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艳歌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艳歌行 艳歌行汉乐府篇名。《乐府诗集》列入卷三九《相和歌辞·瑟调曲》。共有二首。“翩翩堂前燕”一首为游子思归诗。始以堂前燕冬藏夏现来去定时起兴,喻人不如燕,远归无期;中叙游子得客店女主相助而遭女主之夫猜疑,遂以“水清石自见”剖明心迹;尾句触事思归,含无限委曲牢骚。诗歌围绕一件生活小事“缝衣”展开人物关系的描写,以小见大、以少总多地表现游子客居处境的困顿和“远行不如归”的深沉感叹。“南山石嵬嵬”一首写南山之松,由野生野长到雕漆薰香,成为洛阳宫中的栋梁。其主旨解说纷纭。一说“隐者见微,大用于时,诗人美之”;一说“讽土木繁兴”(见朱嘉徵《乐府广序》);一说“疑时朝廷采取民间女以充后宫,自伤离别,故以南山松柏为比”。(朱秬堂《乐府正义》)今人余冠英认为诗歌抒发了“轻荣禄重自然的思想”(《乐府诗选》)。结合“松树窃自悲”的诗句,余说为是。 ☚ 雁门太守行 门有车马客行 ☛ 《艳歌行》
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 兄弟两三人,流宕在他县。 故衣谁当补?新衣谁当绽? 赖得贤主人,览取为吾绽。 夫婿从门来,斜柯西北眄。 “语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见。” 石见何累累,远行不如归。 ——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相和歌辞·瑟调曲》 这是一首游子思归诗。诗歌围绕一件生活小事“缝衣”展开人物关系的描写,并由此表现游子客居处境的困顿,和“远行不如归”的深沉感叹。 “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这二句是兴而比,燕子冬去夏来守信定时,而人反不如燕,兄弟几人流浪他乡,何时是归期?“故衣谁当补?新衣谁当绽(缝制)?赖得贤主人,览取为吾绽(同“绽”字)。”本诗所叙虽只缝衣这一件事,然而它以小见大、以少总多地说明,游子漂泊外乡在生活上所遇到的困难。 “赖得贤主人”一句,透露了对善良女主人热心相助的感激之情。可是“夫婿从门来,斜柯(歪斜)西北眄(斜视)。”女主人的丈夫却不能理解,歪斜着脑袋流露出一副猜疑斜窥的眼光神态。“语卿(对男主人的尊称)且勿眄,水清石自见。”无端的猜疑深深地刺伤了游子凄凉的心怀,他用“水清石见”的比喻,剖白心迹,说明真相。“石见何累累,远行不如归。”“累累”形容块块石见,清楚分明,比喻心迹大明,但心灵的创伤无法弥补,与其在外乡受这般闲气,不如赶快归家去。 这首五言叙事小诗,语言浅俗,用韵规范;叙事中通过神态描摹揭示人物心理,生动逼真。 艳歌行无名氏 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兄弟两三人,流宕在他县。 故衣谁当补?新衣谁当绽?赖得贤主人,览取为吾䋎。 夫婿从门来,斜柯西北眄。语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见。 石见何累累,远行不如归。 本篇属于汉乐府诗中的相和歌辞。相和歌辞中主要是民歌。题目中的“艳”字是音乐名词,正曲之前的序曲,古称艳。 第一、二句“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见”与“现”同。这是说堂前翻飞的燕子冬去夏来,能够一年一度回到它的本土。第三、四句“兄弟两三人,流宕在他县”,“宕”与“荡”同,这是说人世间的游子远在异乡飘泊,难得回到家乡。和燕子相比,大自然的生灵是那样自由自在,怡然自得;社会的游子却如此艰辛,难得团圆。第五、六句“旧衣谁当补?新衣谁当绽(zhan)?”,“绽”是指把绽线的衣缝缝好。这两句较明显地抒发了在外的游子对妻子的思恋。在异乡远游这种特定的环境下,以缝补衣服作为对妻子怀念的内容,真实、细腻而又典型。缝补衣服看似寻常小事,但却表现出夫妻相依的恩爱情感。从这两句诗中我们仿佛看到了夫妻离别前的情景:妻子不仅为他打点好起程的行装,而且,为他缝制了备用的新衣。但如今不只行装已破,连刚刚换上的新装也已开绽,因此,对妻子深沉的眷恋油然而生就很自然了。第七、八句“赖得贤主人,览取为吾䋎。”“䋎”,是“绽”的古写,这里是缝的意思,幸亏贤惠的女主人拿去为我缝织。 这样,游子的尴尬、困难暂时得到缓解。诗句中既蕴含着女主人善良、纯真的同情心理,也直接表现出游子对女主人坦诚无瑕的感激之情。第九、十句“夫婿从门来,斜倚西北眄(mian)”“眄”是斜视,女主人的丈夫一进门看见妻子在为别的男子缝衣服,就倾斜着身子,带着怒气斜视着妻子。这样,就在这首小叙事诗中掀起波澜,出现了戏剧性的情境。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这里既隐含了“夫婿”和“贤主人”之间的夫妻恩爱;同时也反映出人类自从进入私有制社会以后,在爱情关系中敏感、排他、妒嫉的典型心理。第十一、十二句“语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见”,这是女主人公的话。面对夫婿斜视、猜疑这紧张的场面,她坦然地对丈夫说:“告诉你,且不要斜眼瞧我,事情本是清清白白的!”心地清白,话也朗朗,有对丈夫的不满,也有对丈夫外刚内柔的宽慰。第十三、十四句“石见何累累,远行不如归”,“累累”是疲惫的样子,这是游子的内心独白:这件事虽然已经弄清楚,但是我的身心多么疲惫,远行在外,实在不如返归故土堂前,与妻子相依为命共享天伦之乐! 这首相和歌辞和一般的古代爱情诗不同,它不是直接表现男女之间的欢愉、爱恋、相思,而是通过人和自然生灵的对比、游子远在异乡必然遇到的困难,在人物关系中陷入的矛盾纠葛,隐蔽地、间接反映了丈夫对妻子的怀恋,和夫妻间微妙的感情波澜,从而,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联想的余地,也就愈加丰富了诗篇爱情内容的含量。 这首诗在艺术上具有明显特色:首先是语言的民间气息。它是以民间语言表现民间的生活,虽然经过文人的整理,却不失乡野本色。总览全篇,其语言的质朴、鲜活,很难出自文人之口。其次是手法的多元交织。这首短诗中叙述性与戏剧性、概括描述与细节描写,人物对话与内心独白,种种艺术手法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一起,编织出这首小诗的美妙图锦,让欣赏者去细细观赏。再次是情感表现寓于叙事之中。这首诗几乎没有太直接的爱情表现,但却在字里行间寄寓了夫妻间的深沉爱恋,让读者去慢慢品味。 艳歌行[汉]民歌 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兄弟两三人,流宕在他县。故衣谁当补,新衣谁当绽。赖得贤主人,览取为吾。夫婿从门来,斜柯西北眄。 “语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见。”石见何累累,远行不如归。 《艳歌行》属乐府《相和歌·瑟调曲》,题名“艳歌”, 当曲前有艳。 《乐府解题》说: “古辞云:‘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言燕尚冬藏夏来,兄弟反流宕它县。主妇为绽衣服,其夫见而疑之也。” 这是一首游子怀乡之情。此类作品在汉乐府中占有很大份量,这是因为生活在社会下层的人民往往由于徭役、赋税、灾荒的驱迫,长期漂泊在外,他们生活艰苦,还乡归里也并非易事,所以诗人常借诗歌来表现他们的羁旅怀乡之情。《艳歌行》就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 首二句以“堂前燕”起兴,已定下了全诗抒情的基调。燕子于叶嫩花初时节,从南方翩然而至,旧侣故巢,相顾情亲,软语呢喃,颉颃生趣;一入秋冬,则携侣将雏,辞巢南归。燕子何物,尚知冬南去、夏北来,四时有序。可是,游子却异乡流荡,不得归家。睹物伤情,情何以堪。 由燕起兴,进而写人, “兄弟两三人”以下,便直接描述游子的艰难生活。就诗意看,本诗所写的流荡在外的“兄弟两三人”,大概是佣耕者,他们因丧失了土地,只好代人耕田;或者是外出服徭役的下层贫民。兄弟几人,滞流异乡,衣服破旧却无人缝补,该添置新人亦无人裁制。当然,对远离家乡的游子来说,所遇到的困难并非只有缝制衣物一事。诗篇在此是用提领振衣之法,于点滴中见全部,不言其它方面的艰难之状而艰难之状自现;还有,春暖秋凉、夏暑冬寒,四时鲜明,衣物增减,游子的感触和体验于此最深。所以,古诗中羁旅之作每每从衣物入笔,如《诗经》中写道:“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宋之问《明河篇》云: “南陌征人去不归,谁家今夜捣寒衣”:孟效的《游子吟》写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思亲之情和宏扬母爱之意,也是从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落笔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如今,流荡异乡的“兄弟两三人”, 由于远离亲慈,也遇到了同样的难题。“赖得贤主人”为全诗转折句,写正当兄弟几人蹙眉懊恼之际,房东主妇及时地伸出了援助之手,她将兄弟几人缝补旧衣、裁制新衣的活计,全部招揽了过去。 “览”通“揽”。“䋎”即“绽”,缝补意。“赖得”即亏得、幸亏,说明主妇此举完全出于主动,毫无勉强敷衍之意。正因如此,诗中方称之为“贤主人”,一“贤”字,即表现了对主妇的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意。 主妇善良热情、乐于助人;兄弟几人皆能知恩知情,心怀感念,理应皆大欢喜。不料事情偏偏有悖于此, “夫婿从门来,斜柯西北眄”。“夫婿”指主妇的丈夫。他外出归家,推门进院,看到妻子正为他人缝制衣衫,于是疑心大发,妒火中烧,斜倚树干,对妻子侧目而视,对兄弟几人冷眼相逼,怒形于色。“斜柯西北眄”一句最为传神,极形象、极生动地写出了主妇的丈夫心存疑惑、忿忿不释的神态。猜疑这种心理最能乱人心智,它能使人陷入迷惘,混淆是,尤其使做丈夫的最易产生嫉妒之心。这里,疑心重重、忿然不平的丈夫,心清如水而含冤负屈的主妇,胸怀坦荡、行为正直而处境极为难堪的兄弟几人,三者构成了尖锐的矛盾冲突。矛盾冲突该如何解决呢? “语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见”二句,是兄弟几人向男主人的表白,他们郑重地劝告男主人: “告诉你,且别斜眼这么瞧人,事情总会水落石出,心迹总有表明的一天”。只此二句,并不极力为自己辩解和开脱,表现了他们坦荡的襟怀。 “石见何累累,远行不如归”。终于,兄弟几人的为人和事情的真相,经过几番周折和麻烦总算弄清楚了,可是,对他们来说,毕竟是白璧受污,徒然见欺,无端受了许多闲气,在他们的心头,永远残存着一道阴影,于是,他们发出了远离故土到底不如归家的感慨。“石见”即“水清石自见”意,喻真相大白。“累累”,言石头堆积纷乱,此处喻麻烦很多。无端见疑的风波刚过,浓郁的乡思之情又萦绕在心头,丝丝缕缕, “剪不断,理不乱”。 这首诗写流荡异乡的兄弟几人,因东家代为缝补衣衫而引起主人的猜疑, 深感客居多嫌,抒发了游子怀乡的情感。诗的艺术成就很高,在汉乐府诗中别具一格。首先,此诗以叙事为主,情因事发,叙事生动,抒情真挚。写游子思归,每每设置戏剧性的冲突,尺幅之中,多波澜,多层次,藏无限曲折。小小情事,浓浓哀愁,感人至深。其次,通过人物的言行神态,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的心理,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由于作者善于抓住人物特征进行着意刻画,所以对几个人物虽着墨不多,但他们各自不同的性格以及基于性格冲突而表现出来的言行动作而无不毕肖,这就是艺术家所说的画人要画眼睛。主妇善良、热情,兄弟几个人坦诚、淳朴,形象鲜明,呼之欲出。再如“斜柯西北眄”一句,写主人外出归家,心生疑惑,斜倚森干,冷眼窥视,神态如绘,其猜疑、嫉妒的心理也披露无遗。另外,诗篇运用比兴手法,以燕子行藏有序兴起游子流徙不归,且兴中有比;以“水清石见”喻指事情真相大白,生动、准确、极富于表现力。 艳歌行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①兄弟两三人,流宕在他县。② 故衣谁来补?新衣谁当绽?③赖得贤主人,览取为吾。④ 夫婿从门来,斜柯西北眄。⑤“语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见。”⑥ 石见何累累,远行不如归。⑦ 【注释】 ①见:同“现”。两句兴起下文,言燕尚冬藏夏见,而兄弟却流荡他县,没有归期。②流宕:流浪。宕,同“荡”。③故衣:旧衣,破衣。下句“新衣”,系与“故衣”连类而举,作为陪衬,没有意义。谁当补:谁给补。当:担当。绽:原义是“裂缝”,这里是缝连裂缝的意思。④览:同“揽”,取。:同“绽”。⑤夫婿:女房东的丈夫。斜柯:犹今语“歪斜”。一作“斜倚”。眄(mian面):斜着眼看。⑥卿:女房东称其夫。见:同“现”。⑦累(lei垒)累:堆积不断貌。这里比喻麻烦仍然不少。 【译文】 燕子翩翩飞来堂前,冬天不见身影,夏天重又露面。兄弟两三人,一齐流浪到他县。衣服破了谁给补补?衣服裂了谁给连连?幸得女主人贤惠,把衣服拿去为我补连。男主人从门外进来站定,面朝西北只管斜着眼看。“告诉您不要那个样子瞧人,流水清清石头自会露出真面。”石头露出来相连成堆,远行在外终究不如把家回。 【集评】 清·顾茂伦:“‘赖得贤主人’,感激主人,客况便惨。‘石见何累累,远行不如归’转语妙,以下若有数句在,而忽然了之,结法亦妙。”(《乐府英华》卷五) 清·陈祚明:“客子情事,曲笔写出,甚新异。‘冬藏夏见’兴客倏忽去来。‘贤主人’乃居停妇,怜客,暮为补绽,故为之,而妇之婿疑之,客与妇在室,而婿从门来,固应大疑,斜倚眄状且怒且疑,无实可指,侧立睨视,极生动,极肖。‘水清石见’比其无它,累累则石见之,甚情实。幸既白,然若此岂如归。”(《采菽堂古诗选》卷二) 【总案】 《艳歌行》共二首,《乐府诗集》收入《相和歌辞·瑟调曲》,这是其中的第一首,曲写漂泊外乡之人既遭困顿、复遭猜疑,因而引起委曲之情和归乡之思的情景。诗篇细节描绘生动,对漂泊者、女主人、男主人的个性和心理均有婉妙揭示,语言质朴自然,音韵和谐宛转,是早期五言诗中的上乘之作。 艳歌行
这是一首乐府诗,写男主人公对自己所钟情的女子的思恋。 诗大致可以看作两部分。前一部分 (前三句) 是对这位女子形象的描写,后一部分主要写主人公对自己所钟情的女子的思恋。 “江南游湘妃,窈窕汉滨女”,开头两句是起兴,目的是要引出主人公所思念的女子来,那么,这到底是怎样一位女子呢?下两句通过 “淑问”、“兰音”、“瑶颜”、“善服”几个词语作了具体的描述,原来这是一位声音媚人,服饰华丽且颇具才识的美貌女子。“求思望襄澨,叹息对衡渚”一句承上转折,由对女子形貌的描述转为对主人公思恋之情的刻画,“叹息”、“搔首”不仅将主人公因思人而坐卧不宁之形态描摹得唯妙唯肖,而且主人公思恋之深之苦亦于此可见。接下来三句看似写物,实则以物拟人,从侧面反衬自己对远方情人的思恋,那因失去同伴而悲哀鸣叫,徘徊低飞的鸿鸟,不正是男主人公的写照吗?最后一句是无可奈何的解脱,满腹的衷情只有寄托给南归的春燕,让它传情给远方的情人。全诗以对意中人形象的描写始,以写自己的思恋继之,以寄托自己的情作终,环环相接,自然而又合乎常理。 就内容而言,这首诗并没有什么值得大加称道的地方,它和 《诗经》 中的《关雎》 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首诗之所以吸引人的地方,我以为主要表现在其文字表达的传神性方面。诗中没有过多的艳词丽句,通篇几乎都是近似白描化的语言,然而诗中不论是对主人公所钟情的女子形象的描写,还是对痴情男子因思恋情人而局促不安的神态的刻画,作者都能运用白描化的语言,通过几个关键性的词语,瘦笔勾勒,使人物活灵活现地跃然纸上。如对那位女子形象的描写,作者就是通过 “窈窕”、“淑问”、“兰音”、“瑶颜”、“善服”几个不事雕饰的词语,将一位身段苗条,声音媚人,相貌出众而又颇具才识的女子展现在读者面前。不仅如此,该诗语言表达的传神性还表现在它能使读者读后在头脑中形成一种意象,构成一幅图画,产生出一种仿佛诗中人物就在眼前的朦胧美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