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经辞典︱前言 前言 《十三經辭典》是經國務院批准,列入國家新聞出版署《1988—2000年全國辭書編寫出版規劃》中的一種,是一部大型專書辭典。 在我國的傳世文獻中,集中體現儒家思想文化的“十三經”,是現存古籍的始祖,它保存了先秦時期的重要文獻,内容涉及我國古代文化的許多方面,諸如天人合一的思維模式,天下爲公的大同理想,以民爲本的治國原則,和諧人際的倫理主張,自强不息的奮斗精神,重視德操的修身境界等等,這些思想、精神滲透在民族的性格與心理之中,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至今仍有積極影響。 自漢以降,歷代學人學習它,研究它,從未間斷過。 陝西作爲周、秦、漢、唐等十一個朝代都城所在地以及經學的發祥地,文化遺存十分豐富,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 因此,陝西師範大學辭書編纂研究所1984年開始醖釀編寫《十三經辭典》及《十三經詞語索引》兩部大型工具書,希望爲繼承、發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做出貢獻。 1987年10月陝西省新聞出版局和陝西人民出版社組織專家論證,認爲這是一項功在當代、造福後人的偉大事業,支持這項工程上馬,並决定由陝西師範大學辭書編纂研究所負責日常編寫工作。 随後,國家新聞出版署將此項目列入《1988—2000年全國辭書編寫出版規劃》。 陝西師範大學辭書编纂研究所組織了全國十一個省市的專家學者,從1988年12月開始編寫工作。 《十三經辭典》是爲讀者閱讀、研究“十三經”而編纂的專書辭典。 本辭典按十三部經書分部編寫,一部經書爲一卷。 各卷盡收各部經書的詞、短語、固定格式以及含有經義及特殊意義的句子作爲條目。 所立條目標注讀音、詞性(指單音詞、複音詞),分列義項,科學釋義,列出書證。 在釋義中,特别傾注於專科詞語的釋義,對於這類詞語,在密切聯繫所在經書的實際、正確解釋其内涵的基礎上,要說明其淵源,歷史地叙述其演變、作用及影響。 所立條目及義項均有頻數統計,爲讀者了解其使用及意義消長演變情况,提供了可靠的信息。 辭典有《部首檢字表》、《音序檢字表》、《四角號碼檢字表》,檢索方便。 並附唐開成石經拓片。 在編寫過程中,我們自始至終用電腦作爲輔助工具進行工作,把編寫人員從抄寫卡片、編排卡片的手工業作坊式的繁重勞動中解放出來。 我們建立了“十三經”信息庫,保證了選詞立目、頻數統計的準確性、可靠性,為辭書編纂電腦化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十三經辭典》在编寫過程中,得到了國家新聞出版署、陝西省委宣傳部、陝西省新聞出版局、陝西人民出版社、陝西師範大學的直接關懷和指導,得到了陝西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主任、《十三經辭典》工作委員會主任牟玲生同志的重視和熱情支持。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香港實業家朱恩餘先生、謝玲玲女士對編纂工作給以極大的關注,並慷慨解囊,捐資相助。 正是由於諸多方面的鼎力支持,編寫工作才得以順利進行。 在籌備及編寫過程中,陝西師範大學辭書編纂研究所原所長、《十三經辭典》主編劉學林教授,付出了艱辛的勞動。 他是這一課題的發起人之一;他積極聯絡各地專家、學者,組織編寫隊伍;他組織骨干力量設計藍圖、制訂凡例及編寫細則,進行試編工作;他千方百計籌措編寫經費;他率先主張把電腦用於辭書編纂……,正當編寫工作即將全面開始之際,學林同志積勞成疾,過早地離開了我們。 學林同志雖然没有看到辭典問世,但是每一分卷、每一辭條都滲透着他的精力和心血,使我們活着的人永誌不忘。 《十三經辭典》涉及傳統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諸多方面,編寫辭條要考其源流,述其概要,正確評價,難度是很大的。 百餘名參與編寫工作的同仁,力圖以正確的思想方法,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使用簡明、精煉的語言客觀地進行釋義。 但由於學力所限,有許多不盡如人意之處,挂漏謬誤亦所難免,懇請專家、學人批評斧正,以利日後修改補充。 |
☚ 十三经辞典︱《孟子卷》編寫人員 十三经辞典︱序 ☛
十三经辞典︱前言 前言 《十三經辭典》是經國務院批准,列入國家新聞出版署《1988—2000年全國辭書編寫出版規劃》中的一種,是一部大型專書辭典。 在我國的傳世文獻中,集中體現儒家思想文化的“十三經”,是現存古籍的始祖,它保存了先秦時期的重要文獻,内容涉及我國古代文化的許多方面,諸如天人合一的思維模式,天下爲公的大同理想,以民爲本的治國原則,和諧人際的倫理主張,自强不息的奮斗精神,重視德操的修身境界等等,這些思想、精神滲透在民族的性格與心理之中,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至今仍有積極影響。 自漢以降,歷代學人學習它,研究它,從未間斷過。 陝西作爲周、秦、漢、唐等十一個朝代都城所在地以及經學的發祥地,文化遺存十分豊富,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 因此,陝西師範大學辭書編纂研究所1984年開始醖釀編寫《十三經辭典》及《十三經詞語索引》兩部大型工具書,希望爲繼承、發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做出貢獻。 1987年10月陝西省新聞出版局和陝西人民出版社組織專家論證,認爲這是一項功在當代、造福後人的偉大事業,支持這項工程上馬,並决定由陝西師範大學辭書編纂研究所負責日常編寫工作。 隨後,國家新聞出版署將此項目列入《1988—2000年全國辭書編寫出版規劃》。陝西師範大學辭書編纂研究所組織了全國十一個省市的專家學者,從1988年12月開始編寫工作。 《十三經辭典》是爲讀者閲讀、研究“十三經”而編纂的專書辭典。 本辭典按十三部經書分部編寫,一部經書爲一卷。 各卷盡收各部經書的詞、短語、固定格式以及含有經義及特殊意義的句子作爲條目。 所立條目標注讀音、詞性(指單音詞、複音詞),分列義項,科學釋義,列出書證。 在釋義中,特别傾注於專科詞語的釋義,對於這類詞語,在密切聯繋所在經書的實際、正確解釋其内涵的基礎上,要説明其淵源,歷史地叙述其演變、作用及影響。 所立條目及義項均有頻數統計,爲讀者了解其使用及意義消長演變情况,提供了可靠的信息。 辭典有《部首檢字表》、《音序檢字表》、《四角號碼檢字表》,檢索方便。 並附唐開成石經拓片。 在編寫過程中,我們自始至終用電腦作爲輔助工具進行工作,把編寫人員從抄寫卡片、編排卡片的手工業作坊式的繁重勞動中解放出來。 我們建立了“十三經”信息庫,保證了選詞立目、頻數統計的準確性、可靠性,爲辭書編纂電腦化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十三經辭典》在編寫過程中,得到了國家新聞出版署、陝西省委宣傳部、陝西省新聞出版局、陝西人民出版社、陝西師範大學的直接關懷和指導,得到了陝西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主任、《十三經辭典》工作委員會主任牟玲生同志的重視和熱情支持。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香港實業家朱恩餘先生、謝玲玲女士對編纂工作給以極大的關注,並慷慨解囊,捐資相助。 正是由於諸多方面的鼎力支持,編寫工作才得以順利進行。 在籌備及編寫過程中,陝西師範大學辭書編纂研究所原所長、《十三經辭典》主編劉學林教授,付出了艱辛的勞動。 他是這一課題的發起人之一;他積極聯絡各地專家、學者,組織編寫隊伍;他組織骨干力量設計藍圖、制訂凡例及編寫細則,進行試編工作;他千方百計籌措編寫經費;他率先主張把電腦用於辭書編纂……,正當編寫工作即將全面開始之際,學林同志積勞成疾,過早地離開了我們。 學林同志雖然没有看到辭典問世,但是每一分卷、每一辭條都滲透着他的精力和心血,使我們活着的人永誌不忘。 《十三經辭典》涉及傳統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諸多方面,編寫辭條要考其源流,述其概要,正確評價,難度是很大的。 百餘名參與編寫工作的同仁,力圖以正確的思想方法,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使用簡明、精煉的語言客觀地進行釋義。 但由於學力所限,有許多不盡如人意之處,挂漏謬誤亦所難免,懇請專家、學人批評斧正,以利日後修改補充。 |
☚ 十三经辞典︱《詩經》概述 十三经辞典︱序 ☛
十三经辞典︱前言 前言 《十三經辭典》是經國務院批准,列入國家新聞出版署《1988—2000年全國辭書編寫出版規劃》中的一種,是一部大型專書辭典。 在我國的傳世文獻中,集中體現儒家思想文化的“十三經”,是現存古籍的始祖,它保存了先秦時期的重要文獻,内容涉及我國古代文化的許多方面,諸如天人合一的思維模式,天下爲公的大同理想,以民爲本的治國原則,和諧人際的倫理主張,自强不息的奮斗精神,重視德操的修身境界等等,這些思想、精神渗透在民族的性格與心理之中,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至今仍有積極影響。 自漢以降,歷代學人學習它,研究它,從未間斷過。 陜西作爲周、秦、漢、唐等十一個朝代都城所在地以及經學的發祥地,文化遺存十分豐富,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 因此,陜西師範大學辭書編纂研究所1984年開始醖釀編寫《十三經辭典》及《十三經詞語索引》兩部大型工具書,希望爲繼承、發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做出貢獻。 1987年10月陜西省新聞出版局和陜西人民出版社組織專家論證,認爲這是一項功在當代、造福後人的偉大事業,支持這項工程上馬,並决定由陜西師範大學辭書編纂研究所負責日常編寫工作。 随後,國家新聞出版署將此項目列入《1988—2000年全國辭書編寫出版規劃》。陜西師範大學辭書編纂研究所組織了全國十一個省市的專家學者,從1988年12月開始編寫工作。 《十三經辭典》是爲讀者閲讀、研究“十三經”而編纂的專書辭典。 本辭典按十三部經書分部編寫,一部經書爲一卷。 各卷盡收各部經書的詞、短語、固定格式以及含有經義及特殊意義的句子作爲條目。 所立條目標注讀音、詞性(指單音詞、複音詞),分列義項,科學釋義,列出書證。 在釋義中,特别傾注於專科詞語的釋義,對於這類詞語,在密切聯繫所在經書的實際、正確解釋其内涵的基礎上,要説明其淵源,歷史地叙述其演變、作用及影響。 所立條目及義項均有頻數統計,爲讀者了解其使用及意義消長演變情况,提供了可靠的信息。 辭典有《部首檢字表》、《音序檢字表》、《四角號碼檢字表》,檢索方便。 並附唐開成石經拓片。 在編寫過程中,我們自始至終用電腦作爲輔助工具進行工作,把編寫人員從抄寫卡片、編排卡片的手工業作坊式的繁重勞動中解放出來。 我們建立了“十三經”信息庫,保證了選詞立目、頻數統計的準確性、可靠性,爲辭書編纂電腦化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十三經辭典》在編寫過程中,得到了國家新聞出版署、陝西省委宣傳部、陝西省新聞出版局、陝西人民出版社、陝西師範大學的直接關懷和指導,得到了陝西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主任、《十三經辭典》工作委員會主任牟玲生同志的重視和熱情支持。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香港實業家朱恩餘先生、謝玲玲女士對編纂工作給以極大的關注,並慷慨解囊,捐資相助。 正是由於諸多方面的鼎力支持,編寫工作才得以順利進行。 在籌備及編寫過程中,陝西師範大學辭書編纂研究所原所長、《十三經辭典》主編劉學林教授,付出了艱辛的勞動。他是這一課題的發起人之一;他積極聯絡各地專家、學者,組織編寫隊伍;他組織骨干力量設計藍圖、制訂凡例及編寫細則,進行試編工作;他千方百計籌措編寫經費;他率先主張把電腦用於辭書編纂……,正當編寫工作即將全面開始之際,學林同志積勞成疾,過早地離開了我們。學林同志雖然没有看到辭典問世,但是每一分卷、每一辭條都滲透着他的精力和心血,使我們活着的人永誌不忘。 《十三經辭典》涉及傳統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諸多方面,編寫辭條要考其源流,述其概要,正確評價,難度是很大的。 百餘名參與編寫工作的同仁,力圖以正確的思想方法,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使用簡明、精煉的語言客觀地進行釋義。但由於學力所限,有許多不盡如人意之處,挂漏謬誤亦所難免,懇請專家、學人批評斧正,以利日後修改補充。 |
☚ 十三经辞典︱《論語》概述 十三经辞典︱十三经辞典 图100 ☛ 000102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