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医经原旨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医经原旨医经类著作。清薛雪撰。六卷。雪有《湿热条辨》已著录。是书刊于乾隆十九年(1754)。选择《内经》部分原文加以分类并注释。内容包括摄生、阴阳、脏象、脉色、经络、标本、气味、论治、疾病,凡九类。其中涉及针灸内容较少。注文多取张介宾之说,并兼采诸家,参以己见,旨在推求《内经》之蕴意,故名。其分类及选文虽不若李中梓《内经知要》简要、精当,然对若干条文的注释、阐发,确有独到之处。可供学习、研究《内经》参考。有乾隆十九年薛氏扫叶庄刻本,清宁郡简香斋藏版本,一九二八年千顷堂书局石印本。 医经原旨书名。6卷。清·薛雪撰注。刊于1754年。本书选录《内经》 中的重要内容,主要参酌张景岳《类经》中的注释和各家学说重予撰注而成。书中共分摄生、阴阳、藏象、脉色、经络、标本、气味、论治和疾病各类,共14篇。注文简要,但全书略于针灸的记述。 医经原旨书名。清·薛雪撰于1754年,6卷。作者认为《素问》、《灵枢》二书“文多败阙”,“既非圣贤传,何妨割裂”。乃将《内经》原有顺序打乱,重为删述。其聚文注释虽广采各家,但以张景岳者居多。共分摄生、阴阳、脏象、脉色、经络、标本、气味、论治和疾病各类。内容比较简明。 医经原旨六卷。清薛雪 (1681—1770)撰。薛雪字生白,号一瓢,又号扫叶山人、磨剑山人、槐云山人。吴县 (今江苏苏州)人。自幼好学,博学多才,工诗文,擅绘画,因母病钻研医学,博览医书,精于医术,与当时名医叶天士齐名,为吴县两大医家。薛氏深研《内经》,颇有心得,临床经验丰富,善治湿热病。著有《湿热条辨》、《一瓢诗话》等书。此书成于乾隆十九年(1754)。是对《内经》部分原文进行分类并注释。共分为九类,为摄生、阴阳、脏象、脉象、经络、标本、气味、论治、疾病。分类多取张介宾 《类经》之说,而有所删并。因针灸之法另有专书,故此涉及内容甚少。注释上于诸家之说广集约取,采张志聪之说为多,对其义理未尽者,又参加己义加以申说,旨在推求《内经》之意蕴,故名。其分类及选文虽不若李中梓 《内经知要》简要精当,然对若干条文的注释、阐发,确有独到之处。其疾病一类,居全书之半,发挥最详。于注释经文之外,薛氏往往综论历代医家诸证治法,经义合与不合,为之折衷。此书见解颇有独到之处,可供学习、研究 《内经》参考之用。张介宾《内经》和陈念祖《灵素集要》,所引经文皆著其篇目,此书则不然,是为一失。有乾隆十九年(1754)薛氏扫叶山庄刻本,清宁郡简香斋藏版本,1928年千顷堂书局石印本。 医经原旨yījīngyuánzhǐ医书。6 卷。清·薛雪撰。刊于1754 年。该书选录《内经》中重要内容, 参酌《类经》及各家学说, 结合己见予以撰注, 共分摄生、阴阳、藏象、脉色、经络、标本、气味、论治和疾病各类, 内容简明。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