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刘长卿(?-789),字文房,宣州(今属安徽)人,一说河间(今属河北)人。天宝后期进士。为人很自负,写诗不署姓氏,只留“长卿”二字,自以为天下无人不知。灵澈:中唐著名诗僧。上人:唐人对僧人的尊称。杳杳:这里是悠远的意思。 入选理由: 写景鲜明,全是虚拟想象的送别诗。 诗词赏析 唐代诗人很喜欢与僧人、道士交往。其原因有二:一是“天下名山僧占多”,道院僧房都在清泉白云山水之处,都在清幽之处。诗人爱山水自然,追求心境宁静。二是能诗能文的僧道很多,可以寻求知音同道。加上佛理阐扬、宗教关心,对生命、人生、前程、价值、自然、宇宙等玄理的探索,是敏感的诗人最感兴趣的。于是便多有了群分类聚的交往。 这首诗是诗人送灵澈回寺,想象他所居住的环境和融入自然的超凡生活的情状。竹树青翠,寺庙空寂的钟声传扬悠远,令人神往。灵澈在山水自然中自由往来,沐浴在朝晖夕阳之中,尽情地享受上苍的恩赐。当然,想象如此之美,是寄托了诗人的理想的,可以以此看出他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不仅这一首,刘长卿还写了很多到寺庙道观游历的作品,表达的思想都与本篇相同,还留下了不少名句。“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等等。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2。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还3。 【注释】 1.灵澈上人:中唐时期一位著名诗僧,俗姓汤,字澄源,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曾与吴兴诗僧皎然游,元和十一年(816)终于宜州。(见《唐诗纪事》卷七十二)。 2.竹林寺:《清一统志》载:“江苏镇江府:竹林寺在丹徒县城南六里,创自晋时,久废。明崇祯间重建。”杳杳:深远幽暗的样子。 今译 竹林寺在苍茫的暮色中隐现, 钟声的回音传得很远很远。 你头带着一顶斗笠,伴着一轮夕日, 孤独的背影,消失在高阔的青山。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②,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注 释 ①灵澈:原姓汤,字源澄,会稽人。早年从严维学诗,颇有诗名。诗僧皎然推荐他为官,后因获罪而遭贬。归隐云门寺,与诗人刘长卿为忘年交。 ②竹林寺:寺院名。在润州(今江苏镇江),是灵澈此次游方歇宿的寺院。 ③荷笠:背着斗笠。 ·导读入境 黄昏时分,我的好友灵澈就要离开我了。举目瞭望,只看见前面一片苍苍山林掩映下的竹林寺,那是你归去的地方吗? 正在这时,倏忽间,从竹林深处传来了报时的钟声。朋友啊! 这钟声是在催促你吗? 你离开我独自走了,身后的斗笠带着落日的余晖,越走越远……。在青郁的远山间一个孤独的人在行走。 ·赏 析 这是一首感情深挚的送别诗,也是一幅构图美妙的景物画,在艺术上很有特色。 首先,这首诗意境深遽,情景交融。全诗四句句句写景,也句句写情。尤其是后两句,初看是写郊野的向晚景色,实则寓含诗人对灵澈的深挚友谊。写出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 其次是此诗炼字和炼意上的融会。诗中的“带”字,可说是此诗的诗眼。不仅带出“夕阳”和“荷笠”之间的关系,展现出一幅夕阳离人图,更是诗人感情的彩练把他和老友之间的深情紧紧联结起来的。朋友远去,落日情深。诗人送行,斜阳也送行。诗中离别的情感,全由这一“带”字来体现。另一个是“独”字,更是写出了诗人、友人,各自归去的孤独心情。这是何等的笔力,何等的含蓄,这炼字和炼意的高度融会,使这首离别诗传诵不衰。 ·思考题 诗人用怎样的感情描写灵澈山人的背影?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