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刘备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刘备161—223即昭烈帝。三国时蜀汉开国皇帝。公元221—223年在位。字玄德,涿郡涿县(今属河北)人。东汉远支皇族,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幼贫,与母贩鞋织席为业。曾就学于卢植。东汉末起兵参与镇压黄巾起义,任安喜尉。从公孙瓒拒袁绍,任平原相。后附陶谦,任豫州刺史。谦死,继谦占徐州。被吕布攻败,归曹操。得操礼遇,任豫州牧、左将军。后与董承等密谋诛操,事泄,为操军击败,乃依袁绍。官渡之战绍败于操,备又投刘表。建安十三年(208年)表死,其次子刘琮降操,备奔当阳,被操击败于长坂坡,乃与刘表长子刘琦俱到夏口。同年九月,操率大军顺江南下,他采诸葛亮联孙抗曹主张,大败操于赤壁。琦死,占有荆州,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皆降。建安十六年(211年)刘璋迎备至益州,欲使击张鲁。备乘机占有益州。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占汉中,自称汉中王。公元221年称帝,都成都,国号汉,年号章武。因孙权杀关羽、夺去荆州,备乃帅师伐吴,被吴将陆逊大败于猇亭。章武三年(223年)病死于白帝城。 刘备 刘备服务于拥刘反曹的整体艺术构思,罗贯中塑造了两个在思想素质和精神个性上截然不同的人物——曹操、刘备。在形象内部的系统上,刘备处处比照着曹操。曹操残以虐民,刘备则仁以待民; 曹操事事布满机诈,刘备则处处心地坦荡。刘备就曾经说过: “今与吾水火相敌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 操以暴,吾以仁; 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相反,事乃可成。”这是他能够成就大业的经验总结。他词意颇为坚定地表示: “吾宁死,不为不仁不义之事。”这和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行为准则,判若泾渭。在生灵涂炭、战祸频仍的三国,刘备广施仁政,确实使得他能大得、深得人心,据以立足、拓展、开创局面。说起武艺来,刘备并不咋样,《三国演义》的作者对刘备那么赞美,写了大小那么多的战事,却没有用一个情节、哪怕是一个小小场面让他手秉利器,斩关夺隘,攻城掠地。作者的用意不在此。《三国演义》中那些学富五车,飞檄文书,倚马可待者,大有人在,可是,小说恰恰写他“不甚好读书”。作者的用意也不在此。然而,就是他,武艺文墨虽不高明,却有一支上下一心、士卒用命,旌旗蔽空的大军,“卧龙”“雏凤”辅以羽翼,五虎上将殊死为他驰驱疆场、闯荡江山。他的这一切,以致曾经成就过煌煌大业,靠的是——仁义——二字。仁治天下、义统三军,这才是作者的用意所在。作者是把刘备作为“仁”的统治者形象塑造的,寄托着自己的意愿而加以充分的理想化。作者这样描述刘备: “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模样,是龙颜;性格,是帝王;谱系,是正宗,标准化的龙子龙孙。在刘备的形象和性格深处凝聚着古代仁君贤主的全部特征,以致有他的嫡系祖宗——刘邦的特征。 ☚ 司马懿 诸葛亮 ☛ 刘备黄权字公衡,巴西郡阆中县人。年轻时做郡中官吏,后来州牧刘璋召他担任主簿。当时别驾张权建议,应该迎来刘备,让刘备讨伐张鲁。黄权劝谏说:“左将军勇猛有名,现在请来,若以部将的待遇对待他,则不能使他心满意足,若以宾客的礼节接待他,则一国不能容纳两个君主。如果客人有泰山那样的安稳,那么主人就有把鸡蛋垒起来那样的危险。只可关闭边境,等待事态发展的结果。”刘璋不听,终于派遣使者迎来刘备,派黄权出去任广汉县县长。等到刘备袭击并夺取益州之时,将帅们分别攻下一些郡县后,各郡县便闻风纷纷归附,黄权却关闭城门坚守不动,一直等到刘璋投降了,自己才投降刘备。刘备让黄权代理偏将军。等到曹操攻破张鲁,张鲁跑到巴中,黄权向刘备进言说:“如果失掉汉中,三巴就不能控制了,这像割断了蜀地的大腿和手臂一样啊!”于是刘备任黄权为护军,率领众将领迎接张鲁。这时张鲁已返回南郑,北面投降了曹操,但黄权最终击破了杜濩、朴胡,杀了夏侯渊,占据汉中,这些都是黄权原来所谋划的。 刘备刘备的人物形象以及性格特点
●成大事必以人为本/百折不挠,终不为下/韬光养晦,伺机而发/肝胆相照,得人死力 刘备是蜀汉政权的缔造者,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韬略家。 刘备字玄德,涿郡涿县 (今河北省涿县) 人,为西汉景帝 (即刘启,公元前157—前141年在位)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刘备的祖父刘雄、父亲刘弘均在州郡任职。刘雄被荐举为孝廉(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官至东郡范县(今山东梁山县西北)县令。刘备早年丧父,与母亲卖鞋织席为生,比起祖上来,显然家道破落,这种生活境况,已和普遍百姓没有什么区别了。 可能是来源于家族方面的影响,刘备从小就表现出对于富贵与权势的兴趣和向往。十五岁时,与同宗刘德然、辽西公孙瓒等人受学于原九江太守同郡人卢植。由于刘备小时候就表现出某些与众不同的气度,被人认为将来极有出息,在求学时,也因此得到刘德然之父刘元起的经济资助。 根据史书记载,刘备身高一米七三,两手下垂时可超过膝盖,回过头可以瞧见自己的耳朵,住宅东南角的一棵桑树高达五丈,远远望去,好像东盖。按照古代的传统说法,这一切都是富贵尊极之兆,加上刘备好结交英雄豪杰,年轻人都争相归附于他,中山郡(治所在今河北定县)大商张也平、苏双贩马往返于涿郡,见到刘备,大为惊异,主动送给他许多钱财,刘备将这笔资金用于组织徒众。灵帝末年,黄巾起义爆发,各州郡纷纷起兵,共同镇压。刘备也乘机率领部属从校尉邹靖讨伐黄巾军,因军功被授予安喜 (今河北安国西北)县尉。郡太守的重要属吏督邮因公事到安喜县,刘备求见受遏,一怒之下,进去将督邮捆绑起来,打了二百棍,然后弃官逃亡。后因讨伐黄巾军,力战有功,担任过下密 (今山东昌邑东南)县丞、高唐(在今山东高唐县东)县尉、县令。被黄巾起义军击败后,投奔中郎将公孙瓒。公孙瓒表荐刘备为别部司马,令他与青州 (治今山东临淄市北) 刺史田楷共同抵御冀州 (治今河南省柏乡县北)牧袁绍。刘备屡立战功,被试用为平原 (今山东平原县西南)县令,后兼任平原相,负责郡国的行政监察事务。刘备政治、军事生涯的初期基上处于一种积功而进的阶段。 刘备之所以崛起于微末,与家境、时代、旨趣、素养及其在社会风浪中形成的政治韬略密不可分。 刘备161—223三国时蜀国创立者。即昭烈帝。公元221~223年在位。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县)人。东汉远支皇族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幼孤贫,与母贩鞋织蓆为生。少语言,善下人,好交结。东汉末,黄巾起义爆发后,率属关羽、张飞等,参与镇压黄巾军,因功,授安喜尉。不久,投靠公孙瓒,代领豫、徐两州牧。在军阀混战中,曾先后依附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建安十二年(207年),徐庶荐举诸葛亮,遂“三顾茅庐”登门求教,后采纳诸葛亮联孙拒曹之主张,以及占据荆、益二州,进一步统一全国之战略设想。建安十三年(208年),联合孙权,协力击败曹操大军于赤壁(今湖北埔圻西北)。乘胜占据荆州(今湖北省襄攀市),不久入蜀夺取益州(今四川省)和汉中。公元221年称帝,国号汉,都成都,年号章武,与魏、吴三分天下。他推行诸葛亮制定之国策,实行法治。次年,以为关羽复仇为名,大举攻吴,在彝陵之战(见专条)中,大败于陆逊。不久病卒于白帝城(今四川奉节东)。谥为昭烈皇帝,亦称刘先主。 刘备161~223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字玄德,涿郡涿县 (今河北涿县) 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东汉末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投靠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后依附荆州牧刘表。嗣得诸葛亮辅佐,采纳联孙拒曹之策,力量逐渐壮大。汉建安十三年 (208年) 与孙权联合,大败曹军于赤壁 (今湖北嘉鱼东北),乘机取荆州的长江以南四郡,建立根据地。继而夺取益州、汉中,领益州牧,称汉中王。221年即帝位于成都,国号汉,史称 “蜀汉”。同年七月,帅军伐东吴争荆州。章武二年 (222年) 六月猇亭 (今湖北宜都县北) 之战失败,退还永安 (今奉节东)。章武三年 (223年) 四月病死于永安宫。 刘备 072 刘备161—223三国时蜀汉建立者。世称汉昭烈帝。字玄德,涿郡涿县(今属河北)人。221—223年在位。出身东汉远支皇族。东汉末起兵,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军的战争。在军阀混战中,先后投靠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建安十二年(207)三顾草庐,征聘诸葛亮为军师,采用其联孙拒曹的策略,于次年大败曹操于赤壁(今湖北蒲圻西北,一说即今湖北武汉市以南的武昌县西赤矶山)。继而占领荆州,力量渐强。旋又夺取益州和汉中。221年称帝,都成都,国号汉,次年在吴蜀彝陵 (今湖北宜昌东) 之战中大败,223年病死。 ☚ 曹操 诸葛亮 ☛ 刘备161—223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221—223)。字玄德,涿郡涿县(今属河北)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后裔。幼曾贩鞋织席为生。广结豪杰与张飞、关羽为至交。东汉末起兵,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官安喜尉。先后投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曾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后得其辅佐,势渐强大。公元208年采诸葛亮策,联孙权共败曹操于赤壁,占据荆州。旋夺取益州与汉中。入益州后娶东州地主集团实力派吴懿妹为妻,抑制豪强、使蜀汉政权渐趋巩固。公元221年称帝,都成都,国号汉,年号章武。次年亲率大军,沿江东下,大举攻吴,在吴蜀彝陵之战中大败,率残军退至白帝城后病死。 刘备161~223三国时蜀国创立者。即昭烈帝。221~223年在位。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县)人。东汉远支皇族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幼孤贫,与母贩鞋织席为生。少语言,善下人,好交结。东汉末,黄巾起义爆发,率属关羽、张飞等,参与镇压黄巾军,因有功授安喜尉。建安十二年(207年),徐庶荐举诸葛亮,遂“三顾茅庐”登门求教,后采纳诸葛亮联孙拒曹之主张,以及占据荆、益二州,进一步统一全国之战略设想。十三年,联合孙权,协力击败曹操大军于赤壁(今湖北蒲圻西北)。乘胜占据荆州(今湖北襄樊),不久入蜀夺取益州(今四川)和汉中。221年称帝,国号汉,都成都,年号章武,与魏、吴三分天下。他推行诸葛亮制定的国策,实行法治。次年, 以为关羽复仇为名,大举攻吴,在彝陵之战中,大败于陆逊。不久病卒白帝城(今四川奉节东)。谥昭烈皇帝,亦称刘先主。 刘备 刘备161—223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建立者。字玄德,涿郡涿县 (今属河北)人。东汉远支皇族。幼贫,与母贩鞋织席为业。东汉末起兵,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军的战争。在军阀混战中,曾先后投靠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后采用诸葛亮联孙抗曹的主张,于建安十三年(208)联合孙权,大败曹操于赤壁(参见“赤壁之战”),尔后,占领荆州,力量逐渐壮大。不久,又夺取益州,建安十九年(214),自领益州牧,奠定了他在益州的统治权。建安二十四年 (219),攻取汉中,同年自称汉中王。221年,在益州 (今四川)称帝,都成都,国号汉,史称蜀汉,年号章武。次年,大举攻吴,在彝陵之战中大败,不久病死于白帝城。谥昭烈帝。 ☚ 官渡之战 诸葛亮 ☛ 刘备161—223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字玄德,涿郡涿县(今属河北)人。东汉远支皇族。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灵帝(168—189)末讨黄巾军有功,豪杰归之。见诸葛亮于隆中,情好日密。建安十九年(214)入成都,自领益州牧。二十四年取汉中,自立为汉中王。自将伐吴,进军猇亭,诸军败绩。还白帝城,遂崩。谥号昭烈帝。在位三年,年号章武。 刘备161—223即蜀汉昭烈帝。三国时,蜀汉建立者。公元221—223年在位。字玄德。涿郡涿县(今属河北)人。东汉远支皇族。幼贫,与母贩鞋织席为业。东汉末起兵,镇压黄巾起义军有功,投靠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后得诸葛亮辅佐,采用联孙拒曹的策略,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联合孙权,大败曹操于赤壁(今湖北蒲圻西北),占领荆州。旋又夺取益州和汉中。公元221年称帝,都成都,国号汉,年号章武。章武二年(公元222年) ; 为争夺荆州,他亲率大军攻吴,为吴大败于猇亭(今湖北宜都北),尽失舟船器械,水步军资,狼狈逃至白帝城(今四川奉节东北),次年病死。 刘备161—223即蜀汉昭烈帝。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221—223年在位。字玄德,涿郡涿县(河北涿县)人。东汉远支皇族。少贫,与母贩鞋织席为生。曾镇压过黄巾起义。汉末军阀混战初期,虽有关羽、张飞之类的猛将,并针对曹操“急”、“暴”、“谲”三大特点,以“宽”、“仁”、“忠”号召天下,终因没有深谋远虑、宏才大略的谋士而颠沛流离,无立足之地。先后投靠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建安十二年(207),在荆州请出隐居隆中(湖北襄阳西)的诸葛亮,寄以股肱重任。次年,用亮之谋,联合孙权,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占有荆州的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徐图扩张。十六年,利用益州地区益州和东州两大地主集团的矛盾入蜀。十九年,占有益州。拉拢东州地主集团,压抑益州地主集团,巩固统治。二十四年从曹操手中夺取了汉中,称汉中王。221年称帝,国号汉,都成都,年号章武。次年,在吴、蜀夷陵之战中为吴将陆逊所败。病死于白帝城(四川奉节县东)。(参考图237)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