庇隆1895—1974Juan Domingo Peron阿根廷总统 (1946—1955, 1973—1974)。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庄园主家庭。父为意大利移民。毕业于阿根廷西点军校。1930年前主要从事研究和教授军事工作。1930—1940年在政界和驻外使馆中任职。1941年自意大利回国后,在陆军中建立个人势力,秘密组织“统一军官团”。1943年发动武装政变,推翻卡斯蒂略政权。在新政府中先后任劳工、国防部长,副总统等职。1946年当选为总统,不断加强对军队的控制。其拥护者与支持者组成“庇隆主义党”(正义党),为其政治权力奠定基础。1946—1955年连续执政十年。任内提出“社会正义,政治主权,经济独立”的纲领。采取一些改良主义措施,实行民族主义改革,对外国资本实行国有化,把铁路、石油、煤气、保险等企业控制在国家手中;还推行工业化计划,使国民经济有较大发展,并对劳动群众推行一些社会福利措施。对外自称走“第三条路线”,拒绝追随美国出兵朝鲜。曾提出一套独特的理论, 自称为“正义主义”(即庇隆主义),核心是“第三立场学说”,主张在社会经济方面既不是资本主义,也不是社会主义,而是正义主义;哲学原则主张与各种对抗力量保持等距离而处于理想的协调状态。1955年因军事政变被迫出走,流亡十八年后于1973年又以压倒多数当选总统,直到逝世。 庇隆1895—1974Juan Domingo Peron阿根廷总统。1943年参与军官团政变后任陆军部长、副总统等职。1946年任总统。主张经济独立,实行有利本国工商业发展的措施。其思想体系被称为庇隆主义。1955年下台。1973年再次当选总统。任内病逝。 庇隆1895~1974阿根廷前总统。 庇隆 庇隆胡安·多明戈·庇隆 (1895—1974),出生在阿根廷洛沃斯一个中产阶级家庭里。其父是一个畜牧主,意大利人的后裔; 母亲的祖先是混血的西班牙人,在她身上还保留有部分印第安人的血统。 他5岁那年,全家搬到位于阿根廷南部的圣塔克鲁兹省。由于居住的地方辽阔,风大石多,冬季多雪,自然条件比较艰苦。为适应环境,庇隆很小就学会了滑雪,在同大自然的斗争中,他逐渐磨练出了坚强的意志。而安第斯山脉的壮丽景色,又孕育了他造福阿根廷社会的伟大理想。 1911年,他考取了阿根廷军事学院,从此走上了有助于提高社会地位的军人道路。他不仅刻苦钻研军事科学,而且注重体育锻炼。18岁那年,他成为全院障碍赛跑的冠军和卓越骑手。后来,他又参加了全军击剑术的表演,荣膺冠军。1923年,庇隆转入卡福拉尔军官学校深造,次年即获上尉军衔。这时,他在军事史研究上已有相当造诣,并由此赢得了威望。后来,他陆续写了 《1914年世界大战的东方战线战略研究》 (1928)、四卷本 《军事史札记》(1930—1925)、《1870年的军事行动》 (1939) 等著作。 1930年9月,庇隆支持右翼将军乌里武鲁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伊里戈廷政府,初次参与政治活动。第二年,他晋升为中校。后来,他先后被派往秘鲁和意大利,任使馆武官。在意大利,庇隆工作之余还贪婪地学习他感兴趣的知识,有空时还到大学去旁听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课程,还参加对文学、艺术、科学问题的讨论。此间,他还走访了德、法、匈、西班牙等国,对劳工问题作了了解,得到许多启示,这对他后来制定国内政策有很大影响。从欧洲回国不久,庇隆在1914年末升为上校,同时与志同道合的一些军人组成 “统一军官团”,这是个具有强烈民族主义情绪的政治团体。1943年6月,该组织在庇隆的策划下发动军事政变,夺取了政权。政变成功后,庇隆被任命为劳动和社会保障秘书处秘书长,负责管理劳工运动,他利用这一职位极力在工会运动中发展自己势力,到1944年,庇隆又先后担任陆军部长和共和国副总统。 1943年,他与贝尔格兰诺广播公司的播音员埃娃相识,不久他们由于彼此志趣相合而相爱。在埃娃影响下,庇隆制定了他的被称之为正义主义的社会和经济改革政策。他提高劳动者的工资,增加了退休金和抚血金等社会待遇,规定了劳动者享受年终奖金和带薪假期的权利。他的政策改善了劳工的状况,因而得到阿根迁绝大多数劳动者的支持。但却遭到来自资产阶级和军队内部的反对,他们不能容忍庇隆的这种独出心裁、违背他们利益的政策。1945年6月6日,他们发表了反对庇隆的宣言。10月9日,大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阿瓦洛斯发起暴动,迫使庇隆辞去一切政府职务,并将其囚禁于马丁·加西亚岛上。在埃娃等人的筹划和领导下,阿根廷工会和劳动者迅速就庇隆被囚一事作出反应。10月17日凌晨,群众纷纷涌进总统府前的五月广场,高呼 “还我庇隆”的口号。法雷尔总统面对压力,不得不召回庇隆并官复原职。在他获释后第四天,他和埃娃喜结良缘。在群众大军作后盾情况下,庇隆在1946年2月的大选中获胜,登上总统宝座,1951年11月,他依靠这个后盾,再次当选总统。但令人遗憾的是,埃娃在1952年7月因患癌症不幸去世。 在他当总统期间,他主要精力都放在发展阿根廷的民族经济上,而且干出了一番成绩。1947年7月9日,庇隆政府发表了 《经济独立宣言》,主张 “把经济从监护、控制和支配它的外国资本主义势力下彻底解放出来”。为此,他采取外资企业国有化措施。早在1946年,庇隆就赎买了英法资本的铁路公司和美国资本的电话公司,并把受外国资本控制的阿根廷中央银行收归国有。同时注重发展民族工业,强化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短短几年,阿根廷的经济就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国家生产迅速发展,物价保持相对稳定。在对外政策上,庇隆政府执行以维护本国利益为主导方针的外交路线,这一政策既捍卫了国家主权,又提高了阿根廷的国际地位。而他本人在群众中赢得了威望。20世纪40年代中期,庇隆创立了他的正义主义学说。1945年创建了 “正义党”,后这一组织逐渐形成了一个松散的党的外国组织——庇隆主义运动。正义主义以 “社会主义、经济独立、政治主权”作为纲领性口号,核心为 “第三种立场”理论,实际上是一种平衡的哲学。 进入第二个五年计划后,由于赎买外资企业耗尽了外汇储备,国家在建设上出现了资金缺短局面,财政赤字巨大,物价上涨,1955年9月,反叛者发动兵变后,不久庇隆被迫辞职,流亡国外长达18年之久。1973年6月20日,他终于从西班牙回到阿根廷,并在当年大选中再次获胜当上总统,1974年7月1日,终因心脏病而夺去这位叱咤阿根廷政坛达30年的伟大人物的生命。 ☚ 赫鲁晓夫 刘少奇 ☛ 000075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