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折中法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折中法 宋代盐法。 折中法始于太宗雍熙二年(公元985年)《宗史·食货志》:“雍熙而后,用兵切于馈饷,多令商人刍种塞下,酌地之远近而为其值,取市价而厚增之,谓之交引。至京师给以现钱。又移文江、淮、荆、湖,给以茶及颗末盐。 ”端拱二年(公元989年),改在京师设置折中仓,商人运粮到仓,优给代价,兑换江、淮等地所产茶、盐。 折中是指不同产品的互相折换。折中法原为接济边防军需,充实边库,免除兵民辇运重役。后因京师坐商经营“交引铺”,以买盐“交引”为业,从中操纵,抑勒盐价,以求厚利,于是折中法遂坏。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改行钞法。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