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刘梦得文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刘梦得文集 刘梦得文集诗文别集。唐刘禹锡作。禹锡字梦得,故名。原有集四十卷,至宋时存三十卷,计诗八卷,乐府二卷,赋一卷,文十九卷。北宋宋敏求辑其遗诗四百零七首,杂文二十二篇,编为外集十卷,有影印本。1975年11月上海人民出版社据清光绪朱澂《结一庐》本校点印行,题名《刘禹锡集》。另有明蒋孝辑《广十二家唐诗》本诗集六卷,清雍正元年涵碧斋刻本诗集九卷。 ☚ 韩昌黎集 李文公集 ☛ 刘梦得文集别集。三十卷。唐刘禹锡撰。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贞元九年(793)进士,曾入杜佑幕掌书记,后任渭南县主簿、监察御史等官。顺宗即位,刘禹锡参与王叔文政治革新,官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历任连州、夔州、和州刺史。 《刘梦得文集》凡诗八卷,乐府二卷,赋一卷,文十九卷。另有《外集》十卷。刘禹锡存诗约八百余首,其中比较突出的是政治讽刺诗。刘禹锡往往通过咏物表达他对时政的不满,如《飞鸢操》、《聚蚊谣》、《百舌吟》等,抨击了镇压永贞革新的权贵、宦官,把他们比作飞鸢、蚊子、百舌鸟等,揭露了他们的丑恶嘴脸,有的诗更是直接嘲讽当朝的权贵,如著名的《戏赠看花诸君子》和《再游玄都观》两诗,辛辣地讽刺了煊赫一时的新贵,表达了对他们的高度蔑视和毫不妥协的斗争精神。其他如《昏镜词》、《武夫词》等,又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揭露了当时黑暗丑恶的社会现实。这些作品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刘禹锡的怀古诗也很著名,如《西塞山怀古》、《金陵怀古》、《金陵五题》等都历传不衰,这些诗借古寓今,意味深长。刘禹锡还写下了不少寄托身世、直抒胸臆的诗,既倾泄心中的愤激,更表现了守正不阿的崇高品格和坚持理想的昂扬斗志,如名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在对自己贬谪生涯的感慨之余,充分表露出乐观进取的精神。刘禹锡的乐府诗,是他认真学习民歌所取得的成果,这些诗题材广阔,记录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和地方风物,表现青年男女之间的真挚爱情,有的还直接描写了农民的劳动场面,如《插田歌》。这些吸取了民歌表现特色的作品,比起一般文人创作来,显得清新自然,健康活泼。刘禹锡也有一部分应酬诗和谈玄论佛之作。 刘禹锡的散文以论说文最有成就。哲学论文《天论》继承了先秦老子、荀子以来的唯物主义传统,对唯心主义和有神论展开了斗争。文章论述了天的物质性,提出了唯物主义的宇宙生成论,对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提出“理”、“数”、“势”三个重要哲学范畴,指出它们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原则。刘禹锡还在文中提出了“天与人交相胜”的观点,即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有自己的特殊规律,它们之间既互相区别,又互相作用,并在当时的科学水平上分析了“天命论”产生的社会根源,在天人关系这个问题上作出了一定贡献。刘禹锡在文章中还表达了他的文学主张,《献权舍人书》、《唐故相国李公集纪》、《唐故相国赠司空令狐公集纪》等文分别提出了文章是“见志之具”,“文非空言”,“文之细大视道之行止”等观点,并强调“文章之用”。刘禹锡其他论文如《答饶州元使君书》、《论书》等也都引证丰富,推理缜密。刘禹锡的杂文较有特色,短小精悍,题旨隐微,具有一定的现实性。 据《新唐书·艺文志》,《刘禹锡集》原四十卷,宋初亡佚十卷,北宋宋敏求辑遗佚诗文,为《外集》十卷。现有《四部丛刊》影印宋刻本《刘梦得文集》,另有影印南宋绍兴八年(1138)董弅刻本,题为《刘宾客文集》。淳熙十三年(1186)陆游据以重刻,称“浙本”。另有《四部备要》本、《丛书集成》本。现最通行者为上海人民出版社校点本。 刘梦得文集参见《刘宾客文集》。 刘梦得文集 刘梦得文集别集。三十卷。唐刘禹锡撰。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贞元九年(793)进士,曾入杜佑幕掌书记,后任渭南县主簿、监察御史等官。顺宗即位,刘禹锡参与王叔文政治革新,官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历任连州、夔州、和州刺史。 ☚ 昌黎先生集 白氏长庆集 ☛ 刘梦得文集别集。唐刘禹锡(字梦得,曾官太子宾客)作。原集四十卷。宋初仅存三十卷;诗八卷,乐府二卷,赋一卷,文十九卷。北宋宋敏求辑遗诗407首,杂文22篇,为外集十卷。有陕西人民出版社1974年影印本,名《刘宾客文集》;又有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排印本,名《刘禹锡集》。 刘梦得文集 《刘梦得文集》30卷,外集10卷。《四部丛刊》本。 ☚ 刘宾客文集 刘禹锡集 ☛ 《刘梦得文集》liu meng de wen jiCollected Works of Liu Mengde→刘禹锡 (Liu Yuxi) 刘梦得文集见“刘禹锡集”(867页)。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