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诚清医学家。字兴言。安吴(今安徽泾县)人。学于张琦,尝评时医庸陋云:“各据门户,执古方不能治今病,读医经不如多临症之说;不深求经方药录用意所在,徒创异说,以博名誉;论说日繁,医学日晦。”他认为《本经》、《别录》著其治而不言其理,《千金》、《外台》详所主而不审其由。故致力于阐药性制化之理,节录老师刘若金《本草述录》,以十二经络为经,以十剂为纬,分类表解药性,编成《十剂表》(1840)。另有《广生编》以补张曜孙《产孕集》之不足。取《伤寒悬解》,编《伤寒审证表》,以求简明易览。 包诚字兴言,清代泾县人,少年时曾到山东向张琦学医,著有《伤寒审证表》。包氏和沈自南都主张每经按表里、阴阳、虚实、标本分证整理《伤寒论》。因而属于医学思想史上的一个流派。 包诚 包诚1796~1874字兴言。官至司马,精研医学。著有《十剂表》、《伤寒审症表》行于世。近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发行。 ☚ 翟增荣 洪汝奎 ☛ 包诚bāochénɡ清代医学家。字兴言, 安吴(今安徽泾县) 人。注重药性基本理论的研究, 为能简明扼要地表述药性, 节录其师刘若金《本草述录》, 以十二经络为经,以十剂为纬, 分类表解, 编成《十剂表》,刊于1840 年。另撰有《广生编》以补张曜孙《产孕集》的不足; 取《伤寒悬解》的内容, 编成《伤寒审证表》, 以求简明易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