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农文popular agricultural extention do-cument中国古代地方官吏每年农事开始季节以文告的形式颁发的公文。其内容包括宣传农业的重要性,劝告农民勿违农时,抓紧落实生产措施等。劝农文始于北宋,到南宋盛行,以后又趋衰微。 宋代劝农文中著名的有朱熹的江西南康军(星子县)劝农文(1179)、福建龙岩县劝农文(1193)、黄震的江西路抚州府劝农文(1272)、高斯得的江西宁国府劝农文、程泌的浙江富阳劝农文等。这些劝农文的特点是所讲内容结合当地实际,切实可行,内容涉及面很广,叙述的操作很具体细致,对农活的安排、农作物的布局和有关的赏罚措施,都有明白交代。如朱熹的南康军劝农文中有一条讲插秧除稗的说:“秧苗既长,便须及时趁早栽插,莫令迟缓,过却时节。禾苗既长,稗草亦生,须是放干田水,仔细辨认,逐一拔出,踏在泥里,以培禾根。其塍畔斜生茅草之属,亦须节次芟削,取令净尽,免得分耗土力,侵害田苗。”高斯得劝农文讲耘田的重要性和操作法,程泌的劝农文讲积肥的重要性等都很生动。劝农文的文字特别注意口语化,通俗易懂。劝农文的另一价值是它所讲的内容有具体的地点和时间,为一般农书所少见,在科技史上有重要意义。如南康军劝农文提到的“其桑木,每遇秋冬,即将旁生拳曲小枝,尽行斩削,务令大枝气脉全盛,自然生叶厚大,喂蚕有力”。这段剪枝技术较《齐民要术》及陈旉《农书》为详细,至今桑园管理上还在沿用。又如龙岩劝农文提到“本州管内,荒田颇多,盖缘官司有俵寄之扰,象兽有踏食之患,是致人户不敢开垦……如有人户杀得象者,前来请赏,即时支给。庶几去除灾害,民乐耕耘”。这条记述表明南宋时福建龙岩一带还有野象滋生,对于研究野象在中国境内自北而南的撤退很有价值。 上述的劝农文因收入各人的文集中得以保留下来,其余都散佚不可考。但1983年在陕西汉中地区洋县旧县衙夹墙中发现了南宋高宗绍兴十九年(1149)刊立的劝农文石碑,现保存在洋县文化馆内。可见劝农文除“榜示”的形式外,还有碑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