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盗运珍贵文物出口罪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盗运珍贵文物出口罪

违反文物保护法规,盗运珍贵文物出国(边)境的行为。中国刑法中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的一种。主要特征是: (1)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文物的管理。犯罪对象是珍贵文物。珍贵文物是指受国家法律保护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重要文物,包括革命文献及实物;古生物;史前遗物;建筑物;绘画;雕塑;铭刻;图书;货币; 舆服;器具等。(2)在客观上表现为实施盗运珍贵文物出口的行为。盗运珍贵文物出口包括:逃避海关监督,运输、携带、邮寄珍贵文物出口;以走私出口为目的而收藏珍贵文物; 明知他人走私文物出口,而向其出卖珍贵文物,或者为其介绍收购珍贵文物,或者为其偷运、偷带、偷寄珍贵文物;将珍贵文物私自卖给外国人或境外居民。(3)主观方面是故意,即明知是禁止出口的珍贵文物而盗运出口。

盗运珍贵文物出口罪

违反保护文物法规,私自将珍稀贵重文物运出国(边)境的行为。将私人收藏的珍贵文物私自卖给外国人,供其走私出口的,以本罪论处。珍贵文物,参见“破坏珍贵文物、名胜古迹罪”。

盗运珍贵文物出口罪

盗运珍贵文物出口罪

违反国家的文物保护政策法规,将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珍贵文物秘密运出国 (边) 境的行为。中国现行刑法规定为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的一种。按照中国《禁止珍贵文物图书出口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有关法规的规定,珍贵文物是指: 革命文献及实物、古人类及古生物化石、史前遗物、古建筑的实物资料、绘画、雕塑、铭刻、图书、货币、舆服、器具、工艺美术品等。本罪对象仅限于上述珍贵文物范围。犯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了盗运上述文物出口的行为。它不仅违反了海关法规,逃避海关监管,而且违反了保护文物法规,可能造成国家不可弥补的重大损失,因此其性质要比一般走私罪严重得多。文物来源一般不影响本罪成立,但如系盗窃、抢劫、诈骗得来,则同时触犯这些罪名,应按数罪并罚处理。本罪在主观上必须是出自故意,即明知是珍贵文物而盗运出口。盗运出口的目的不影响定罪。不知是珍贵文物,在海关自动交验的,不能以本罪论处。

☚ 渎职罪   逮捕 ☛

盗运珍贵文物出口罪

是指违反保护文物法规,盗运珍贵文物出国 (边)境的行为。是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之一。根据文物保护管理法规的规定,一切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重要文献及实物,如古生物、史前遗物、绘画、雕塑、铭刻、图书、货币、器具等,都属珍贵文物范围,除国务院批准运往国外展览交换的以外,一律禁止出口。盗运一般历史文物出口的,按一般走私罪处理,不构成本罪。如果行为人盗窃珍贵文物之后,又密谋偷运出口,则构成盗窃珍贵文物罪和盗运珍贵文物出口罪,应按数罪并罚的原则进行处理。我国刑法第一百七十三条规定,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在1982年3月8日人大常委会颁布的《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中,对犯本罪的处刑补充规定为: 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犯本罪,情节特别严重的,从重处罚。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6: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