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华歆王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华歆王朗 华歆王朗亦题《华王优劣》、《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南朝宋志人小说。刘义庆撰。原载《世说新语·德行篇》。吴组缃等《历代小说选》、福建师大中文系《世说新语选》皆录入。华歆,见《管宁割席》条中简介。王朗(?—228),字景兴,东海郯(tán,今山东省郯城县)人,汉末为会稽太守,曹魏时官至司徒。《三国志》卷十三有传。本篇叙写二人避难中所遇的一件事。华歆与王朗同乘一船避难,有一人要求搭船,华拒绝之,王说船有空处,便让上船。后来强贼追到,王欲舍搭船人,华说:“我当初所以犹豫,正考虑到追贼至时怎么办的事,今既纳人上船,怎能扔下不管?”仍像当初一样携带那人。东汉末年,士大夫中喜欢品评人物。这个故事就是通过华歆、王朗在危急时对人态度的不同来评定二人之优劣。王朗在一般情况下,表示热心援助别人,可是一到危急关头,就要抛弃不管。华歆开始因考虑长远而有些犹疑,一旦接受了人家的请求,虽遭危急,也不变初衷。故事结尾虽说“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而不明示孰优孰劣,但实际上已在客观描述中,肯定和赞扬了华歆的“拯人到底”的高尚精神,也暗砭了王朗的救人不终的德性。据《献帝春秋》载,王郎后降孙策,自称“降虏”,稽颡乞命。其品德低下,气节丧尽,可以想见。艺术上,本篇作者选择一件事情的先后两个场景,巧用对比的手法来展现人物思想境界的高下和品格上的差异。第一个场景让不让“欲依附者”搭船,华有“难”色,而王让搭,似乎王的胸怀较华为高;然在第二个场景(贼追至是否继续让搭船)中情况大变:华不仅表现出不在危急关头中抛弃同难人的品质,并且以“本所以疑,正为此耳”一句,将先前留在读者心中的不佳印象一洗而净,倒让人觉得他能明察、有远见。作品语言简约清远,笔调含蓄,尤其结尾“世以此定……”一句,读来隽永有味,引人思索,大有“点石成金”之妙用。本篇同“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故事联系起来看,“管胜华,华复胜王,人不可以无辨”(刘辰翁批语)。华峤《谱叙》载华自关中出武关的逃难途中不弃“堕井丈夫”的故事(刘孝标注引),与本篇类似。又据曹植《辅臣论》,称华歆“清素寡欲,聪敏特达,志存太虚,安心玄妙,处平则以和养德,遭变则以义断事”(章炳麟《菿汉昌言》卷五引)。本篇小说即写华歆“遭变以义断事”故事,当为实事。但程炎震云:“据华峤《谱叙》,(出关中逃难事)是献帝在长安时事;王朗方从陶谦于徐州,不得同行也。”以此断定本篇“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是虚构的故事。此备一说。 ☚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 华王优劣 ☛ 华歆王朗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2〕,有一人欲依附〔3〕,歆辄难之〔4〕。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5〕。既已纳其自托〔6〕,宁可以急相弃邪?〔7〕”遂携拯如初〔8〕。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1〕本文选自《世说新语·德行》,题目是编选者加的。全文短短七十余字,刻画了两个活生生的人物性格。《世说新语》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一部笔记小说集,作者是刘义庆和他的门人。刘义庆(公元403~444),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刘宋宗室,袭封临川王。他性简素,爱好文学。曾任南兖州刺史、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著述除《世说新语》外,还有《幽明录》等。《世说新语》以掇拾汉末至东晋士族阶层人物的遗闻轶事为主,全书按内容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篇,每篇有故事若干。梁刘孝标为此书作注,引书多达四百余种,有极高的资料价值。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世说新语》“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 〔2〕华歆:字子鱼,高唐(今山东禹城县西南)人,汉桓帝时任尚书令,入魏官至太尉。王朗:字景兴,东海郯城县(今属山东)人,汉末为会稽太守,入魏官至司徒。俱:一起。 〔3〕依附:附着、依赖,这里是指请求帮助一同前往。 〔4〕辄:随即。难之:感到为难。 〔5〕“本所以”二句:意思是说当初之所以犹豫为难,正是怕情况紧急时难以照顾。 〔6〕纳其自托:接受他的请托。 〔7〕“宁可”句:意思是说怎么可以情况紧急就抛弃不管呢? 〔8〕携拯如初:携带拯救和起初一样。 本文通过一个具体事件,展示、刻画了两个完全不同的人物性格:华歆慎始善终,王朗则轻率狭迫。短短的篇幅,动作、对话一应俱全,情节也较为完整,这是十分难得的。 华歆王朗 《华歆王朗》选自《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撰。汉末魏晋在士林阶层中曾流行一种品评人物的风气,人们习惯通过某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细节,判断一个人品格的优劣。本篇即以华歆与王朗在患难之中对待他人的态度,划出了他们的人格上的不同分野。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王朗是一个轻易许诺,但又会随时食言的缺少操守的浮猾之辈。与之相反,华歆则不轻易出言,言则一诺千金,是一个能够洁身自守的义士。这种人格类型在讲究“仁义”的封建时代具有很大的魅力,“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既反映了时人的褒贬,也暗示了作者的主观评价。《世说新语》在笔法上有皮里阳秋的意味,唯于细微处见精神。此篇即有这种特征。 ☚ 雪赋 过江诸人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