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科
所谓“艳科”,是兼指词的内容与风格而言的,即内容多描写艳情,风格婉约艳丽,故称“艳科”,代表了婉约派的观点。五代、北宋诗坛,传统观念只把词当作供歌儿舞女清讴曼唱,借以娱宾遣兴的工具。欧阳炯《花间集序》云:“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不无清绝之词,用助娇娆之态。”张耒《东山词序》云:“其盛丽如游金、张之堂,而妖冶如揽嫱、施之祛。”都道出了词为“艳科”的特征。苏轼反对把词局限于只写艳情,不满婉约派词“香而软”的卑弱气格,主张“以诗为词”,扩大词的题材,丰富词的内容,使词象诗一样可以“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开始使词突破“艳科”的藩篱。而李清照《论词》则批评苏轼词是“皆句读不葺之诗尔”,仍然恪守“词为艳科”的戒律。直至辛弃疾继承苏轼词风,进一步“以文为词”,经、史、子、集任意驱遣, “英雄豪杰”、“弓刀游侠”无不可入词,才彻底摆脱“词为艳科”的束缚,使豪放派“与《花间》一派并行,而不能偏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