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单纯性肾病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单纯性肾病

单纯性肾病

单纯性肾病又称特发性肾病综合征、类脂性肾病,小儿时期特别是幼儿期最为多见,约占小儿原发性肾病的80%。肾脏活组织免疫荧光检查于肾小球内找不到免疫球蛋白和补体,但T细胞功能异常(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阳性等),说明本病与细胞免疫有一定关系。
病理与病理生理 单纯性肾病的病理变化绝大部分属于微小病变型。光学显微镜下肾小球基本正常,电镜下可见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融合。肾病四项特征中主要症状是大量蛋白尿,系因肾小球基膜于免疫反应影响下通透性增加,使分子量较小的白蛋白大量漏出所致。随着尿中排出大量蛋白,血浆白蛋白迅速降低(部分原因与肾病患儿蛋白分解亢进有关),胶体渗透压明显下降,水、钠由血管渗入组织间隙而形成水肿; 同时由于血浆容量减少,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更使水肿加重。至于高胆固醇血症产生的原因尚不明了,可能是低蛋白血症刺激肝脏合成大量各种类型的蛋白质,其中包括脂蛋白,后者分子很大,不能经肾小球排出而积聚于血液内。脂蛋白增高时,血浆中与蛋白结合的各种脂质如胆固醇、磷脂、中性脂肪等均增高。
临床表现 单纯性肾病主要见于2~6岁小儿,尤以4岁以下者多见。男多于女。特征是重度浮肿,呈凹陷性,水肿液可随体位而移动,浮肿最明显处为眼睑(重者两眼不能睁开)、下肢、阴囊及阴唇。常有腹水(重者伴腹壁静脉扩张、脐疝或直肠脱出),胸水偶见;腹水、胸水较多时可引起呼吸困难。患儿面色苍白,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甚或呕吐、腹泻(肠壁水肿所致),但不伴有血尿及明显高血压,学龄前期血压不超过120/80mmHg,学龄期不超过130/90mmHg。
实验室检查
❶尿: 尿蛋白质总量每日大于0.1g/kg,定性为⧻~,镜检尿中无红细胞或仅含少量(离心尿小于10个/高倍镜;不离心尿小于5个/高倍镜),可见透明、颗粒或蜡样管型和少量白细胞。
❷血液: 血浆蛋白总量减低到3~5g/dl,平均4g/dl,其中白蛋白为1.0~2.5g/dl,平均2.0g/dl。血清蛋白电泳可见白蛋白明显降低,α2及β球蛋白增高,γ球蛋白减少。血清胆固醇明显增加,可高出正常值2~4倍(正常值为130~220mg/dl)。血沉明显增快,血清补体正常。
❸肾功能:除浮肿初期因有效血容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可有一时性轻度氮质血症外,其他时期肾功能一般正常。
鉴别诊断 对于有高血压或氮质血症及多次出现血尿及管型尿等的病例,应考虑肾炎性肾病的可能性,二者的鉴别诊断见下表。

单纯性肾病与肾炎性肾病的鉴别表


并发症 常见为
❶感染:患儿由于低蛋白血症(特别是γ球蛋白减少)、营养不良和显著浮肿,全身抵抗力减弱,易并发皮肤、呼吸道、肠道及尿路感染; 其中以腹膜炎多见,出现腹肌紧张及反跳痛等症状,腹水过多时上述体征可不明显而造成诊断困难,因此肾病患儿突发不明原因高热时,均应考虑腹膜炎的可能性。
❷电解质紊乱: 有低钠血症、低钾血症、低钙血症等,其中低钠血症较多见,临床表现为软弱无力、食欲减退、浮肿加重,甚至昏厥、休克等,常与患儿长期禁盐或滥用利尿剂有关。
预后 由于抗生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先后发现和应用,肾病预后较前有明显改善。微小病变型单纯性肾病预后最佳,但易复发。
治疗 本病病情迁延,且易复发,除浮肿严重时须卧床休息外,其余时间应于可能范围内过正常生活,培养其对本病的乐观情绪及治疗信心。饮食方面也不宜限制过严,蛋白质可适当增加(每天约2~3g/kg),忌盐仅限于浮肿严重或血压明显增高的病例。必要时可用利尿剂如双氢克尿塞、速尿等。积极治疗感染对防止肾病复发极为重要,但不宜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预防接种可使肾病复发,应推迟到肾病完全缓解一年后进行。患儿应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去,更不得与传染性疾病病儿接触。文献中虽常有感染麻疹后肾病得到缓解的报告,但事先难以预测。
肾上腺皮质激素是治疗本病的主要药物,其缺点是停药后常易复发;免疫抑制剂有加强肾上腺皮质激素疗效,特别是防止复发的作用,但二者的副作用均较大。中药则有防止上述药物副作用以及巩固疗效的优点。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可取得比较满意的结果。
有关肾病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的方案很多,疗程自8周至1~2年不等,目前国际上总的趋势是尽量缩短疗程,复发时再重新给药,但也有认为适当延长疗程不但可减少复发次数,而且能防止继发性对肾上腺皮质激素耐药现象。事实上不同类型的肾病综合症对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反应差别很大,大致可分为敏感、低敏感及耐药三类,单纯性肾病绝大多数对肾上腺皮质激素敏感,肾炎性肾病则多为低敏感或甚至耐药,但每个具体病例,对肾上腺皮质激素反应如何,事前很难作出完全准确的估计(指事先未作肾脏活体组织检查),仅可于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过程中加以鉴别。分阶段激素治疗方案如下。
(1) 强的松开始剂量每日1.5~2mg/kg,全日总量最高不超过60mg,分3次口服,对肾上腺皮质激素敏感的病例尿蛋白大多于1~3周内完全消失,药物用满4周后按以下顺序减量:二天药物总量的2/3于隔日早晨一次顿服,共4周,以后每1~2周减量一次,每次减去隔日量5~10mg,总疗程4~6个月。一次治疗后不再复发者仅占总数1/3。复发病例重新按开始剂量给药,但在尿蛋白连续5天消失后即可按上列顺序减药。
(2) 肾上腺皮质激素持续治疗4周后尿蛋白不完全消失,但延长疗程后能于第二个4周内(全程8周) 完全消失者为对肾上腺皮质激素低敏感。药物用满8周后改为隔日给药,方法与对肾上腺皮质激素敏感的病例相同,但减药速度可根据情况适当减慢,总疗程最长不超过一年。
(3) 肾上腺皮质激素持续应用8周后尿蛋白仍不完全消失者为对肾上腺皮质激素耐药。应加用免疫抑制剂,同时将肾上腺皮质激素按原量改为隔日一次早晨给予,并迅速减量至隔日5~10mg,持续应用至免疫抑制剂停药后为止。
对肾上腺皮质激素依赖的病例 (对肾上腺皮质激素敏感,但停药或减量后迅速复发)以及完全缓解后多次复发的病例也应及时加用免疫抑制剂。
常用免疫抑制剂有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 噻𠾱哌等。环磷酰胺剂量每日2~3mg/kg,疗程6周至3个月,主要副作用为恶心,呕吐,周围血白细胞下降,脱发及出血性膀胱炎。如用药3个月以上可引起性腺损害 (男性比女性更多见),重者可终身不育,必须特别谨慎。一般采用口服,也可静脉滴注,每日或隔日一次,剂量同上。苯丁酸氮芥(瘤可宁、CB-1348)开始剂量为每日0.1~0.2mg/kg,均分3次给予,如经过良好,每隔1~2周可酌情增加剂量每日2mg,但必须注意,每日最高剂量不能超过0.3mg/kg,疗程不能超过12周,用药总量不能超过14mg/kg。长期应用本药同样可引起性腺损害,甚至急性白血病和肾癌, 故用药时须严格遵照上述规定。噻𠾱哌剂量0.2~0.3mg/kg,每日或隔日静脉或肌肉注射一次,10~20次为一疗程。以上三药均有降低周围血白细胞的副作用,开始应用时每周检查白细胞计数2次,以后每周一次,如白细胞降至5,000/μl3以下,可减量继续治疗; 如降至3,000以下应即停药,俟上升后再继续应用。
除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疲抑制剂外,消炎痛作为一种非类固醇性抗炎剂,对肾病也有一定疗效,降低尿蛋白的作用比较明显,但停药后易复发,可单独或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合并应用,剂量每次0.5~1mg/kg,每日2~3次。
单纯性肾病于中医文献中属“阴水”,病程早期以脾虚为主,稍后则出现脾肾阳虚,部分病例可逐渐发展至“阳损及阴”,肾水不能养肝,表现为肝肾阴虚,据此可分下列三型:
❶脾虚湿困型,治宜健脾益气,利水消肿,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
❷脾肾阳虚型,治宜温补脾肾,行气利水,方用真武汤或实脾饮加减。
❸肝肾阴虚型、治宜养阴滋肾、平肝潜阳,方用杞菊地黄丸加减。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取长补短,提高疗效,防止药物副作用,
❶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初期浮肿可暂时加重,可给中药利尿如五苓散或五皮饮;
❷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过程中,凡遇面色红润,精神兴奋,舌质红,脉象弦者,可用滋阴降火药,如知母、玄参、生地、丹皮等;
❸免疫抑制剂治疗过程中,周围血白细胞降至5000/μl以下时,应加用补气补血药,如党参、黄精、当归、熟地、红枣等;
❹肾病缓解期,为巩固疗效,防止复发,可交替应用参苓白术散和六味地黄丸。
☚ 肾病综合征   先天性肾病综合征 ☛
0000618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2:3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