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医学心悟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医学心悟 《医学心悟》是中医学的门径书。清程国彭撰,成于雍正十年(1732)。现有20多种版本,除清雍正十年壬子(1732)刊本外,主要版本还有清乾隆十 三年戊辰(1748) 休宁汪氏敬承堂刊本,嘉庆二十四年己卯(1819) 上海扫叶山房刻本,《中国医学大成》本,1955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1963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横排本。 程国彭(1679—?),清代医学家,字钟龄,号普明子,又号恒阳子,天都(今安徽歙县)人。幼年多病,每遘疾则缠绵难愈,故酷嗜医学。多年潜心研索各家医著,博采诸长,融会贯通,医名大噪于康熙、雍正年间,活人甚多,四方求治者日繁,从游者日众。晚年到当地普陀寺修行。其于医理,推崇张仲景为制方之祖,主张学贵沉潜,凡未明者则昼夜苦思,有悟即加记录。历30年,集其理论见解和临床经验,著成《医学心悟》和《外科十法》 (1733) 两书。 《医学心悟》5卷,约15万字。该书在理论上秉承《内经》、《难经》的基本思想,推崇《伤寒论》辨证制方,兼集金元时期刘完素、张从正、李杲、朱震亨四家之长,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精思审处多有创得。卷1总论,概述八纲辨证、八法治病和保健防疾的要点、法则,载有“医中百误歌”、“经腑论”、“内伤外感致病十九字”、“医门八法” 等文四十则; 卷2论伤寒,辩析《伤寒论》六经证治,包括伤寒类伤寒辩、伤寒六经见证法、六经证分论、本证兼证、合病并病等内容;卷3论内科杂病,包括中风、虚劳、咳喘、诸痛、痢疾、水肿、痰饮等病的证治;卷4论眼、耳、喉及外科病,包括咽喉和口、舌、齿、唇诸疾,目疾、面疾、鼻疾、耳疾、痔疮、诸虫、五绝等病的证治;卷5论妇科,包括月经不调、带下、崩漏、求嗣、胎孕、产论、产后护理、产后诸疾、妇人隐疾等方面内容。本书在医理、治则上均有创见和发挥。在诊断学上,他将传统的辨证方法,明确地归纳为“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成为论病之“八纲”,这是对中医辨证论治的 一大贡献。在治疗学上,他归纳出“汗、吐、下、和、温、清、补、消”药治“八法”,比较全面而确切,且各法正反俱论,审常知变,对中医临床治疗也是一大贡献。书中论述常见病证一百余种,各证均列述病原、病状、论断和治法,下附一、二主治方剂及其加减化裁,各病分类清楚,论述简要,脉因证治,环环紧扣。 该书提纲挈领,条理清晰,详而不繁,简而能备,言中要害,切于实用,更适于启蒙入门,故流传甚广,在医学门径书中卓有影响。 医学心悟综合类著作。清程国彭撰。五卷。国彭字钟龄,号恒阳子,天都(今安徽歙县)人。少时因病而学医,临床经验丰富,兼通内、外科,并有高尚的医德,故其医名远播,晚年到普陀寺修行,法号普明子。撰有《外科十法》等。程氏为了帮助门人学医,广集《内经》、《难经》以及历代医家名论,结合自己三十余年临床经验,于雍正十年(1732)撰成是书,共十七万余字。卷一论述四诊、八纲、施治八法理论及临床应用。卷二论述《伤寒论》六经证治。卷三至卷五为内、外、妇产、五官等科的辨证论治。所述各证均分述病源、症状、诊断和治法,后附程氏自拟经验效方。程氏辨证论治颇具灼见。他说:“论病之原,以内伤外感四字括之,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本书分类清楚,论述简要,选方用药,简便易行,是一部广为流传的医学门径书。有雍正十年刊本(附《华佗外科》),嘉庆二十四年(1819)上海扫叶山房刊本,一九五五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 医学心悟书名。5卷,清·程国彭撰于1732年。卷1总述四诊八纲及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法的理论、法则及其在临床上的运用; 卷2阐述《伤寒论》的理论和证治; 卷3~5分述内、外、妇产、五官等科主要病证的辨证论治,每证分别记述病原、病状、诊断和治法。全书分类清楚,论述简要,选方切于实用,并有个人自拟经验效方,在临床医学门径书中很有影响。建国后有影印本。 医学心悟书名。清·程国彭撰于1732年,5卷。首卷总述四诊八纲、治疗八法的理论。卷二论述《伤寒论》。其余三卷分述内、外、妇产、五官等科主病的辨证论治。各证的记述顺序为病源、病状、诊断和治法。分类清楚,论述简要,切合实用。是一本影响较大的初级医学读物。今有影印本存世。 医学心悟六卷。清程国彭(1662—1735)撰。程国彭字钟龄,号恒阳子,法号普明子,天都(今安徽歙县)人。少年时因多病而致力于医学研究,读书广博而勤于钻研,临证经验丰富,兼通内、外科,并有高尚医德,颇有医名,晚年到普陀寺修行。撰有《外科十法》等书。治学上,程氏强调学贵沉潜,思贵专一。认为医术关乎性命,操术不可不工,处心不可不慈。其门生颇多,且教学严谨,诲人不倦,言教身教并重。“朝而诵读,昼而见症,夜而辨论”,即学习、临诊、讨论三结合。对后学者要求尤为严格,认为“心悟者上达之机,言传者下学之要”,务期“博览群言,沉思力索,以造诣于精微之域”,这样才能达到 “药无虚发方必有功。”程氏此书成于雍正十年(1732),全书约十七万字。乃程氏为帮助门人学医,广集《内经》、《难经》以及历代医家名言,结合自己三十年业医心得,编撰而成。卷一为总论,阐述四诊、八纲辨证、施治八法理论、保健预防的要点法则及临床应用;卷二辨析《伤寒论》六经证治;卷三至卷五为内、外、妇产、五官等科常见病的辨证论治。活字本又有外科一卷。所述各证均分述病源、症状、诊断和治法,后附程氏自拟经验效方。此书在医理、治则上均有创见和发挥。在诊断上,他将传统的辨证方方明确地归纳为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作为论病之八纲。这是对中医辨证论治的一大贡献。他所归纳的汗、吐、下、和、温、清、补、消,为治疗八法,既全面贴切,且各法正反俱论,知其所当用不当用,审常知变,颇有助于临证。于各科临证介绍,列述常见病证一百余种,每证分别记述病原、病状、诊断和治法,下附一、二主治方剂,并详载各方的加减。选方无论是自创还是成方,大多为程氏“苦心揣摩所得,效者极多”,如治痢散、止嗽散、加味香苏散、消瘰丸等治疗痢疾、咳嗽、瘰疬有显著疗效,为医家所广泛采用。此书阐发医理提纲挈纲,简明扼要,切于实用,重点突出,其文字由浅入深,内容由粗至精,选方用药,简便易行,对后世学者颇有教益,是一部广为流传的医学门径书。《郑堂读书记》评其书曰:“条分缕析,因证定方,大抵一衷于古,而又能神而明之,以补昔人智力所不逮。盖昔人论分,分则偏;钟龄之论合,合则全。剖抉辨晰,悉归简易。”有雍正十年 (1732)刊本、嘉庆二十四年(1819)上海扫叶山房刊本、1955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 医学心悟yīxuéxīnwù医书。5 卷。清·程国彭撰于1732 年。卷一总述四诊八纲及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法” 的理论、法则及其在临床上的运用。卷二阐述《伤寒论》的理论和证治。卷三~ 五分述内、外、妇产、五官等科主要病症的辨证论治。每证分别记述病原、病状、诊断和治法。全书分类清楚, 论述简要, 选方切于实用, 并有个人自拟经验效方, 在临床医学门径书中卓有影响。新中国成立后有排印本。 医学心悟 医学心悟 《医学心悟》《医学心悟》系医学入门书。五卷。清·程国彭撰。成于1732年(雍正10年)。程氏少时多病,因而“酷嗜医学”,刻苦攻研。他深感“医道贵精思审处而自得之”,在业医30年中,他潜心探索历代医籍,汲取各家学术,与自己的丰富经验融贯一炉,达到心领神会,晚年写成此书,用以教授弟子。卷1总论,阐述八纲辨证、八法治病和保健预防的要点法则等内容;卷2辨析《伤寒论》六经证治;卷3~5分述内科、外科、妇产、五官等科常见病的辨证论治。此书在医理、治则上均有创见和发挥。在诊断学上,他将传统的辨证方法,明确地归纳为“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成为诊病之“八纲”,这是对中医辨证论治的一大贡献。他所归纳的汗、吐、下、和、温、清、补、消,治疗“八法”,比较全面而确切,且各法正反俱论,知其所当用和不当用,审常知变,颇有助于临证。在各科临证介绍上,列述常见病证一百余种,每证分别记述病原、病状、诊断和治法,下附一、二主治方剂,并详载各方的加减。选方无论是自创方还是成方,大多为程氏“苦心揣摩所得,效者极多”,如治痢散、止嗽散、加味香苏散、消瘰丸等治疗痢疾、咳嗽、瘰疬有显著疗效,为医家所广泛采用。全书提纲挈领,条理清晰,文字简要、生动,在医学门径书中卓有影响,现有廿多种版本,流传甚广。解放后人民卫生出版社先后出版影印本和排印本,本书多数版本中附有程氏《外科十法》。 ☚ 冯氏锦囊秘录 兰台轨范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