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王蒙青卞隐居图轴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王蒙青卞隐居图轴 王蒙青卞隐居图轴元。王蒙绘。纸本墨笔。纵140.6厘米,横42.2厘米。上海博物馆藏。王蒙(公元1308—1385年),字叔明,号香光居士。元末曾作“理问”小吏,嗣弃官隐居黄鹤山(今杭州东北郊临平山),故并已号黄鹤山樵。他在山中近30年,芒鞋竹杖,过着卧青山望白云的消闲生活,同时画家对山水的真实体貌也有了深刻的认识。这个时期,他间或下山,往还松江、苏州、无锡等地,并与倪瓒、黄公望、吴镇、陶宗仪、杨维桢、赵廷采等文人画士多有交往,相互切磋画艺,联合创作。明初,王蒙下山出仕,任山东泰安知州,后因胡惟庸案牵累,深隐图圄,死在狱中。王蒙是元末明初的山水大家,他是赵孟頫的外孙,初受外祖父的影响,钻研前代诸大家的绘画。清代王原祁评说:“山樵少时,酷似赵吴兴(孟頫),祖述辋川(王维),晚入董、巨之室,化出本宗体例,纵横离奇,莫可端倪。”由于他能广征博采,视野开阔,故能出前人窠臼,创造出一种密体山水。所画多千岩万壑,林泉幽深,构图缜密,但实中有虚,层次分明,不觉壅塞。喜用解索皴及渴笔干皴,山头破点,密而不乱,风格郁然深秀,又得苍茫之致。王蒙也能作墨竹、墨梅及人物画,具有多方面的绘画才能。王蒙在山水画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明清两代的画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后人将他与倪瓒、黄公望、吴镇并称为“元四家”。此图是王蒙画风的代表作。采用高远与深远相结合的构图形式。描绘了作者家乡吴兴西北的卞山景色。画面中峰崖耸峙,峦岭盘桓,千岩竞秀,万壑幽深。山势高低错落,起伏交叠,如激荡腾涌的海浪江波,浑莽苍劲,雄奇险绝。山间雾色轻渺,光影弥合,草木葱茏,涧谷空茫。飞瀑悬空高挂,清泉淙淙流淌。山脚溪水萦绕,平静和缓。岸边杂生各种树木,枝叶丰茂,参差错落。在荫翳之下一条小径曲转延伸,隐约有人曳杖前行。山林深处草庐数盈,堂内一人抱膝倚床而坐。画面构图繁复充盈,意境深邃幽清。笔墨技法融合了董源、巨然、郭熙、赵孟頫等前代画家之长,先以淡墨勾勒山石轮廓,由淡而浓,层次逐步加深。然后用披麻、解索、牛毛、卷云等多种笔法交互皴染山体,缜密灵活,变化无穷。双钩树干,重墨点叶,叶形多样,树种不同。山脉峰顶,苔点尤多,浑点、破竹点、胡椒点、破墨点等,表现了江南山岭苍润浑厚的特点。图中自题:“至正廿六年四月,黄鹤山人王叔明画青卞隐居图。”至正二十六年为公元1366年,王蒙时年58岁,正值艺术的成熟期,明人董其昌在诗塘题为“天下第一王叔明”。此图曾由元人赵麟、明人华夏、项元汴、董其昌、清人梁清标、安岐、李宗翰及乾隆内府收藏。《珊瑚网》、《平生壮观》、《式古堂书画汇考》、《大观录》、《佩文斋书画谱》、《墨缘汇观》著录。 ☚ 倪瓒六君子图轴 王蒙丹山瀛海图卷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