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

005 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

独立的封建国家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使封建经济发生变化,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社会经济形态。中国从1840年鸦片战争后,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社会经济逐渐由封建制经济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其特征如下:外国资本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中国经济失去自主,变成半殖民地经济。外国资本主义通过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了许多政治、经济特权。外国资本在中国倾销制成品、收购原料,垄断了中国的进出口和外汇结算业务。中国从19世纪60年代末起,外贸由出超变为长期入超,丧失了市场主动权,至甲午战争前,形成了殖民地型的外贸格局。外国资本又通过给中国政府贷款,控制了中国的财政。甲午战争后,外国资本正式取得在华设厂权,大肆向中国进行资本输出。至1936年,除东北外,外国在华资本已达42.9亿美元。外国资本控制了中国的煤炭、钢铁、电力、铁路、轮船航运、棉纺织和卷烟等主要工业生产部门。由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刺激,中国资本主义工业产生,但并没有发展成为主要的经济成分。19世纪60年代起,清政府洋务派官僚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和天津机器局等一批近代军用工业,接着又开办了轮船招商局、天津电报总局、开平煤矿、唐胥铁路、汉阳铁厂和上海织布局等一批民用工业。由于资金紧张,总投资不足1亿元,再加上管理腐败,具有浓厚的封建性、买办性,办得并不成功。70年代,中国的私人资本开始创办缫丝、棉纺织和煤矿等新式工业。甲午战败后,在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下,私人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帝国主义各国忙于战争,无暇东顾,私人资本主义又获进一步发展。到1936年,中国私人资本在工矿、交通业的投资约有13.3亿元。中国有了本国的资本主义,表明中国经济已不同于原来的封建经济。但中国的资本主义十分软弱,无法与外国在华资本竞争。在1936年的工农业总产值中,包括外国资本在内的新式工矿业的产值仅占10.8%,加上工场手工业也只占20.5%,而近80%的生产仍是封建制的小生产。所以资本主义没有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形式,中国经济是一种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开始破坏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农村中富农经济有所发展,但地主经济仍占着统治地位。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中国农村的自然经济开始分解,表现在耕与织的分离和农产品的日益商品化。但分解的进程既缓慢又不彻底。到1936年,农民织布已有75%是购用洋纱织土布,说明纺与织已大体分离; 但耕与织并未完全分离,农家生产的自用布比鸦片战争前只减少7%。农产品商品化进展较快,但主要是经济作物;粮食商品率不高,1936年约占30%。因此,中国农业还不是商品生产,农村基本上还是自给、半自给经济。地主阶级占有全国耕地的50—60%,大土地所有制仍相当盛行。租佃关系逐渐契约化;货币地租有一定发展,约占20%。富农经济盛时约占有耕地20%,但一般经营规模不大,后期又有所衰退。富农常出租土地或放高利贷进行封建剥削,所以不是完备的资本主义经济。20世纪30年代,雇农约占农村人口的10%,但极为分散,短工较多,地主、富农和一些自耕农、佃农都有雇用,所以多半还不具备资本主义雇佣劳动性质。鸦片战争后,外贸不等价交换的损失、一系列对外赔款、外债、增加的赋税负担,大都落到农民身上,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战争破坏,中国经济日益衰退。沦陷区是殖民地经济;国统区经济一度有所发展,但不久即衰退。战后国民党政府接收了日伪和德、意的财产,国家垄断资本已占全国工交固定资产的80%,并垄断了金融和外贸。但不久国民党又发动了内战,使国统区经济严重恶化,并走向崩溃。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内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却日益发展,欣欣向荣。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被新民主主义经济所代替。

☚ 封建制经济   新民主主义经济 ☛
0000061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0:5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