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盗铸钱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盗铸钱罪名,不经官府私自铸造钱币。《睡虎地秦墓竹简·封诊式》:“告曰:丙盗铸此钱,丁佐铸。甲乙捕索其室而得此钱、镕,来诣之”。《汉书·贡禹传》:“自五铢钱以来七十余年,民坐盗铸钱被刑者众”。中国历史上绝大多数时间,私自铸造钱币均被视为犯罪。《唐律疏议·杂律):私铸钱者,流三千里;作具已备未铸者,徒二年;作具未备者,杖一百。若磨错成钱,令薄小,取铜以求利者,徒一年。《宋刑统》与《唐律》规定相同。《明律》设“伪造宝钞”和“私铸铜钱”罪,并进一步加重刑罚:伪造宝钞,不分首从及窝主,若知情行使者,皆斩,财产并入官。私铸铜钱者,绞;匠人罪同。《户律·钱法》还规定,军民之家除镜子、军器外,其余废铜,一律卖给官府,不得私相买卖和收匿,违者,笞四十。清律规定大体与《明律》相同。 盗铸钱罪名,即私自铸造钱币的违法行为。秦和汉初封建国家法律有“盗铸钱令”,规定钱币一律由官府制造。禁止私铸,汉文帝五年(前175)“除盗铸钱令”,听民私铸。武帝元狩四年(前119)铸白金币三品,销半刃,更铸三铢钱,禁民盗铸。至元鼎四年(前113)悉禁郡国铸钱,另铸五铢钱,私铸者日少。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