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刘巧儿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刘巧儿

刘巧儿

评剧。根据袁静的剧本《刘巧儿告状》和韩起祥的说书《刘巧团圆》改编,王雁执笔。宝文堂书店1952年出版。剧本写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青年女子争取婚姻自主的故事。刘彦贵本已把女儿许配给赵金才的儿子赵柱儿,但为了钱财,又把刘巧儿改许财主王寿昌。刘巧儿在劳模会上爱上了一个叫赵振华的小伙子,决心自己找婆家,争取和赵振华结为夫妻。后来发现家里最先许配的赵柱儿就是自己日思夜想的赵振华。两人经过一番波折,在政府的支持下终于结成夫妻。该剧把青年的恋爱婚姻与社会制度的变革联系在一起,歌颂了边区的新气象和青年追求自由幸福的崭新精神面貌,塑造了热情爽朗、大胆追求爱情的刘巧儿形象,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该剧曾获文化部1957年公布的第一批戏曲奖。

☚ 罗汉钱   打金枝 ☛

刘巧儿

电影戏曲艺术片。长春电影制片厂1956年出品。集体改编,李孝充执笔;导演:伊琳;摄影:韩仲良;编曲:杨培;主要演员:新凤霞、张德福、宋长文、张淑琴、余绍海、赵连喜、赵丽蓉。故事梗概:由于人民政府的倡导和鼓励,1942年时,陕甘宁的陇东地区就已实行男女婚姻自主了。刘巧儿自幼许配了赵柱儿,由于是父母包办,自己从未见过未婚夫的面,巧儿常为此事苦恼。在一次劳模会上,她偷偷地爱上了小伙子赵振华。巧儿问爹爹柱儿人品怎么样,其父刘彦贵说柱儿是个二流子,巧儿提出退婚。一日,巧儿路遇地主王寿昌,通过王的嘴得知,原来父亲已经收了王的彩礼,就要娶她过门了。巧儿才知上了当,又气又恨。妇女主任李大婶带巧儿去找乡长,巧遇振华。李告诉巧儿,赵柱儿就是赵振华,她对自己匆忙退婚,懊悔不已。误会解除了,二人自订终身。刘彦贵逼迫女儿嫁给王寿昌,巧儿誓死不从。彦贵将女儿锁在家里。当晚,柱儿爹领人救出巧儿。于是刘、赵两家到县政府打起了官司。裁判员认定赵家“抢亲”犯法,断散了巧儿与柱儿的婚姻。专署马专员受理了他们的诉状,并深入群众,查明了真相,批准了这桩美满婚姻。

《刘巧儿》

评剧现代戏。1950年王雁根据秦腔剧目和陕北说书改编,同年由首都实验评剧团演出。剧情取材于20世纪40年代发生在延安地区的真人真事。讲的是:女青年刘巧儿与赵柱儿自幼由父作主订婚 ,但二人从未见面。新《婚姻法》颁布后,刘巧儿追求婚姻自主,刘父借机欲将女儿嫁给财主王寿昌。刘巧儿不满父亲安排,与赵柱儿见面,二人产生爱情,在政府的保护下,终结连理。该剧自50年代上演以来久演不衰。

刘巧儿

102 刘巧儿

评剧剧目。作者王雁。1950年由首都实验评剧团在北京演出。剧本描写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某村少女刘巧儿从小由父亲刘彦贵作主,与邻村青年赵柱儿订亲。后刘彦贵贪图财礼,唆使本不愿嫁未识之人的女儿与赵家退婚,并把女儿许给财主王寿昌。巧儿厌恶王寿昌,在麦场与赵柱儿相见钟情,遂自己作主,与赵柱儿重订终身。刘彦贵到县政府告状,地区马专员用群众断案的方式解决了这宗复杂案子,使刘巧儿的婚姻如愿以偿。剧中故事系40年代发生在延安陇东地区的真人真事。1943年袁静据此写成剧本《刘巧告状》,说书演员韩起祥又写成说唱 《刘巧团圆》。1950年王雁在袁剧基础上,吸收了韩书中的一些细节,改编成评剧。演员新凤霞长于扮演刘巧儿,为新 (凤霞) 派代表剧目之一。

☚ 野猪林   梁山伯与祝英台 ☛
0000747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6:4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