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庇古,阿瑟·塞西尔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庇古,阿瑟·塞西尔1877~1959Pigou,Authur Cecil英国经济学家,“剑桥学派”的后期代表,福利经济学的创始人,1877年生于怀特岛。1897年进入剑桥大学学习历史学和伦理学。1901年获得文学硕士学位。1901年任剑桥大学讲师;1908年继马歇尔(A.Marshall)任剑桥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并任职35年之久。庇古对经济学的贡献在于,(1)创立了福利经济学完整体系;(2)重新解释了古典边际生产力理论。主要代表作《财富与福利》、《失业理论》(1933)、《就业与均衡》(1941)等。庇古以边沁功利主义为基础,认为“福利”一词是指个人获得的效用或满足。广义的福利包含着诸如友谊、正义等许多非经济的内容。只有可以直接或间接用货币来计量的那部分福利,才称为“经济福利”。经济福利是福利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为了考察经济福利问题,庇古在基数效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边际私人纯产值和边际社会纯产值两个概念。前者指生产者个人追加一个单位的投资所获得的纯产值;后者指从全社会来看,追加耗用一个单位的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在资本主义社会,边际私人纯产值与边际社会纯产值在大多数场合是一致的,但也有许多不一致的情况。如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给社会带来的利益超过科学家个人所获得的利益,这就意味着边际社会纯产值大于边际私人纯产值;反之,酿酒对酒商有利但酗酒对饮者有害,并给社会带来其他损失,这就意味着边际社会纯产值小于边际私人纯产值。庇古采用两个标准作为检验社会福利的标志:第一是国民收入总量,第二是国民收入的分配。凡能增加国民收入总量而不减少穷人的绝对份额,或者增加穷人的绝对份额而不影响国民收入总量的,都意味着社会福利的增进。在国民收入总量方面,庇古主要是考察:为了使一个社会的一定总量的生产资源所产出的国民收入达于极大值,应该怎样将这些生产资源分配使用于各个部门。当每一种生产要素在其各种使用途径中的边际社会纯产值都相等时,就意味着生产资源在各部门的配置达到了最适度状态。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可以使消耗一定量资源所生产出来的国民收入达到极大值。如果边际私人纯产值与边际社会纯产值两者在一切场合都是一致的,则自由竞争可以使社会福利达到极大值。但由于这两者也有许多不一致的情况,由国家采取适当调节生产的措施,将会增进社会福利。庇古借助了马歇尔(A.Marshall)的“外部性”概念来为政府干预提供了合理性解释。认为当私人成本和收益与社会成本和收益之间出现差异时,即存在外部性问题时,自由放任没有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表现为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成为了政府干预的理由,通过政府干预可以弥补私人和社会成本收益比例之间的差距,改善资源配置,增加经济福利。在国民收入分配方面,庇古提出,由于同量收入或货币,对穷人的边际效用大于对富人的边际效用,因而诸如征收累进所得税和遗产税、扩大失业补助和社会救济等收入均等化政策,将在无需增加国民收入总量的条件下通过再分配增进社会福利。庇古的失业理论认为,在完全竞争的情况下,劳动供给能够等于劳动需求,当二者相等时,所决定的真实工资率使愿意接受此工资率而就业的人们都能就业,就不存在失业。即使存在失业,那也只是摩擦性的失业或者自愿失业。对于充分就业问题,庇古是借助“实际余额效应”这个概念进行分析的:消费决定于起初收入水平和实际货币余额。在完全竞争中,衰退期内失业增加,工资降低,导致物价下跌,私有部门现金余额的实际价值增加,财富净值提高,具有一定的收入水平的私有部门消费欲望增加。当私有部门增加消费时,对商品的需求会上升,总需求随之扩大,带来就业水平上升,使就业水平回到充分就业上。这种由价格导致的财富效应,又称为“庇古效应”。庇古虽然创立了福利经济学,但是没有改变人们对经济福利问题的思考方法。在这种意义上,他没有造成思想上的革命,只是在很大程度上使人们以一种系统的方式思考经济福利问题。而庇古的失业理论成为凯恩斯(J.M.Keynes)理论的攻击目标。通过对庇古失业理论的批驳,凯恩斯建立起短期内决定当前就业水平的新思想。庇古的外部性概念和政府干预思想到20世纪60年代也受到了科斯和“政府失灵”理论的批判。 庇古,阿瑟·塞西尔 庇古,阿瑟·塞西尔1877—1959Pigou,Arthur Cecil英国经济学家。生于英格兰的怀特岛赖德。先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攻读历史,后受马歇尔的影响开始研究经济学。1900年获剑桥大学文学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1901年任讲师,1902年任研究员,1908—1943年任政治经济学教授。曾于1903年获亚当·斯密奖,1927年任英国科学院研究员。主要著作有: 《工业和平的原理与方法》、《论失业问题》、《福利经济学》、《产业变动论》、《公共财政研究》、《失业理论》、《静态经济学》、《就业与均衡》等。庇古是马歇尔经济学说在剑桥的继承者和阐述者。除了阐释和发展马歇尔的学说之外,他偏重于福利经济学的研究。《福利经济学》、《产业变动论》、《公共财政研究》三本著作构成其福利经济学体系三部曲。这些著作详细阐发了马歇尔经济学说中的福利思想,明确指出社会的经济福利要依靠国民收入量的增大、平均和稳定,通过对理论经济学的详细分析,论述了如何增进群众福利的问题。他的“最大社会福利原则”为以后的福利经济学家所沿袭,他本人被认为是福利经济学的创始者。作为剑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庇古坚持李嘉图、约翰·穆勒等人的“古典学派”传统,反对凯恩斯的经济学说,论证资本主义经济可自行调节而达于均衡。但到晚年,又在某些方面接受了凯恩斯的学说。 ☚ 希法亭,鲁道夫 托洛茨基,列夫·达维多维奇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