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兰台轨范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兰台轨范综合类著作。清徐大椿撰。八卷。大椿有《医学源流论》已著录。成书于乾隆二十九年 (1764)。作者认为所辑录内容均足为治疗典范,故名。卷一载通治方。卷二至卷八,为内科杂病、时病、五官、妇、儿科病证治,按证分门论述。徐氏云:“本《内经》 以探其本,次《难经》及《金匮》、《伤寒论》 以求其治; 其有未备者,则取六朝、唐人之方,以广其法,自宋以后诸家及单方异诀,择其义有可推试多获效者附焉。”取材严谨,条理清楚,并能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对各病的论述,均先叙病源,次辨病证,后立治法。反对单凭切脉诊断疾病和滥用补药,提出治病不应专用汤药,对单方、验方、针、砭、熨、引、按摩等法,亦应相宜采用。其学术见解,为后世医家所推崇。有乾隆二十九年洄溪草堂原刻本,一九五八年上海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兰台轨范综合性医书。8卷。清·徐大椿撰于1764年。卷1通治方; 卷2~8内科杂病、时病、五官、妇、儿科病证证治。按病证分门阐述,辨证治疗以《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等古典医籍的论述为本,宋以后诸方则采“其义有可推试多获效者”。徐氏认为所辑录内容均足为治疗典范,故以“兰台轨范”题名。全书取材比较谨严,对病名、病证、方药主治和配合等内容的论析简明扼要,颇有条理。在辨证论治方面,徐氏主张“先识疾病之所由生,再辨病状之所由异。治必有定法,法必有主方,方必有主药”,为多数医家所赞许。解放后有排印本。 兰台轨范书名。清·徐大椿(灵胎,洄溪老人)撰于1764年。8卷。卷一为通治方,卷二至七为36种杂病,卷八为妇人及小儿。每病先引《内经》、《金匮》、《伤寒》、《病源》、《千金》、《外台》等著作立论,然后附方若干。尊古和简约为其特点。书中对病名、病证、方药、主治和配伍等内容论析简要,很有条理。但不从发展的观念看问题,否定宋以后的医学进步,为其不足之处。今有排印本问世。 兰台轨范八卷。清徐大椿(详见《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撰。此书成于乾隆二十九 (1764)。“兰台”本是汉代宫中藏书之处,后又称史官为兰台史或兰台,本书即取材于历代医著撰写而成,作者认为其内容均足为治疗典范。故名。卷一为通治方;卷二至卷八为内科杂病、时病、五官、妇、儿科病证治,按证分门论述。徐氏持论,多以张机所传为主,认为古之经方,唐人流传下来的已有窜乱之处,至宋元以后更迷失古法。所以此书辨证论治悉宗《灵枢》、《素问》、《难经》、《金匮要略》、《伤寒论》、《病源》、《千金方》、《外台秘要》等书之旨,所录诸方亦多取于上述诸书。而宋代以后方剂则采其经验证有效者。徐氏自称“本《内经》以探其本,次《难经》及《金匮》、《伤寒论》以求其治;其有未备者,则取六朝、唐人之方,以广其法,自宋以后诸家及单方异诀,择其义有可推试多获效者附焉。”此书取材十分严谨,对病名方药主治和配伍等内容论析简要,颇具条理,对各病的论述,较诸家方书只说主治某证而不言其所以然者,能先论病源,次辨病证,后立治法,反对单凭切脉诊断疾病和滥用补药,提出治病不应专用汤药,对单方、验方、针、砭、熨、引、按摩等法,亦应相宜采用。其学术见解,颇为后世医家所推重。然徐氏天性好奇,颇信服食之说,所注《本草》于其久服延年之论皆无驳正。书中所列通治方中,于《千金方》中“钟乳粉”和《和局剂方》中“玉霜园”之类的金石燥烈之药亦多取之。是为此书之弊。有乾隆二十九年(1764) 洄溪草堂原刻本、《四库全书》本、1958年上海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兰台轨范lántáiɡuǐfàn医书。8 卷。清·徐大椿撰于1764 年。卷一为通治方, 卷二至八为杂病、时病、妇科、儿科病症证治。辨证治疗以《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等古典医籍的论述为本,取材比较严谨。书中对病名、病症、方药、主治和配伍等内容论析简要, 颇有条理。但作者否认宋以后医学的发展, 思想上有崇古非今的一面。新中国成立后有排印本。 兰台轨范 兰台轨范 《兰台轨范》《兰台轨范》系综合性医书。8卷。清·徐大椿撰于1764年(乾隆29年)。徐氏自述此书之作在于“学务穷经,志切师古,不尚奇功,只求实效”。其体例是“对症寻方”。该书取材严谨,作者认为均可作治疗典范者,故以《兰台轨范》为书名。全书分两大部分,卷1辑录诸家通治方,列述近百个古方及其适应证;卷2~8辑录病论,分门别类记叙内、儿、妇等科疾病证治。每一病证先叙病原,再列病症,辨明证象的异同,后附治方。所引论述以《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诸病源候总论》、《千金要方》、《外台秘要》等古典医籍为限,间集宋以后方中“其义有可推,试多获效者”。书中对鉴别病名、病症、方药主治等项甚详。在辨证论治方面,作者主张先识疾病之所由生,再辨病状之所由异,然后考其治法。治疗上认为“一病必有主方,一方必有主药,或病名同而病因异,或病因同而病症异,则又各有主方、各有主药,千变万化之中,实有一定不移之法”。此书虽尊古思想较为明显,但仍不失为一本论述精要、切于实用的临床著作,因而学医者喜读。1958年,上海卫生出版社出版排印本。 ☚ 医学心悟 医学三字经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