之盛,随取随有,乐哉!成王可以为邦家之基本,可以得万物之福而无期也。台莱桑杨杞李栲杻枸楰多其名者,喻贤之多而皆有用也。……得贤则泽及于民,而民……称颂之。”(《诗缉》卷十八) 元·许谦:“上一截初曰邦家之基,以其本而言;次言邦家之光,则发而有光华矣;又次言民之父母,则以其效言也;其下则祝其寿而已。眉寿固寿矣。发白而复黄,面黧而浮垢,又老之甚者也。下一截前两章祝其寿,就君子之身而言。次两章曰德音不已而茂,则以及于人者言之,末则又言保艾其后,又非一时也。此诗虽各以两木起兴,易韵成文,而其言亦有叙也。”(《诗集传名物钞》卷五) 元·刘瑾:“诗中所谓德音,所谓民之父母、邦家之基与光,皆所以美其德也。所谓寿耇者,皆所以祝其寿也。通前《鱼丽》、《嘉鱼》两篇,皆一时乐工所歌。……此诗上下通用之乐。”(《诗传通释》卷九) 元·朱公迁:“三章以前美而后祝,四章以后专于祝,一诗之意亦以渐而深也。”(《诗经疏义会通》卷九) 明·朱善:“前两章先德而后寿,故第三章极言盛德之效,以终前二章之意。第四章先寿而后德,故第五章极言寿考之效,以终第四章之意。言之重辞之复而不厌者,由其爱之深、敬之至而不能已也。盛王之所以待贤者如此,贤者亦孰不乐为之用乎?”(《诗解颐》卷二) 明·季本:“山以生物为性,无物不生;犹人君以爱人为德,无人不爱也。故以山木起兴,台莱桑杨杞李栲杻枸楰,不问小大美恶,或可为食,或可为材,皆无所弃,然后为天地之德:人君于人无所不爱,然后为父母之心,父母之心,乐育之心也。……乐只君子是此诗之大旨。”(《诗说解颐》卷十六) 明·孙:“可谓极其祝颂,然总不出德寿后人三意,而所重似尤在德。”(《评诗经》卷二) 明·吕楠:“《南山有台》,乐得贤也。得贤,则能为邦家立太平之基矣。《谷》曰,此其兴何也?曰,台菜多根以兴基,桑杨远观以兴光,杞李庇人养人以兴父母,栲杻高密以兴茂,枸楰长久以兴后。其实能为民之父母,则足以为邦家之基光,可法今而传后也。”(《泾野先生毛诗说序》卷三) 明·朱谋玮:“此诗五章,所举草木各有伦类。台也、莱也,附地者,故曰邦家之基。桑也、杨也,叶之沃著者也,故曰邦家之光。杞也、李也,能多子者也,故曰民之父母。栲杻也、枸楰也,耐久者也,故曰眉寿黄耇。其取材之相当,非直叶韵而已也。”(《诗故》卷六) 明·钟惺:“德寿通篇相错,似乱似整。”(《诗经四卷》) 清·陈启源:“此诗五章,而台莱桑杨杞李栲杻枸楰,取兴于木者凡十焉,皆以为贤者之喻也。《埤雅》缕而析之,每物各竖一义,持说甚优。然《郑笺》云,山有草木以成其高大,喻人君有贤臣以自尊显义,亦平正。”(《毛诗稽古编》卷十) 清·范家相:“姜炳章曰,人君既得贤而乐之,形为歌咏。曰基曰光,语其始也;曰父母曰德音,语其用也;曰眉寿黄耇保艾,要其终也。从今日所得之贤,想到贤者之耄期,并想到贤者之必有贤子孙,无非利我国家皆于今日始之。可谓善说是诗矣。”(《诗谉》卷十一) 清·方玉润:“《小序》谓‘乐得贤’,与前篇‘乐与贤’无异。姚氏驳之,而以为‘此臣工颂天子之诗’,以诗中有‘万寿’、‘父母’等字也。然《仪礼·乡饮酒》及《燕礼》皆用之,则似非专颂天子词矣。……《集传》以为‘燕飨通用之乐’,亦不为过。然自《鱼丽》至此,三诗各有一义。《集传》于《鱼丽》曰‘优宾’,于《嘉鱼》曰‘乐宾’,于此曰‘尊宾’,颇得燕乐次序。朱氏道行曰:‘徐氏曰,《鱼丽》言品物之丰美,故曰优宾。《嘉鱼》言欢欣之交通,故曰乐宾。《南山》颂德祝寿,而德与寿,天下之达尊也,故曰尊宾。三者备,斯燕宾之道尽矣。’然愚按:三诗未必同出一时,不过后王用以入乐,其词义先后重轻适如其序焉云尔。”(《诗经原始》卷九) 近·吴闿生:“《序》:‘乐得贤也。得贤则能为邦家立太平之基矣。’立说甚善。然篇中不见此意。要之诗但为颂祷之词耳。旧评:通篇德寿二义相错成文。”(《诗义会通》卷二,中华书局,1959年版) 【总案】 《诗序》说:“《南山有台》,乐得贤也。得贤,则能为邦家立太平之基矣。”此诗是周王燕飨宾客、颂德祝寿的乐歌。诗中气氛热烈而庄重,通过反复的叠咏抒写了周王广得贤才的欢愉之情。陆机《文赋》说:“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所谓一篇之警策,在诗中就叫做诗眼。诗中十次出现的“乐只君子”,概括了此诗的意旨,是通篇诗中的主词和眼目,实为一篇之警策。诗人以稳固永恒的高山和葱郁繁衍的草木为喻,刻意描写贤才的光辉形象。诗中的兴语与描写对象有着较为深隐的象征意义。诗人以高山和草木为兴语,使诗中的形象更为为生动,诗作的意蕴亦更为隽永。 《南山有台》北山有莱②。北山藜菜铺满地。 乐只君子③,得到君子真快乐啊, 邦家之基④! 国家大业有根基! 乐只君子,得到君子真快乐啊, 万寿无期! 祝你万岁无穷期! 南山有桑,南山坡坡有柔桑, 北山有杨。北山坳里长白杨。 乐只君子,得到君子真快乐啊, 邦家之光! 国家因你添荣光! 乐只君子,得到君子真快乐啊, 万寿无疆! 祝你万寿永无疆! 南山有杞,南山杞树连成片, 北山有李。北山李树果子鲜。 乐只君子,得到君子真快乐啊, 民之父母! 民之父母就是你! 乐只君子,得到君子真快乐啊, 德音不已⑤! 你的美名传万年! 南山有栲,南山栲树处处有, 北山有杻⑥。北山檍树碧油油。 乐只君子,得到君子真快乐啊, 遐不眉寿⑦! 怎不愿你享眉寿! 乐只君子,得到君子真快乐啊, 德音是茂! 你的声誉多丰茂! 南山有枸⑧,南山遍野长枳枸, 北山有楰⑨。北山到处有长楸。 乐只君子,得到君子真快乐啊, 遐不黄耇⑩! 愿你黄发永高寿! 乐只君子,得到君子真快乐啊, 保艾尔后(11)! 永保子孙福泽厚! [注释] ①台:莎草,可作蓑衣。②莱:藜菜,叶香可食。③乐:指周王以广得君子而乐。君子:指贤者。④邦家:国家。⑤德音:美好的名誉。已:止。⑥杻(niu):檍树。⑦遐:何。遐不,何不。眉寿:长寿。人老,眉中长有毫毛,叫秀眉。故称高寿为眉寿。⑧枸(ju):木名,即枳椇,夏月开花,实如鸡爪,味甘可食。⑨楰(yu):木名,苦楸。⑩黄耇(gou):古代称老寿的成语。黄,指黄发,高寿者白发转黄。耇,老。(11)保艾:当做“艾保”。艾,长;保,安。尔:你。指君子。后:子孙 [赏析] 《南山有台》是西周初年周天子燕飨嘉宾臣工的歌诗。《诗序》说:“《南山有台》,乐得贤也。得贤,则能为邦家立太平之基矣。”《左传》襄公二十年,季武子奉使宋国,返归述职,鲁襄公赋《南山有台》,称赞季武子能为国增辉,武子避席辞不敢当;《穆天子传》载,祭公以酒献享周穆王,穆王命歌《南山有台》。周穆王、鲁襄公两歌《南山有台》,正表达其得贤之乐,与《序》义相合。 本诗凡五章,每章六句。一、二两章赞美君子有德,为“邦家之基”、“邦家之光”,而祝其“万寿无疆”。三章专美君子之德,赞扬他德心宽厚,能顺民意,足为“民之父母”。四章先祝其有寿,后美其有德。卒章仍祝其有寿,而以愿其能永保子孙福泽绵延作结。通篇以古人最看重的有德、有寿、有后三事交错成文,极尽祝颂之能事。各章均以“南山有×,北山有×”的诗句领起,这不仅仅是为了增强歌诗的音乐性。南山、北山当指镐京附近的终南山和骊山。诗人以放眼即见的南山、北山得草木的覆盖更见其崇高而富有生气兴起,导引出人君广得贤才以固国本而成其太平之治的正意。每章中在颂其有德、祝其有寿时,两次重复“乐只君子”,淋漓尽致地表达了王者的得贤之乐。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