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化脓性感染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化脓性感染pyogenic infection

系由常见的化脓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引起的感染。常见者有疖、痈、蜂窝组织炎、丹毒、脓肿、乳腺炎、阑尾炎、胆囊炎等。其特点是虽受累器官和病原菌不同,但引起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症状基本相似,局部病变是组织坏死和化脓,临床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治疗上有共同的原则和规律。

化脓性感染

化脓性感染

化脓性感染是最常见的外科感染,由化脓性细菌引起,以形成脓液为其特征,包括许多感染性疾病、创伤感染和手术后感染等,几占所有外科疾病的一半。常见致病菌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变形杆菌。近20年来,还发现一些革兰染色阴性杆菌如克雷白菌、肠细菌、沙雷细菌等和许多厌氧菌如类杆菌、厌氧性链球菌等与化脓性感染愈来愈有关系。
葡萄球菌特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能产生溶血素、杀白细胞素和血浆凝固酶等,可引起疖、痈、瘭疽、急性骨髓炎等。除局部组织坏死和化脓外,常能造成全身性感染和转移性脓肿。表皮葡萄球菌也能引起化脓性感染,常造成人造瓣膜、人造血管等置换术后的感染。链球菌的种类很多,其中的溶血性链球菌能产生溶血素、透明质酸酶等,故感染容易扩散,缺少局限化的倾向,容易引起败血症。它引起的化脓性感染常见的有丹毒、急性蜂窝织炎、急性淋巴管炎等。绿色链球菌是某些胆道感染和亚急性心内膜炎的致病菌,而粪链球菌则是肠道和阑尾穿孔引起急性腹膜炎的混合致病菌之一,也常引起泌尿道的感染。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存在于肠道、尿道内,常引起肠道、胆道、手术后感染和尿路感染等。类杆菌、厌氧性链球菌等厌氧菌常造成腹膜炎、腹内脓肿、阑尾炎、直肠周围脓肿、盆腔感染和伤口感染等。
化脓性感染的演变,主要决定于致病微生物毒性的大小和数量的多少、机体的抵抗力,以及正确和及时的治疗措施、其结局可为:
❶感染局限化、吸收或形成脓肿。脓肿自行破溃或经手术切开引流后,病变区逐渐生出肉芽组织,形成疤痕而愈。
❷急性感染转为慢性感染,或形成溃疡或瘘管等,在人体抵抗力降低时,易重新急性发作。
❸感染经淋巴系统或血液循环扩散至全身,引起严重的全身性感染,如败血症或脓血症。
局部化脓性感染的表现随感染病变的深浅、轻重和病程早晚而不同。表浅感染的局部症状是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有时也伴发热、胃纳不佳、乏力等全身症状。深部感染的局部症状可不明显,但常有较明显的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全身不适、食欲减退、血中白细胞计数增高和核左移等。感染的病程较长病情较重者,可有营养不良、水和电解质失衡等。局部化脓性感染一般根据临床表现均能作出正确的诊断。在脓肿部位,尤其是浅表脓肿,可测得波动感。但对深部脓肿,因波动感常不明显,有时可造成诊断和治疗上的延误。腹膜后或腹腔内的脓肿,特别是在应用大量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的病人,可无明显的化脓性感染的症状和体征,但常有不同程度的全身中毒症状,如低热、厌食、贫血、出汗等。超声波检查或诊断性穿刺可协助诊断。治疗早期的局部化脓性感染一般可采用非手术疗法,如患部抬高或制动,物理疗法(热敷和超短波或微波透入)和抗菌治疗。一旦出现脓肿,须作切开引流术。
全身性化脓性感染一般统称为败血症,大多继发于局部化脓性感染。临床表现比较严重,常有寒战、高热、头晕、头痛、神志淡漠、烦躁或昏迷、脉细速、呼吸急促或困难、贫血、皮下淤斑、白细胞计数增高、核左移、出现中毒性颗粒,或肝肾功能损害等表现。病情发展迅速,常有感染性休克出现。有时尚可出现转移性脓肿。一般可根据在原发感染的基础上出现上述症状来作出临床诊断。血培养阳性则可肯定诊断。但不宜等待血培养报告为阳性后才开始治疗。对疑有厌氧菌败血症时,尚应作厌氧性培养。治疗应从提高病人的全身抵抗力和消灭致病菌两方面着手,包括局部原发感染灶的处理,早期和大剂量的有效抗生素的应用,加强机体营养,纠正水和电解质失调和对症治疗。尚可采用凉血、清热、解毒为主的中药方剂。如发现转移性脓肿,应及时作切开引流术。

☚ 外科感染   疖 ☛
0001497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2:0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