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勃特正形圆锥投影用一设想圆锥切于或割于地球面,按等角条件投影于圆锥面上的一种地图投影。1772年德国的J.H.兰勃特创拟。其纬线为同心圆弧,其中与地球相切或相割的纬线没有长度变形,相等纬差的纬线间距在割线以内逐渐缩小、在割线以外逐渐增长;经线为交于圆心且垂直于纬线的一束直线;两经线间夹角与相应经差成正比。一些中纬度地区的国家多采用该投影编绘航空图。1962年,世界1∶100万比例尺地图国际会议决定采用该投影编绘北纬84°与南纬80°之间的1∶100万比例尺世界地图。中国全国采用了标准纬线为24°和47°的这种地图投影,新编的1∶100万比例尺地形图采用了边纬和中纬长度变形绝对值相等的该地图投影。 兰勃特正形圆锥投影即正轴等角圆锥投影。假想用一个正圆锥切于或割于地球,应用等角条件,将地球面投影到圆锥面上,沿一母线剖开成平面。多用于制作沿纬线分布的中纬度地区的中、小比例尺地图。如航空图。 兰勃特正形圆锥投影亦称“正轴等角圆锥投影”。圆锥投影的一种。德国数学家兰勃特创拟。属正轴等角圆锥投影。其几何概念是,设想用一个正轴圆锥与地球相割,按等角条件将地球上经纬线网投影于圆锥面上,将圆锥面展开,即为投影平面。用于编制沿纬线分布的中纬度地区的中、小比例尺地图,航空地图和无线电导航图。1962年世界百万分之一国际地图技术会议决定,世界百万分之一地图采用此种投影,使其与相同比例尺的航空图取得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