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1060年商纣王建鹿台,既高且广,集藏钱财;建钜桥之仓,盈囤粟麦。扩展王都范围,南据朝歌,北据邯郸及沙丘,皆为离宫别馆,广筑宫殿,修琼室玉门,收罗珍禽异兽。 周文王征召民众,于沣水西岸修新都丰京,率周民由岐山南之周原迁居于此,便于东向扩张,进逼商。挖土为池,修灵沼以养鱼。筑高台,不日成之。 周文王伐崇之战,始用攻城之临车、登城之钩梯、撞城之冲车等多种战具。以船构成浮桥,便于渡河。 周武王修镐京于沣水东岸,与丰京隔河相望,建宫殿及宗庙,作为新都。 西周初,以夯土而成房屋之台基,高出地面,以石为柱础,间距规则。建房则主室突出,左右对称,排列整齐。墙壁则涂刷以细沙、白灰及黄土搅拌合成之料。屋顶由主柱与横梁组成构架,上盖芒苇、草土泥;屋脊处始用绳纹瓦,瓦尚初创,带有瓦钉或瓦环。大型建筑修有台阶、回廊、影壁等,并以陶质水管或河卵石砌成水道,以利排水向外入河沟。 西周早期,青铜器铸造之造型始现特色,而长篇铭文尤为常见,远超晚商。铭文格式活泼,记有征战、分赐等大事,作为庙堂宝器世代珍藏。而器形、纹饰乃袭晚商之风,变更甚微,器壁厚重结实,体势雄伟庄严,一器一范,各不类同,器身常留范痕。 西周初叶,铸大丰簋,其圈足下连铸成方座,腹鼓且深,四兽首耳,下有方珥。方座簋为始于周初之特有形式。 利簋铸于周初,深腹方座,双耳有珥,器腹及方座均饰兽面纹,而以云雷纹为地,夔龙纹相配;方座之平面四角则饰以蝉纹;造型古朴(如图)。器之内底铸有铭文4行,记武王克商之战。 
利簋
前1060年商纣王继位,连年征讨东夷,俘获众多;经营东南,促使中原文化向江淮发展,民众负担日重,物财尽耗。纣王荒淫无度厚征赋税,严刑酷法镇压人民反抗。宫闱斗争加剧,纣王杀大臣比干等,放逐庶兄微子启。 周伐戎狄获胜,称雄西方,与商之矛盾激化。周文王即位,一度出兵攻商失败,仍为商之属国。纣王囚禁周文王于羑里。周献名马、美女及珍宝,贿赂权臣,殷遂释文王。 周文王又西征犬戎,东北伐黎,灭商之同姓国崇。商西部某些属国归顺于周。周文王立法严惩逃亡奴隶,获得奴隶主之拥戴,成为西方强主。 周武王继位次年,于孟津大会诸侯,宣布纣王罪行,演习伐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