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儒★★★ 02291名

rú ❶名指教书或读书的人。鸿儒|儒医 →❷名指儒家。儒法之争|儒术
字源解说 儒,篆文 = (人,读书人)+ (需,“懦”的省略,表示柔弱),造字本义:精通诗书礼乐、温文仁厚的读书人。 附 文言版《説文解字》:儒,柔也。術士之偁。从人,需聲。 附 白话版《说文解字》:儒,柔弱。也是对术士的称呼。字形采用“人”作边旁,采用“需”作声旁。 引申线索

字源解说 “需”是“濡”和“儒”的本字;“耎”是“需”的异体字;“偄”是“儒”的异体字。需,金文--new/121xu/new/21jin00.gif)  (大,成人) (水,汗),表示一个人腋下、腹背出汗。有的金文 误将“大”字 上部的 和“水” 写成了“雨” ,误将“大”字 下部的 写成了“大” 。篆文 则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大” 写成“而” ,字形面目全非。当“需”的“体虚盗汗”本义消失后,篆文 再加“人” 另造“儒”代替。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楷书异体字“偄” 将“需” 写成“耎” 。造字本义:形容词,体虚盗汗,软弱无力。古籍多以“儒”或“儒”代替“耎”和“偄”。 附 文言版《説文解字》:偄,弱也。从人从耎。 附 白话版《说文解字》:偄,软弱。字形采用“人、耎”会义。 引申线索

【字族索引】 需
【同音字】 r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