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华夷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华夷图 华夷图天下地图。华,中华;夷,泛指非中华者。 ☚ 走盘珠 红瘦绿肥 ☛ 华夷图 《华夷图》于刘豫阜昌七年十月朔(南宋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10月27日)刻石。它与同年4月上石的禹迹图同刻在一块方形石板(长89.5厘米,宽88厘米,厚18厘米)的正背两面。正面刻禹迹图,背面刻华夷图。二图图框各纵约80厘米,横约79厘米。需要提到的是,如将此石板竖立起来,观看正面的禹迹图,则背面的华夷图是倒置的,即上方朝下,下方朝上,图石上方无碑头,下方亦无碑座,说明上石的目的是为了拓印地图,以供教学和广为流传之用。现存陕西省博物馆。 图的绘制人姓名无传。图的绘制时间,根据图上没有政和七年(1117)以后建置的行政区名,可知此图绘制时间的上限是北宋政和七年,下限从图的右上方所记“契丹即今称大辽国”,可知制图时辽尚未亡,而辽亡于金的时间是北宋宣和七年(1125)。因此,华夷图的绘制当在宋政和七年至宣和七年(1117-1125)之间。 图的比例尺,根据图上东京(今河南开封)至南京(今河南商丘),东京至河南(今河南洛阳)的距离计算,约为1:4,300,000。图以上方为北。方向和海洋,都用文字标注,山脉用“人”字形表示,长城的符号很醒目。黄河源绘于积石山的西南,图的右方注记称:“河出昆仑山,唐刘元鼎尝使吐蕃见其源。”长江在岷江源处注有“江水”二字,图的右方注记称:“江出岷山”,这是受《尚书·禹贡》“岷山导江”之说的影响,而图上所绘长江,其源流显然不是岷江,而是岷江西南的大江。 图上黄河在博州(今山东聊城)、棣州(今山东惠民)、滨州(今山东滨县)之南入海,这是庆历八年(1048)黄河在商胡(今河南濮阳东北)决口之前的唐宋河道。此河道与图上政区建置时间有不一致之处,如成都府路的陵井监是熙宁五年(1072)建置的,永兴军路的醴州是政和七年(1117)的建置等。出现这种矛盾的原因,据研究是因阜昌七年上石的华夷图是以唐代贾耽的《海内华夷图》为底图,而政区名称用宋代的,但没有完全用宋历八年以前的建置,故黄河下游的河道与政区建置之间有不相符之处。 图上有许多文字注记,域外地区有的仅将名称列于图的四周。例如图的西面,列出“西域诸国”的名称数十个,图的南面列出“海南之国”的名称也很多。图上的文字注记与北宋税安礼的《历代地理指掌图》中的第一幅《古今华夷区域总要图》后所附图说,有的基本相同,有的完全相同。《历代地理指掌图》成图在前,可见阜昌七年上石的华夷图其注记是根据《古今华夷区域总要图》后的图说略加改动而成。 华夷图 宋代制图学方面的两块最重要碑石之一。绘制年代大约是公元1043年前后,制图人不详,可能是北宋赵竦根据唐代贾耽《海内华夷图》简缩改绘而成。宋高宗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4月由王致远(一说张珙)刻于一块一米见方的碑石上。现存于西安碑林中,是中国留存至今的最古老的地图。 该图绘有山脉、河流、湖泊、长城和各府州的名称。地理位置与实际大致相符,只是海岸线有较大出入,没有画出山东半岛,江河源头也不够准确。对于中国境内的地名和山脉,均一一作了标注,而域外部分仅记载了名称及其相互间方位关系,没有采用地理标记。图的右下方有文字记述。“华夷图”所记地名共五百个左右,标出名称的河流十三条,湖泊四个,山体十座。比之稍后的“禹迹图”,绘法较粗略,且尚未使用画方。 华夷图有图有解说的地理书籍,包括方志。唐代规定:全国各州府,每三年造一次图经,送尚书省存档,用以及时掌握地名更改,土产、胜景增减,民风递变等情况,以供修订全国性地理书籍时参考之用。 华夷图北宋地图。宋佚名绘。绘制时间说法不一:一说北宋仁宗庆历(1043—1048)间, 一说神宗熙宁、 元丰 (1068—1085)间,一说徽宗政和末至宣和(1117—1125)间。其刻石时间较《禹迹图》(1136)晚半年。据考证,初步断定是根据唐贾耽《海内华夷图》绘制。长宽各约七十七厘米。图面以中国为主,延及亚洲朝鲜等地。四邻国家以文字表示。国内部分,山川、湖泊,以及府州位置,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标注国名、地名五百个左右。河流十三条,湖泊四个,山体十余个。长城符号颇为别致,常为后人效仿。其海岸轮廓变型较大,辽东、山东、雷州半岛未突出出来。海南岛轮廓失真。现存于西安碑林,与《禹迹图》相背。曹婉如《华夷图和禹迹图的几个问题》 (《科学史集刊》第六期)可资参考。 华夷图 华夷图宋代地图。伪齐阜昌七年(1136)上石,刻于《禹迹图》背,现存陕西省博物馆。约绘于北宋政和七年至宣和七年(1117—1125)之间。该图据唐代贾耽《海内华夷图》简缩改绘而成,是一幅当时的中外地图。所绘山川及平面地形轮廓,大体上和近代地图相似,没有画方,绘法粗略。 ☚ 禹迹图 松漠纪闻 ☛ 华夷图 华夷图宋代地图。伪齐阜昌七年(1136)上石,刻于《禹迹图》背,现存陕西省博物馆。约绘于北宋政和七年至宣和七年(1117—1125)之间。该图据唐代贾耽《海内华夷图》简缩改绘而成,是一幅当时的中外地图。所绘山川及平面地形轮廓,大体上和近代地图相似,没有画方,绘法粗略。 ☚ 禹迹图 松漠纪闻 ☛ 华夷图 043 华夷图现存古地图之一。制图人不详。根据贾耽《海内华夷图》缩绘而成。石刻保存于西安碑林,为1136年10月刻。图幅长宽均约0.77米。图上设有画方,标有东西南北四方位。四邻国家主要用文字而不用图表示。图内的山川、湖泊、州府等位置,与实际大体相符。标注国名、地名500个左右,标出名称的河流13条,湖泊4个、山体10座。堪称为以中国为主的亚洲地图。表示长城符号别致,后人常仿用。 ☚ 元丰九域志 禹迹图 ☛ 华夷图 华夷图huayitu我国现存的最早石刻地图之一。伪齐阜昌七年(1137)刻石,制图人不详,可能是1038年~1048年宋、辽时代人根据贾耽《海内华夷图》简缩及改绘而成。石刻长宽各3.42尺,图上画有山脉、河流、湖泊、长城等符号及各府州名称,图的四周记载着当时通贡而有事于中国的国家。图上所绘山川、平面地形轮廓及城市地理位置大体符合实际情况,但海岸轮廓等与实际情况出入较大。绘法较粗略,没有画方。刻石今存西安碑林。 ☚ 梦溪笔谈 禹迹图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