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前170万年~前150万年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前170万年~前150万年

与元谋人几乎同时,更新世早期的山西芮城县西候渡人出现。这是中国北部最早的人类。西候渡人同元谋人一样,以采集为主,搜罗一切可以进食的植物,也捕捉昆虫、小兽,并知道熟食。在动物的胁骨、鸟的牙齿和鹿角中,有一些是呈深灰色的残骨,明显被火烧过,有些鹿角上还有明显的人工加工痕迹,说明西候渡文化在其社会性上已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西候渡人已形成最初阶段的社会生活,因为天然火的使用,火种的保存,以及大型鹿角的获取,都是个体原始人难以做到的。火的使用,是人类具有决定意义的进步,是人类解放自己的手段。
温暖地带以北的大型动物三门马、披毛犀、板齿犀等始与西候度人相伴生。它们以干草为主食,较适宜于北方气候,体型大而凶猛。西候渡人能与这些动物为伍,足见人类社会性群体生活业已形成。西候渡人和元谋人一样是“完全形成的人”,其群体生活从类人猿的原始群演变为蒙昧人社会;从动物的本能性生存方式演变为集体性、社会性的劳动生活方式。它是人类社会的最初形式,是中国原始社会的第一阶段。


前170万年~前150万年

黄河两岸的山西芮城、河北阳原县小长梁及官亭村西北地区,出现早期石器。其工具为石核、刮削器、砍砸器、三棱大尖状器、石片和骨片。不过,石器器形简单,作第二步加工的较少。加工方法基本是向器身单面加工。
西候渡石器加工技术中,出现了石片技术。石片制作方法的第一步是直接打击石片,即以石击石,从被打击的石块上敲下石片来。这是中国旧石器文化的代表性技术。
锤击技术产生。该技术是以木棍缚坚石为锤,敲击手中或置于地上的石块,剥下石片,剩余部分为石核。为利用石核原有棱面,石核一般经多次转动而成多台面石核。由于打片时落点一般接近石核边缘,故台面较小,常见长度为30~50毫米。
碰砧技术出现。此法是在地上置大石为砧,双手握大块砾石将其边缘碰撞石砧,击下石片。由于两者是面的接触而非点的接触,故石片台面较宽厚、长大,一般在80毫米以上。
砸击技术被采用。该法是在地上置石砧,将被击岩石一端抵于石砧,另端以石锤砸击,劈下石片。此法主要用于生产质劣的脉石英。砸击法是连续打击过程,小而薄的石核有可能一分为二,成为两件石片,而石核自身完全消失。其长度一般为20~40毫米,宽为10~20毫米,厚为10毫米。形状多为长方形、棱形或三角形,较典型的是枣核形和多棱柱形。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0: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