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单纯性肾病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单纯性肾病 单纯性肾病单纯性肾病又称特发性肾病综合征、类脂性肾病,小儿时期特别是幼儿期最为多见,约占小儿原发性肾病的80%。肾脏活组织免疫荧光检查于肾小球内找不到免疫球蛋白和补体,但T细胞功能异常(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阳性等),说明本病与细胞免疫有一定关系。 单纯性肾病与肾炎性肾病的鉴别表 并发症 常见为 ❶感染:患儿由于低蛋白血症(特别是γ球蛋白减少)、营养不良和显著浮肿,全身抵抗力减弱,易并发皮肤、呼吸道、肠道及尿路感染; 其中以腹膜炎多见,出现腹肌紧张及反跳痛等症状,腹水过多时上述体征可不明显而造成诊断困难,因此肾病患儿突发不明原因高热时,均应考虑腹膜炎的可能性。 ❷电解质紊乱: 有低钠血症、低钾血症、低钙血症等,其中低钠血症较多见,临床表现为软弱无力、食欲减退、浮肿加重,甚至昏厥、休克等,常与患儿长期禁盐或滥用利尿剂有关。 预后 由于抗生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先后发现和应用,肾病预后较前有明显改善。微小病变型单纯性肾病预后最佳,但易复发。 治疗 本病病情迁延,且易复发,除浮肿严重时须卧床休息外,其余时间应于可能范围内过正常生活,培养其对本病的乐观情绪及治疗信心。饮食方面也不宜限制过严,蛋白质可适当增加(每天约2~3g/kg),忌盐仅限于浮肿严重或血压明显增高的病例。必要时可用利尿剂如双氢克尿塞、速尿等。积极治疗感染对防止肾病复发极为重要,但不宜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预防接种可使肾病复发,应推迟到肾病完全缓解一年后进行。患儿应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去,更不得与传染性疾病病儿接触。文献中虽常有感染麻疹后肾病得到缓解的报告,但事先难以预测。 肾上腺皮质激素是治疗本病的主要药物,其缺点是停药后常易复发;免疫抑制剂有加强肾上腺皮质激素疗效,特别是防止复发的作用,但二者的副作用均较大。中药则有防止上述药物副作用以及巩固疗效的优点。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可取得比较满意的结果。 有关肾病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的方案很多,疗程自8周至1~2年不等,目前国际上总的趋势是尽量缩短疗程,复发时再重新给药,但也有认为适当延长疗程不但可减少复发次数,而且能防止继发性对肾上腺皮质激素耐药现象。事实上不同类型的肾病综合症对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反应差别很大,大致可分为敏感、低敏感及耐药三类,单纯性肾病绝大多数对肾上腺皮质激素敏感,肾炎性肾病则多为低敏感或甚至耐药,但每个具体病例,对肾上腺皮质激素反应如何,事前很难作出完全准确的估计(指事先未作肾脏活体组织检查),仅可于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过程中加以鉴别。分阶段激素治疗方案如下。 (1) 强的松开始剂量每日1.5~2mg/kg,全日总量最高不超过60mg,分3次口服,对肾上腺皮质激素敏感的病例尿蛋白大多于1~3周内完全消失,药物用满4周后按以下顺序减量:二天药物总量的2/3于隔日早晨一次顿服,共4周,以后每1~2周减量一次,每次减去隔日量5~10mg,总疗程4~6个月。一次治疗后不再复发者仅占总数1/3。复发病例重新按开始剂量给药,但在尿蛋白连续5天消失后即可按上列顺序减药。 (2) 肾上腺皮质激素持续治疗4周后尿蛋白不完全消失,但延长疗程后能于第二个4周内(全程8周) 完全消失者为对肾上腺皮质激素低敏感。药物用满8周后改为隔日给药,方法与对肾上腺皮质激素敏感的病例相同,但减药速度可根据情况适当减慢,总疗程最长不超过一年。 (3) 肾上腺皮质激素持续应用8周后尿蛋白仍不完全消失者为对肾上腺皮质激素耐药。应加用免疫抑制剂,同时将肾上腺皮质激素按原量改为隔日一次早晨给予,并迅速减量至隔日5~10mg,持续应用至免疫抑制剂停药后为止。 对肾上腺皮质激素依赖的病例 (对肾上腺皮质激素敏感,但停药或减量后迅速复发)以及完全缓解后多次复发的病例也应及时加用免疫抑制剂。 常用免疫抑制剂有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 噻𠾱哌等。环磷酰胺剂量每日2~3mg/kg,疗程6周至3个月,主要副作用为恶心,呕吐,周围血白细胞下降,脱发及出血性膀胱炎。如用药3个月以上可引起性腺损害 (男性比女性更多见),重者可终身不育,必须特别谨慎。一般采用口服,也可静脉滴注,每日或隔日一次,剂量同上。苯丁酸氮芥(瘤可宁、CB-1348)开始剂量为每日0.1~0.2mg/kg,均分3次给予,如经过良好,每隔1~2周可酌情增加剂量每日2mg,但必须注意,每日最高剂量不能超过0.3mg/kg,疗程不能超过12周,用药总量不能超过14mg/kg。长期应用本药同样可引起性腺损害,甚至急性白血病和肾癌, 故用药时须严格遵照上述规定。噻𠾱哌剂量0.2~0.3mg/kg,每日或隔日静脉或肌肉注射一次,10~20次为一疗程。以上三药均有降低周围血白细胞的副作用,开始应用时每周检查白细胞计数2次,以后每周一次,如白细胞降至5,000/μl3以下,可减量继续治疗; 如降至3,000以下应即停药,俟上升后再继续应用。 除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疲抑制剂外,消炎痛作为一种非类固醇性抗炎剂,对肾病也有一定疗效,降低尿蛋白的作用比较明显,但停药后易复发,可单独或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合并应用,剂量每次0.5~1mg/kg,每日2~3次。 单纯性肾病于中医文献中属“阴水”,病程早期以脾虚为主,稍后则出现脾肾阳虚,部分病例可逐渐发展至“阳损及阴”,肾水不能养肝,表现为肝肾阴虚,据此可分下列三型: ❶脾虚湿困型,治宜健脾益气,利水消肿,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 ❷脾肾阳虚型,治宜温补脾肾,行气利水,方用真武汤或实脾饮加减。 ❸肝肾阴虚型、治宜养阴滋肾、平肝潜阳,方用杞菊地黄丸加减。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取长补短,提高疗效,防止药物副作用, ❶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初期浮肿可暂时加重,可给中药利尿如五苓散或五皮饮; ❷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过程中,凡遇面色红润,精神兴奋,舌质红,脉象弦者,可用滋阴降火药,如知母、玄参、生地、丹皮等; ❸免疫抑制剂治疗过程中,周围血白细胞降至5000/μl以下时,应加用补气补血药,如党参、黄精、当归、熟地、红枣等; ❹肾病缓解期,为巩固疗效,防止复发,可交替应用参苓白术散和六味地黄丸。 ☚ 肾病综合征 先天性肾病综合征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