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盗跖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盗跖dào zhí指强暴恶人。《庄子·盗跖》:“孔子与柳下季为友,柳下季之弟,名曰盗跖。盗跖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暴诸侯,穴室枢户,驱人牛马,取人妇女,贪得忘亲,不顾父亲兄弟,不祭先祖。”实则孔子与盗跖并不同时。杜甫《醉时歌》: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李商隐《赠送前刘五经映三十四韵》:叔孙谗易得,盗跖暴难当。 盗跖 盗跖战国寓言小说。庄周撰。原载《庄子·杂篇》。李格非、吴志达主编《文言小说》录入。李、吴二人认为本篇是“真正的小说,是浪漫主义杰作”。盗跖,名跖,一作跖,旧时被诬称为盗跖。据考,实有其人,他是春秋末期人民起义的一位领袖。文中所及的柳下季,即柳下惠,春秋时鲁国大夫,主要活动于前634年左右。俞樾《庄子平议》云:“孔子与柳下惠不同时,柳下惠与盗跖亦不同时,读者勿以寓言为实也。”小说描写:柳下季的弟弟盗跖,率领部下九千人,横行天下,侵犯诸侯,所到之地,诸侯丧胆。孔子是柳下季的朋友,他去见季,让季劝说跖,不要再危害诸侯了。季说跖不受兄长的劝导,望先生也不要去劝导他。孔子不听,带着颜回、子贡去见跖。跖正带着部下在泰山南面体整,孔子让传达员向跖禀告,就说鲁人孔丘慕将军高义而来敬拜。跖听到禀报后大怒,不愿接见说客孔丘。但孔子让传达员禀报他结识柳下季,跖也就接见了孔子。跖一见孔子,就警告说: “要顺着我的心意说话才能活!”孔子就说,跖勇武果决,聚兵率众只是一种下德。他让跖停战休兵,做一个圣人才士。并说,跖若听从劝告,他愿出使各国,说服诸侯,尊奉跖也为诸侯,得十万户封邑。跖听后更加气愤,痛斥孔子用利禄诱导来规谏的卑鄙用心,指责孔子言辩行伪、企图富贵的罪恶,揭露孔子在列国被围困、驱逐的窘境。孔子赶紧拜退垂头丧气地回到鲁国国都。作品歌颂了我国春秋时代奴隶、平民起义军伟大领袖——跖向孔子进行思想斗争的英雄精神,反映了那个时代奴隶平民阶级的思想意识和他们进行武装斗争的浩大规模。本篇在艺术上,堪称为杰作。故事情节,首尾完整,且富于波澜,扣人心弦; 特别是盗跖与孔子的形象都刻画得十分突出,个性鲜明,通过生动传神的情态描绘和人物对话,使读者如见其人,若闻其声。有的情节虽属虚构夸饰,但从小说的角度来讲,这可以说是:“托人者似子而浅薄,记事者近史而悠缪”的艺术创作。跖是作品着重刻画的人物形象。行文描写他率部“横行天下,侵暴诸侯……”,可见其英雄本色。柳下季说他“心如涌泉,意如飘风,强足以距敌”,是胜利的英雄形象。作品又用孔子之口说出跖“身长八尺二寸,面目有光,唇如激丹,齿如齐具”。描写跖听见谒者说孔子要来晋见,而“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后来孔子卑躬折节地入幕拜见,跖“大怒,两展其足,案剑瞋跖目、声如乳虎”。作品就通过这些直接和简接的描绘,使读者眼前浮现出一个体格魁梧、目光炯炯、雄姿英发的巨人形象。尤其是写跖对孔子花言巧语的尖锐驳斥,皇皇堂堂,义正词严。对于儒家所尊崇的帝王、贤士,他都予以否定,展现了人民起义军领袖的战斗气概。鲁迅说,《庄子》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汉文学史纲要》)。从本篇的艺术描写技巧来说,确是如此。据《荀子·不苟》篇记载,“跖吟口,声名若日月”。可见跖的形象活在人民心中。 ☚ 列子辞粟 说剑 ☛ 盗跖《盗跖》出处、释义和例句 【出典】《庄子·盗跖》:“孔子与柳下季为友,柳下季之弟名曰‘盗跖’。盗跖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暴诸侯,穴室枢户,驱人牛马,取人妇女。贪得忘亲,不顾父母兄弟,不祭先祖。所过之邑,大国守城,小国入保,万民苦之。”又,《史记》卷六十一《伯夷列传》:“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史记索隐》:“盗跖,柳下惠之弟。”《史记正义》按:“跖者,黄帝时大盗之名。以柳下惠弟为天下大盗,故世放古,号之盗跖。” 【释义】盗跖是春秋时大盗,柳下惠之弟,孔子曾劝他改邪归正,没有成功。也有人认为“跖”是黄帝时大盗名,因柳下惠弟为当世大盗,因而人们也称他为“盗跖”。 【例句】①把官钱视同己物,更狠如盗跖之徒。(刘时中套曲[正宫·端正好]《上高监司》(后套),[滚绣球])刘时中在这一套曲中备述元代钞法弊端。这里是说管理库藏的官员们贪赃枉法,掠夺国家钱钞,其行为正如古代大盗盗跖一样。②走不了你个撮合山师父唐三藏,更和这新女婿郎君,哎,你个柳盗跖。(康进之杂剧《梁山泊李逵负荆》第二折[滚绣球])李逵以为宋江强抢民女,因此骂他“盗跖”。③一个那颜回短命,一个那盗跖延年。(郑廷玉杂剧《看钱奴买冤家债主》第四折[紫花儿序])周荣祖虽仍然相信善恶有报,却已心存疑虑,怕善的受欺,恶的得意。④你不是柳盗跖家吊客,则是这穷秀才家横祸非灾。(郑廷玉杂剧《宋上皇御断金凤钗》第三折[菩萨梁州])盗跖家吊客,自然与盗跖同类。赵鹗骂公吏。 盗跖宋词典故·盗跖 【出典】 《庄子·盗跖》:“柳下季之弟,名曰盗跖。盗跖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暴诸侯,冗室枢户,驱人牛马,取人妇女,贪得忘亲,不顾父母兄弟,不祭先祖。所过之邑,大国守城,小国入保,万民苦之。” 【释义】 盗跖,相传为春秋末的一位大恶之人。后因用为恶人的代称。 【例句】 百岁光阴弹指过,算伯夷、盗跖俱尘土。(蒲寿宬《贺新郎·赠铁笛》3301)这里以“盗跖”代指凶人,谓人生易尽,无论善、恶,终归一死。 盗跖 盗跖dàozhí┃┃ 《庄子·盗跖》载,柳下季之弟名盗跖,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暴诸侯,取人妇女,贪得忘亲。后以“盗跖”为恶人的代称。唐·吴筠《览古》诗:“盗跖何延期,颜生乃短折。”唐·杜甫《醉时歌》:“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 ☚ 蛇蝎 惟尘 ☛ 盗跖 盗跖相传为春秋末期鲁国人,名跖(一作蹠),因食邑柳下(今山东省西部),故亦称柳下跖。《庄子·盗跖》篇说他“从卒九干人,横行天下,侵暴诸侯……所过之邑,大国守城,小国入保”;其“为人也,心如涌泉,意如飘风,强足以距敌,辩足以饰非,顺其心则喜,逆其心则怒”,是一个勇悍果敢、能言善辩、性格刚烈、名声煊赫的人物(《荀子·不荀》云:“盗跖吟口,名声若日月,与舜禹俱传而不息”)。然而,其在辞赋中,则为“大盗”。贾谊《吊屈原赋》:“世谓随、夷为混兮,谓跖、𫐆为廉。”朱熹集注谓跖、𫐆是“秦、楚大盗也”。 ☚ 商纣 渔父 ☛ 盗跖借指恶人。唐李商隐《赠送前刘五经映三十四韵》: “叔孙谗易得,盗跖暴难当。” 盗跖 盗跖盗贼或盗魁的代称。《汉书·游侠传·郭解》:“至若北道姚氏,西道诸杜,南道仇景,东道佗羽公子,南阳赵调之徒,盗跖而居民间者耳,曷足道哉!” ☚ 毛贼 梁上君子 ☛ 叛逆者【同义】总目录 盗贼小孽叛逆者昏逆 盗跖dào zhí〖名词〗 坏人的首领 坏人的首领奸人之雄 ☚ 部落的头领 头目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