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动员生产能力调整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动员生产能力调整

动员生产能力调整dongyuan shengchan nengli tiaozhengcapacity adjustment for industrial mobilization production

国家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对已形成的经济动员生产能力进行整顿与重新配置的活动。
经济动员能力调整主要有如下三项:规模调整;结构调整;布局调整。
规模调整,具体有:
❶撤销已经不需要的动员生产能力;
❷对当前不需要,而未来仍然需要的动员能力进行封存;
❸对必须保留的动员能力,采取小批量间断生产或定期进行训练性生产等。
结构调整,主要有:
❶组建新武器新装备的动员生产能力,以保持动员产品的相对先进性;
❷调整动员生产线的组成结构。由于企业倒闭,改变产品,必须重新选定动员厂,以便使动员线保持完整。
布局调整,主要有:
❶对于协作厂过于分散的动员线要依据相对集中的原则进行调整,以缩短运输距离,减少运输时间,便于组织管理和提高动员周期;
❷由于国家周边形势的变化,对原先在某些地区建立的动员线或选定的协作厂应适当进行调整,避免动员线或协作厂过于靠近战争的前沿。
中国经济动员能力调整,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经历了三次小调整和两次大调整。第一次小调整发生在挫败蒋介石集团企图窜犯东南沿海的阴谋和取得中印边境反击战胜利之后的1963年。经过调整,撤销了约25%的能力,保留了75%。第二次小调整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当时越南战争已经以美国的失败而告结束,中苏边境也已出现了较大缓和,从而对60年代后半期和7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经济动员能力进行调整,通过这次调整保留了约70%的动员能力。第三次小调整发生在1982年~1985年间,在第二次小调整的基础上又压缩了40%左右的能力。两次大调整中的第一次发生在1979年,根据邓小平的批示,按照继续生产、保存能力、撤销、合并与转出的原则,在三次小调整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调整。这次调整,撤销、合并了30%左右的动员能力。1988年的第二次大调整,是第一次大调整的继续。通过二次大调整,保留能力为70年代动员能力最高时期的4%左右,其中维持生产的约为1%左右。
经济动员能力调整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平战交替的客观要求,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形势的变化,适时的对工业动员能力进行必要的调整,不仅有利于保留精干的动员能力,而且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动员基础的增强。

☚ 动员转产   保留能力 ☛
0000134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0:2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