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辅1633—1692字紫垣。辽阳(今属辽宁)人,隶汉军镶黄旗。康熙十六年(1677年)任河道总督。当时苏北地区黄、淮、运等河决口百余处,海口淤塞,运河断航。他总结前人束水攻沙经验,因势利导,调民工,塞决口,筑堤坝,使河水仍归故道。著有《勒文襄公秦疏》、《治河方略》。 勒辅1633—1692清汉军镶黄旗。字紫垣。祖籍山东历城(今济南)。顺治间以官学生考授国史馆编修,任内阁中书,迁兵部员外郎。康熙间,迁内阁学士,安徽巡抚。康熙十六年(1677),授河道总督。时河久不治,决口多处,侵淫百出。他得幕僚陈潢襄助,周度形势,博采舆论,一日之内上报治河八疏,提出了黄、淮、运河一体治理,中游、下游并重的方略。在治黄工程上,主张疏浚下游河道,修筑中游堤坝;在治淮工程上,主张堵翟家坝决口,筑断高家堰决口;在运河工程上,主张开永安河,将运河入黄河之口由清口改七里闸,挑皂河,开中河。在他的主持下,历经十一年的时间,完成了黄河的大修和增修工程,使河复故道,并解决了运河通航问题,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初步免除了严重水患。后因主张在下河(即黄河入海口)筑堤束水敌海潮和清理隐占田亩,兴办屯垦,结怨招谤江南乡绅,被于成龙、郭琇等参劾,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被革职。三十一年(1692),再次起用河道总督。未几,病死任上。有《治河方略》、《靳文襄公奏疏》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