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萱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萱草李咸用
萱草是什么时候进入诗人审美视野的呢? 不知道,但肯定是相当久远了,因在《诗经》里就已经提到了它的名字,那是《卫风·伯兮》的最后一章:“焉得蘐(萱)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此后,萱草便经常出现在骚人墨客的笔下,如“空庭惭树萱,药饵愧过客”(鲍照《代贫贱苦愁行》)、“何用赠分首? 自有北堂萱”(吴均《酬别江主薄屯骑诗》)、“芳萱初生时,知是无忧草”(《乐府诗集·清商曲辞·读曲歌》)等等。现在我们要谈的这首《萱草》诗则是唐代诗人李咸用的作品。 关于李咸用的生平事迹所知甚少,只知道他工于诗,但并未及第,曾应辟为推官,与来鹏约略同时(据《唐才子传》卷八来鹏为大中、咸通时人)。其诗虽然时有可喜之处,但是还未能自树一帜。这首咏花诗亦是如此。 全诗八句,虽以萱草为吟咏之中心,但在构思布局上却稍有变化:前四句追本溯源,纯以议论出之;后四句即景言情,情与景争长。因此也可以说是由两个“小中心”构成,它们又统一在“萱草”这一“大中心”之内。 先看前四句。“君子”指有德之人,“比”为比拟之意。用芳草美人来进行比喻本是中国诗歌的传统手法。根据诗的前后文意,第二句的“诗人”当是文学史上的特殊指谓,即指《诗经》的作者。但是从《诗经·卫风·伯兮》中所提到萱草的诗句来看,又并未采用“比”法,而是采用了“赋”法,不知其据何而云。不过,这两句的意思还是可以理解的:诗人以芳草来比喻君子,那一定是情有所自,非偶然也。什么原因呢?三、四句作了解释:“只应怜雅态,未必解忘忧。”不一定是萱草真的能祛忧解愁诗人这才提到它,而是它那优雅高华的神采风度令人爱恋、痴迷。这四句诗的构思与传统说法针锋相对,虽然还只是用了“只应”、“未必”这样推测性的词语,但恰恰是在这一肯定(对萱草的“雅态”)一否定(对传统说法)的语句里,突出了萱草优雅的姿容,因为萱草那美丽的身影、芬芳的花香吸引了诗人,令诗人忘记了一切忧愁和烦恼,所以才有这一奇想。“只应怜雅态”一句也开启了后面的诗意。 后四句诗是就眼前的萱草来说的。“积雨莎庭小,微风藓砌幽”二句从环境写萱草。“莎”即莎草,“藓”,苔藓,这都是生长在潮湿处的植物,但诗句并不是写莎草或苔藓,也不是写庭院或台阶,而是在写萱草,是说萱草在雨后的莎庭中显得更加娇小可爱,在微风吹拂的布满苔藓的阶前更加柔和美丽。这样才能和上下文意相承接,否则这两句就成了游离于中心之外的废话了。结尾“莫言开太晚,犹胜菊花秋”两句是说虽然萱草开花太晚,但比起菊花来还算早的呢。那么,也就不必为萱草的晚花而感到遗憾了。 萱草 萱草属百合科多年生宿根植物,原产于我国南部,秦岭以南各省区多有野生。萱草在江南一带又名“黄花菜”、“金针菜”,多有栽种。萱草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花枝挺立于绿叶丛中,花开持续数十日,且每花仅开一日,因此又有“日花百合”之称。苏东坡有诗咏萱草云:
萱草美丽俊秀,花姿清逸,气味久香,可使观赏者赏心悦目,流连终日而忘忧。唐白居易有一首五绝云:
诗意是,正如饮酒可解愁,观花也可以忘忧,但总不如和老朋友刘禹锡相见欢乐无比。 萱草又有一个雅号“宜男”。魏诗人曹植有《宜男花颂》,称颂萱草云:
晋张华《博物志》亦载:“妇人不孕,佩其花则生男。”《草本记》所载更为肯定:“妇女怀孕,佩其花必生男。” 萱草宜男的俗信没有科学的依据,但在古代影响却很大。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及“多子多福”、“重男轻女”的中国传统社会里,这一信仰迎合了民众的心理需要,因而广泛流传,而这也是萱草成为乞子吉祥物的重要原因。传统吉祥图案有“宜男宜寿”,绘萱草和寿石的纹图;又有“宜多男子”,绘萱草和石榴的纹图,广泛用于画稿,祝寿祈子,为人们所喜爱。 萱草梅尧臣
这首诗是梅尧臣《和石昌言学士官舍十题》之一,小题是“萱草”。 梅尧臣是北宋初期的诗人,与欧阳修、苏舜钦约略同时。他的诗以闲逸平淡著称,他自己也在一首诗里说:“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读邵不疑学士诗卷》),可见这也是诗人自己所悬的最高标准。但这一首与他的一般平淡而含蓄韵长者又有所不同,那就是纯为议论,而很少去细致地描摹景物,这大概与宋人尚理、尚智,在创作中重议论、重意趣有关。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诗人是如何以议论的笔法来咏物吧。 要以议论取胜,必须选择一个适当的角度,方能出语惊人,达到预期效果。关于萱草的最流行的说法是萱草可以解忧,如《博物志》:“萱号忘忧草,亦名宜男花。……”又如南北朝时的民歌《读曲歌》:“芳萱初生时,知是无忧草。双眉未画成,那能就郎抱。”再如晏殊《中园赋》:“愈疾栽菊,忘忧树萱”等等,萱草也因此赢得了“忘忧草”之称誉。梅诗就是抓到了这一点来议论的。 诗是分两个层次来议论的,前两句是一层,先破成说:“人心与草不相同,安有树萱忧自释?”“人心”与“草”属于截然不同的两种物、两种质,那么,萱草无法替代“人心”,自然也就更谈不上什么释忧解愁了。这确实是抓住了问题的实质,使传统的说法不攻自破。 后二句是另一层,是探讨“萱草忘忧”这一说法的原因。尽管前二句已使这一传统说法无立足之地,但是,这种源远流长的说法是怎样形成的呢? 自《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蘐草,言树之背”那两句诗以来,注家们一直聚讼纷纭,有人认为观赏萱花而令人忘忧,又有人认为食之令人忘忧(如《诗集传》:“蘐草合欢,食之令人忘忧者。”),还有人只是笼统提到萱草令人忘忧。梅尧臣在这首诗里却给出了一个心理学、美学上的解释,他说,如果说萱草能令人忘忧的话,那乃是因为人在观赏过程中的特殊心理现象,是一种感情的移入。当然它与西方美学理论中的“移情说”是不同的,它是中国式的,是物我两忘的老庄式的哲学解释。也许,萱草令人忘忧可能有更为深刻的社会、历史、文化的原因,但这无关紧要,诗人此处的解释已经足以显示了诗人不囿成说、勇于思索的精神,这才是它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此诗的前后两层互为表里,又相互依赖,并根据表达的需要,采用了不同的句式,前用问句,后用叙述句,抑扬有节,富于变化。 萱草刘过
在古代诗词中,有的诗人借山怨水,寄意抒情,这已成了山水诗的一种传统;而在咏物诗中,同样有诗人借咏物为题,或褒或贬,或怨或叹,或喻理、或寓情,运笔自如,舒展得体,这也成了一种传统。刘过的这首《萱草》七绝就是一例。 萱草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夏月开花,花呈红、黄色,花及嫩芽可作食用,俗称金针菜,有忘忧、宜男等异名。萱草并非观赏的花木,但因为“萱”字读音与“谖”字同,而《诗经》卫风《伯兮》篇把“谖草”当作令人忘忧之草,所以后人便把萱草当作忘忧草看,并将它引进了诗文的行列。如唐代吴融的《忘忧花》就在“忘忧”二字上作诗,写道:“繁红落尽始凄凉,直道忘忧也未忘。数朵殷红似春在,春愁特此系人肠。”依然是对花生愁的老调。刘过这首诗也从“忘忧”二字入手,但气概却大不相同。且看:“不尽人间万古愁,却评萱草解忘忧。” 这个开头不同寻常。“人间”,写空间之广,“万古”,写时间之长,再加上“不尽”,则这“愁”的广袤与亘古就可想而知。这是饱尝人世辛酸的人才说得出的话。然而在这样的人世间,却还说萱草能使人忘忧呢! “评”即评说;“解”即能的意思。这岂不是矛盾?到底萱草真的能使人忘忧吗? “闲花若总关憔悴,谁信浮生更白头?”二句,“憔悴”是忧愁的形貌,因为诗的次句已经用了“忧”字,为了避免重复,这里便用“憔悴”。“浮生”,指不安定的人生。诗人说:萱草这类闲花闲草本就与世无关,倘若它们真的能使人忘忧的话,那么谁相信人生还会因为忧愁而头发变白呢?诗人用形象和推理完全否定“萱草解忘忧”的说法。这里面包含着多少痛苦的人生经历呵! 难怪诗一开始就在空间和时间方面具有一种浓重的压抑感。这里用了反问的句式,使问题的结论既醒目突出,又坚定有力。在语势上与上两句构成了波澜起伏。“浮生”与“人间”相呼应,“憔悴”、“白头”与忧愁相关照,全诗格调深沉。 这首诗在“忘忧”二字上作文章,但不是那种伤春惜春的调子,诗人也并非真的要为萱草“正名”。全诗从头到尾吐气不凡,全在借题寄意。诗人把对现实社会的忧愤情绪都发泄到这柔弱无知的小草上,然而诗人其实并不是以草为敌。“闲花”一词,可见作者是把萱草看成无足轻重的小草。人们自然不必担心这“忘忧”小草载不起诗人的沉重忧愁。于此,可见诗人寓大于小、寄重于轻的雄健笔力。这一点,与他的粗犷豪放的词作是何其相似! 萱草高启
这首咏萱草花的七律是明朝诗人高启咏花诗中一首。首联“幽花独殿众芳红,临砌亭亭发几丛”写萱花独自在百花之后开放。在台砌之下有几丛萱草发出亭亭玉立之花。一“幽”字,写出萱草花神情不与众同,既开于百花吐艳之后,颇有幽独之感。接着“乱叶离披经宿雨,纤茎窈窕擢薰风”是对萱草的具体描绘,其叶离披零乱是由于经过一夜雨洗,而那纤细柔弱的茎条在和风中窈窕而生。擢,滋长。薰风,即南风、和风。看来,萱草幽花独发也实属不易,风风雨雨中众芳摇落殆尽,萱草也叶乱茎弱。诗人用亭亭、窈窕一类常用的描写佳人的词语来写萱草,足见萱草的美好形象在诗人心目中所占的地位。而紧接着“佳人作佩频朝采,倦蝶寻香几处通”一联则转入萱草与外界关系描写。佳人频频采其花以作佩饰之物,蝴蝶寻香而来翩翩而舞乃至于倦怠,足见萱草自有引动外物之处,这也是对萱草的一种赞扬。尾联则说到诗人自己“最爱看来忧尽解,不须更酿酒多功”。原来,萱草又有忘忧草、疗愁花之称,据说能令人忘忧解愁。宋代苏辙诗曰“君看野草花,可以解忧悴。”诗人高启自称他所以喜爱此花不同于佳人采之以作佩,倦蝶寻香逐飞,而是见之可以解尽忧虑,不必再借酒浇愁,因而省却酿造之功了。当然,为何而愁,诗人没有明言,无非国计民生、个人仕途之类。高启一生只有三十九岁,英年早逝,死于腰斩酷刑,而且死于非其罪,是封建王朝交替过程中的牺牲品,不能不令人惋惜其才。这首七律写得平实稳妥,描绘了萱草的方方面面,而结句又颇有调侃意味,是一首咏萱花的佳作。 萱草 萱草xuāncǎo━┃ 借指母亲。明·刘基《发安溪至青田戎事急不得留有感》诗:“朝原思脊令,夜船梦萱草。”明·何景明《为李秀才寿母》诗:“梅花似白发,萱草亦朱颜。” ☚ 萱闱 萱室 ☛ 萱草xuāncǎo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漏斗状,橘红色或橘黄色,供观赏,花蕾称黄花菜,干的可吃,根可做药材。也称忘忧草,古人认为它可以使人忘忧。 萱草xuāncǎo〈名〉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橙红色或黄红色,供观赏。 古代名物 > 花卉類 > 花部 > 多年生草本 > 萱草 萱草 xuāncǎo 亦作“諼草”,亦稱“忘憂”、“療愁”、“丹棘”、“鹿葱”、“鹿劍”、“妓女”。百合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根近肉質,短根狀莖,中下部膨大,作紡錘狀。葉基生,長條形,背面有棱脊,排成兩列。六七月開花,花葶自葉叢中抽出,粗狀。花冠漏斗形,橘黄或橘紅色,裂片六枚兩輪,上部展開反捲。雄蕊伸出,上彎。蒴果長圓形。供觀賞,根可入藥,原產我國南部,各地均有栽培。《詩·衛風·伯兮》:“焉得諼草,言樹之背。”三國魏·嵇康《養生論》:“合歡蠲忿,萱草忘憂,愚智所共知也。”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五·萱草》:“〔釋名〕忘憂、療愁、丹棘、鹿葱、鹿劍、妓女、宜男。” 萱草 古代名物 > 穀蔬類 > 蔬部 > 其他 > 萱草 萱草 xuāncǎo 亦作“諼草”,亦稱“藼”、“忘憂草”、“合歡”。百合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根莖黄色,叢生交錯,末端有塊。葉細長,初夏抽花莖,頂端分歧,花出數枝,金黄色,故俗稱金針菜或黄花菜。原爲野生,現各地均有栽培。《說文·艸部》:“藼,令人忘憂之草也。”《詩·衛風·伯兮》:“焉得諼草,言樹之背。”朱熹注:“諼草,合歡,食之令人忘憂者。”三國魏·阮籍《詠懷》詩:“感激生憂思,諼草樹蘭房。”三國魏·嵇康《養生論》:“合歡蠲忿,萱草忘憂,愚智所共知也。” 萱草 萱草 萱草萱草属百合科多年生宿根植物,原产于我国南部,秦岭以南各省区多有野生。萱草在江南一带又名“黄花菜”、“金针菜”,多有栽种。萱草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花枝挺立于绿叶丛中,花开持续数十日,且每花仅开一日,因此又有“日花百合”之称。苏东坡有诗咏萱草云:
萱草美丽俊秀,花姿清逸,气味久香,可使观赏者赏心悦目,流连终日而忘忧。唐白居易有一首五绝云:
诗意是,正如饮酒可解愁,观花也可以忘忧,但总不如和老朋友刘禹锡相见欢乐无比。 萱草又有一个雅号“宜男”。魏诗人曹植有《宜男花颂》,称颂萱草云:
晋张华《博物志》亦载:“妇人不孕,佩其花则生男。”《草本记》所载更为肯定:“妇女怀孕,佩其花必生男。” 萱草宜男的俗信没有科学的依据,但在古代影响却很大。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及“多子多福”、“重男轻女”的中国传统社会里,这一信仰迎合了民众的心理需要,因而广泛流传,而这也是萱草成为乞子吉祥物的重要原因。传统吉祥图案有“宜男宜寿”,绘萱草和寿石的纹图;又有“宜多男子”,绘萱草和石榴的纹图,广泛用于画稿,祝寿祈子,为人们所喜爱。 ☚ 艾 第三章 吉祥器物的典故 ☛ 萱草【同义】总目录 萱草宜男忘忧草鹿葱令草丹棘疗愁紫萱水葱欢客鹿剑 萱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古人以为可以使人忘忧。嵇康《养生论》:“合欢蠲忿,~忘忧,愚智所共知也。”(蠲juān:免除。) 各种用途的草 各种用途的草供放牧用的草:荐 牧草 ☚ 香草 各种状况的草 ☛ 母亲 母亲母(母氏) 妈(妈妈) 娘(娘母;娘亲;阿娘) 奶 毑 孃(孃子;阿孃) 媓 妣 婆婆 内亲 私尊 阿妳 阿嬢 另见:慈爱 ☚ 亡父 称母亲 ☛ 萱草 萱草象征生命力旺盛,忧愁皆忘。 ☚ 芝兰 合欢 ☛ 萱草daylilyHemerocallis fulva,别名谖草、忘忧草、疗愁。百合科萱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染色体数2n=2x=22,多倍体品种2n=3x=33,2n=4x=44。《诗经·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就是中国对萱草的最早记载。清代湖南省邵阳县、陕西省大荔县有大面积栽培,花为金针菜的原料。原始种于16世纪传到欧洲,19世纪开始杂交育种工作。20世纪初,培育出大花多倍体品种群。1974年中国引种多倍体萱草种子,并用于绿地栽培。萱草根状茎短,具肉质的纺锤状块根。叶基生,条形,排成两列,螺旋状聚伞花序,有花10余朵。花冠漏斗形,径约12cm,橘红色。花瓣中部有褐红色斑,单花只开一天。变种有千叶萱草(var.kwanso)、长筒萱草(var.longituba)、斑花萱草(var.mac-ulata)和玫瑰红萱草(var.rosea)等。花期夏季,种子9~10月份成熟。原产中国南部、欧洲南部及日本。耐寒,亦耐干旱与半阴,块根可在冻土中越冬;不择土壤,但以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湿润土壤为好。分株、播种繁殖。春、秋季每丛带2~3芽分植,施入基肥,通常3~5年分株一次,分株当年开花。种子采收后,秋季沙藏,春播发芽,迅速而整齐。9~10月份露地直播,次春发芽,实生苗通常经2年开花。有些品种花葶苞叶,叶腋处形成茎芽,可作繁殖材料。也可用组织培养的方法繁殖。 近代用于花境、花径或林缘的常为多倍体大花萱草,花有淡黄、黄、橙、玫红、褐红色等,也有花期长的小花品种。 同属常见栽培种还有:黄花菜(H.citrina),别名金针菜。花被管长3~5cm,花淡黄色,具清香,常夜间开放,次日中午闭合。分布在长江、黄河流域。北黄花菜(H.lilio-asphodelus),花被管长1~2.5cm,花色较深,其变种大北黄花菜(var.major)。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北各地。大苞萱草(H.middendorffii),苞片宽阔,花数朵簇生于花茎顶端,花被管1/3~2/3藏于苞片内。产于中国东北、朝鲜半岛、日本、俄罗斯也有分布。小黄花菜(H.minor),根较细,绳索状,植株矮小,花黄色,分布中国北部,朝鲜半岛和西伯利亚也有。 萱草yellow day-lilyHemerocallis fulva L.,百合科,萱草属。宿根花卉。原产中国、日本。有纺锤形块根。叶基生,宽线形,先端尖,背面有龙骨突起。花茎高于叶丛,花4~10朵呈顶生聚伞花序;花阔漏斗状,橙红色,无芳香。蒴果,种子亮黑色。2n=22,33。中国有镇江的童氏萱草(H.thunbergiiBaker)、甘肃南部地区的北萱草(H.esculenta Keidz)、陕西长安的北黄花菜(H.lilio-asphodelus L.emend Hyland)、陕西北部地区的野黄花菜(H.altissima Stout)和小黄花菜(H.minorMill.),变种有千叶萱草(var.kwanso),花重瓣,有芳香。品种众多。宜疏松肥沃的土壤,喜湿润而耐干旱,喜阳光而耐半阴。花期6~7月。单朵花寿命一天,日间开放。果熟期8月。宿根露地越冬。分株繁殖为主,育种时则行播种。实生苗第3年开花。宜布置花境,或自然式栽种于空旷地,也可作切花。矮性品种宜点缀岩石园。 萱草别名黄花菜、金针菜、红花萱草。多年生植物,高70—100厘米。茎单一。叶丛生。聚伞花序顶生,金黄色,花可食用。全疆平原地区栽培。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水、止血止痛的功能。药用根。主治浮肿、小便不利、风湿性关节炎、乳痈肿痛、急性黄疸性肝炎、腮腺炎、小便淋痛带血、鼻衄、创伤出血或溃疡等病症。杀虫植物,对棉蚜、菜青虫有效。亦可观赏。 萱草百合科萱草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又称金针菜。原产于中国。全属约14种,中国约有11种。根状茎较短。叶基生2列,带状。圆锥状花序,花1~2朵至多朵,有的可达100余朵。雄蕊6枚。蒴果。多数种染色体数2n=22,重瓣萱草2n=23。主要栽培种类有黄花萱草、黄花菜、萱草、小黄花菜、大花萱草、童氏萱草6大类。作蔬菜用时,其花的蛋白质含量鲜品约为2.9%,干品约为14.1%。 萱草xuān cǎo《本草纲目》草部第16卷萱草(27)。药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