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蘘荷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蘘荷 【名称出处】:《别录》 【概况】: 异名 阳藿(《广西志》),山姜、观音花(《浙江中药资源名录》),野老姜、土里开花,莲花姜(《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基源 为姜科姜属植物蘘荷的根茎。 原植物 蘘荷Zingiber mioga(Thunb.)Rosc.(Amomum mioga Thunb.) 历史 蘘荷之名始见于《别录》。 但各家本草所载之原植物不一。据宋《图经本草》载:“蘘荷,荆襄江湖间多种之,北地亦有。春初生,叶似甘蕉,根似姜芽而肥。”又李时珍引崔豹《古今注》云:“蘘荷似芭蕉而白色,其子花生根中,花未败时可食,久则消烂矣。根似姜。宜阴翳地,依荫而生。”有可能是本种与同属植物阳荷;而《植物名实图考》卷六阳藿项下的引证以及附图,较近似后者。但该书卷三蘘荷的附图,似百合科荞麦叶大百合,该植物分布于浙江、江西、湖南、江苏、安徽等地。 余项参见“山麻雀”条。。 【化学】: 根茎含α-蒎烯(α-Pinene),β-蒎烯(β-Pinene),β-水芹烯(β-Phellandrene)。 参考文献 医学中央杂志(日) 1967;223:61 【药理】: 以蘘荷花序制成的水浸膏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使小鼠自发活动明显减少,能明显延长环己巴比妥钠的睡眠时间。 并能明显抑制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表明有一定镇痛作用。但对士的宁、戊四唑和电击引起的痉挛无抗惊作用。可使大鼠正常体温有轻微下降。对猫iv 3mg/kg,可使脑电波出现类似睡眠样波型,这种脑电活动可被阿托品所对抗。 对体重8~12kg的狗iv img/kg,使狗的血压显著下降,而后渐恢复,此降压作用可被阿托品及苯海拉明所拮抗,并有迅速耐受现象,同时能使呼吸呈现一过性的加深加快。对离体蟾蜍的心脏有抑制作用,而对末梢血管几乎无影响。 对豚鼠离体肠管有收缩作用,此作用也可被阿托品抑制。对5-羟色胺和葡聚糖引起的大鼠足 因此可以认为有胆碱能样作用及对末梢的组织胺样的作用[1]。 水浸膏对猫的脑电波的作用研究认为,对于由高频刺激所致的中脑网状体的觉醒反应的脑电图几乎无影响。给猫iv 3~5mg/kg水浸膏,能抑制因低频刺激视丘内侧中心核所致的募集反应;还能抑制刺激视丘后外侧腹侧核所致的增强反应。 给猫iv1~3mg/kg水浸膏,能降低由闪光诱发反应所致的节律同化,而剂量5mg/kg时,则能加强节律反应。在非麻醉猫的慢性实验中,将电极预先埋入脑内各部位,而后进行脑电波测定,并观察动物外观行为。1~3mg/kg iv后,使皮层、皮层下均出现明显的纺锤形爆发性脑电波,而在海马部位上的海马觉醒波倾向于睡眠波型。 表明水浸膏可使脑电波转变为睡眠波型。 此时,对外界的声音刺激所致的觉醒反应,能使此反应时间缩短。5~10分钟后,动物行为出现倦睡乃至进入轻度睡眠状态。而且从(颈)阔肌处记录肌电图的结果,显示振幅与频率减弱,但对运动(共济失调)行为无抑制作用。iv 5mg/kg,使皮层及皮层下呈现低振幅快波,而在海马区出现海马觉醒波。 此外,对中脑网状结构、视丘外侧腹侧核、扁桃核等处也出现觉醒波,这表明动物行为已处于觉醒状态。经10分钟后,脑电波转变为倦睡波型,且动物行为由倦睡进入轻度的睡眠状态。但外界的声音刺激能很快催醒动物。上述结果提示,蘘荷水提浸膏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 毒性 水浸膏对小鼠的LD50:ip为750mg/kg,sc为1250mg/kg,po则大于6000mg/kg[1]。 参考文献 [1] 日本药理学杂志 1979;75(7):669 [2] 国外药学植物药分册 1981;2(4):41。【药性】: 性味 辛,温。 ❶ 《别录》:“微温。” 功效 温中理气,祛风止痛,活血调经,止咳平喘,消肿解毒。 主治 胃寒腹痛,月经不调,气虚喘咳,疮肿,瘰疬,目赤,喉痹,跌打损伤,腰腿酸痛。 ❶ 《别录》:“主疟。”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研末或鲜品捣汁。 外用:捣汁含嗽、点眼或捣敷。 使用注意 《本经逢原》:“忌铁。”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❶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大叶性肺炎:蘘荷根茎9g,鱼腥草30g。水煎服。” 单方应用 ❶ 《食治本草》:“治月经痛,妇女腰冷痛:蘘荷根10~12g(鲜根加倍),水煎顿服,每日1次。”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